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悬炭的解释是什么
2023-07-15 04:47:07 责编:小OO
文档


悬炭的解释是:1.古代厌胜术之一。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悬炭[xuántàn]⒈古代厌胜术之一。⒉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悬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悬炭详细内容】

古代厌胜术之一。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厌胜术之一。⒉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引《魏书·律历志下》:“测影清臺,悬炭之期或爽。”南朝梁简文帝《江南思》诗之二:“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轻。”明杨慎《丹铅总录·悬炭》:“悬炭,古候气法也,今絶其法,而人亦罕知其事。”

三、综合释义

古代厌胜术之一。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魏书·律历志下》:“测影清臺,悬炭之期或爽。”南朝梁简文帝《江南思》诗之二:“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轻。”明杨慎《丹铅总录·悬炭》:“悬炭,古候气法也,今絶其法,而人亦罕知其事。”

四、汉语大词典

(1).古代厌胜术之一。(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魏书·律历志下》:“测影清台,悬炭之期或爽。”南朝梁简文帝《江南思》诗之二:“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轻。”明杨慎《丹铅总录·悬炭》:“悬炭,古候气法也,今绝其法,而人亦罕知其事。”

五、关于悬炭的词语

生灵涂炭  漆身吞炭  万民涂炭  苍生涂炭  雪里送炭  坐于涂炭  

六、关于悬炭的诗句

秋还悬炭枯  秋深悬炭轻  秋深悬炭轻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悬炭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