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真武汤的功效与作用、配方和方歌
2023-07-15 06:45:14 责编:小OO
文档


真武汤的功效与作用、配方和方歌

【组成】茯苓9g,白芍9g,生姜9g,白术6g,炮附子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方析】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人体的水液代谢虽与多个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有关,但其中尤其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水之所制在脾,所主在肾。肾阳是人身阳气之根,能温煦生化各脏腑组织器官。脾阳根于肾阳,现肾阳虚衰,则脾阳亦不足。脾主运化水湿,脾阳虚不能运化,则水液停聚而为诸患,水湿溢于肌肤,故见肢体浮肿而沉重;水湿流走肠间,湿盛则濡泄故见下利,便溏。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不降,湿浊之邪困于清空,故见头眩头重。寒湿凝结于里,水停气滞,故见腹痛。水气上凌于心,则见心悸。总之,上述诸症的出现,是由于肾阳虚而导致脾阳亦虚,水湿不运所致,脾肾阳虚是本,水气内停是标。故应温补肾阳与利水渗湿结合运用。方中用附子温肾阳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茯苓长于健脾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去。茯苓、白术相伍,以益气健脾祛湿,均为臣药。生姜既能助附子以化气,又可助茯苓、白术以温中健脾,还可直接温散溢于肌表之水湿,故以之为佐。白芍用于本方一药而具三用:一者白芍可利小便而行水气,故可助茯苓、白术以祛除水湿;二者本品能益阴柔肝,缓急止痛,以治水饮下注肠间所致之腹痛;三者可敛阴舒筋以止筋惕肉,并可防附子燥热以伤阴。诸药配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

【加减】本方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可增强其宣肺发表利水之功,用以治疗顽固性湿疹及皮肤溃烂、流水久不愈者,效佳。本方加桂枝、党参等温经健脾益气之品,可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加党参、桑螵蛸、炙甘草等益气固涩之品,可治疗尿崩症。

【应用】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有效方剂,临床以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舌淡苔滑,脉沉弱为辨证要点。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