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听言的拼音 听言的拼音是什么
2023-07-15 04:58:26 责编:小OO
文档


听言的拼音是:tīng yán。

听言的注音是:ㄊ一ㄥ一ㄢˊ。结构是:听(左右结构)言(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1.谓听取谏劝之言。听言[tīngyán]⒈谓听取谏劝之言。引证解释是:⒈谓听取谏劝之言。引《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网络解释是:听言听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īngyán,是指听取谏劝之言。7、综合释义是: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8、网友释义是:tīngyánㄊㄧㄥㄧㄢˊ听言(听言)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谏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谏之道,惟文帝得之。”。9、汉语大词典是: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谏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谏之道,惟文帝得之。”。

听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听言详细内容】

1.谓听取谏劝之言。听言[tīngyán]⒈谓听取谏劝之言。

二、基础解释

谓听取谏劝之言。

三、综合释义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諫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諫之道,惟文帝得之。”

四、汉语大词典

谓听取谏劝之言。《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郑玄笺:“见道听之言,则应答之。”高亨注:“言,指谏劝的话。”《韩非子·扬权》:“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后汉书·申屠刚传》:“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无旧无新,唯仁是亲。”宋刘炎《迩言》:“听言用谏之道,惟文帝得之。”

五、关于听言的成语

偏听偏言  言听谋决  言听事行  听风听水  

六、关于听言的造句

1、步骘听言,便是沉吟下来,眉头深锁,前方不远便是皖城,这吕布在徐州一役中,奇计颇多,此番江东兵少,岂会未有布置。

2、敬德闻听言道:“吾乃山野村夫,耕种锄耪一粗鲁人也。”。

3、朱守听言惊呆了,嘴中的唾液腺受到了某种刺激超常工作,他咽了一口唾沫,不想唾液走错了道进了气嗓,他猛烈地咳嗽起来。

4、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5、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6、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听言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