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父母如何帮助多动症孩子适应学习
2023-07-15 05:04:06 责编:小OO
文档


近年来儿童患有多动症的比例越来越高,家中有个学习障碍的小孩,对父母来说一定要花更多的心思来照顾。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多动症孩子适应学习?

儿童多动症表现症状

没有办法专注:儿童多动症最明显的征兆就是没办法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因为他太过好动,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吸引他的注意,所以没办法只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总是动来动去:孩子通常都会有很多的精力,但过动症的儿童是会持续的动来动去,很少或根本没有停止的时候,这是判断过动症的一个方式。

很难控制行动:多动症的儿童对于排队、遵守规则、分享、保持坐好、抵制诱惑等行为有障碍,因此他们比一般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意外。

非常喜爱讲话:过动症的小孩非常爱讲话,所以他很爱插嘴、打断别人,问题还没问完就脱口说出答案,而且还常常说话很过分、很极端。

很难眼神接触:很多小孩都有眼神接触的障碍,但这也可以当成过动症的判断之一,当然还要结合其他的征兆一起来做判断。

难做静态活动:因为多动症的儿童很难持续的坐在位置上不要离开,所以对于一些比较静态的活动他都没办法参与,像看书或是猜谜。

非常容易健忘:小孩有时候会忘记事情或是东西不见了,但这对多动症的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长期会发生的问题,因为他没办法专注在一件事上,马上就会被别的事物吸引。

很难坚持到底:多动症的儿童做事情都很容易拖延,而且无法坚持做完功课、家务,或是其他事情,他太容易就又分心到另一件事情上了。

非常粗心大意:多动症的儿童没办法注意细节,所以他们很常不小心犯错,尤其是在学校功课或是其他活动上,都很容易发现他的粗心大意。

常常坐立不安:多动症的儿童根本坐不住,所以当他被强迫要坐在椅子上时,他就会显得坐立不安、焦躁、手脚不断的扭来扭去。

父母帮助多动症孩子

设定合理目标:不能期望多动症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小孩达到一样的目标,必须了解他的优缺点,然后设定富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目标,比如说规定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给予赞美鼓励:孩子都喜欢被赞美和鼓励,当然有学习障碍的小孩也是一样。多动症儿童会为了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美,而努力完成任务,赞美会让他们有自信,更快完成工作。

建立奖励方式:虽然这很像是贿赂,但孩子会希望看到他的积极努力可以换来什么奖励,这可以鼓励他们更积极完成父母期望他做的事情。

例行作业时间:多动症儿童对有组织、计划性的做事有障碍,所以规定他每天有例行的学校作业时间,可以帮助他专注,而且让他的心灵可以暂时远离手上的事情,获得休息。

和老师多沟通: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互动,这样你和老师都可以更了解孩子的进步,而且,多动症儿童的作业一定也没办法和其他人一样,多和老师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学习。

儿童多动症怎么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使用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哌甲酯,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