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说明书
2023-07-15 03:45:33 责编:小OO
文档


【药品名称】

通用名: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商品名:来得时

【生产企业】

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成份】

主要成份:甘精胰岛素

辅料:氯化锌,M-甲酚,甘油,盐酸,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作用与适应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青少年和年龄在6岁及以上儿童的1型糖尿病。

【规格】

每毫升注射液含3.mg甘精胰岛素活性物质,相当于100单位人胰岛素。

3ml:300单位/预填充SoloStar。

【用法用量】

本品是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应该每天一次在固定的时间皮下注射给药。

必须个体化对预期的血糖水平,以及降血糖药的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确定及调整。

当患者体重或生活方式变化、胰岛素给药时间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时(参见【注意事项】),可能需要调节剂量。应谨慎进行任何胰岛素剂量的改变并遵医嘱。

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

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

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

为了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将原来采用每天注射两次(NPH)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在变更治疗的第一周,其每天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0%-30%。在第一周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期间,有些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地加用胰岛素,此后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因有抗人胰岛素抗体而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和其他胰岛素类似物一样,改用甘精胰岛素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

换用及开始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改变。

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果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也需调整剂量及时间(参见【注意事项】)。

用法:

甘精胰岛素应皮下注射给药。

切勿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与其在皮下组织内注射有关。如将平常皮下注射的药物剂量注入静脉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

腹部、三角肌或大腿皮下注射后,血清胰岛素或葡萄糖水平未见临床差异。在某一注射区内,每次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不能同任何别的胰岛素或稀释液混合,混合或稀释会改变其时间/作用特性,混合会造成沉淀。

使用湿润酒精的医用棉签给橡皮膜消毒,待消毒表面干燥后根据操作指南安装针头。

其他使用细节请参阅注射装置的使用和操作指南。

与成年人一样,青少年和年龄在6岁及以上儿童使用甘精胰岛素时须根据代谢需要和血糖监测进行个体化调节。

国内6岁以下儿童使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认。

由于经验有限,以下患者群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

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

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

来自临床研究的下列相关不良反应,按系统及器官分类,并以发生率递减的形式排列
(较常见:≥1/10;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 <1/100;罕见:≥1/10000 <1/1000;极罕见:<1/10000)。 在发生频率组中,按严重程度递减的形式排列。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6?18岁)1型糖尿病患者,一项治疗周期为24周的国内临床试验 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见下表(不良事件发生率多5%)。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6?18岁)1型糖尿病患者,一项治疗周期为28周的国外临床试验 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见下表(不良事件发生率≥5%,该临床试验中低血糖事件未作为安全性指标予以评估)。

*未具体指明感染类别

总之,甘精胰岛素在年龄6岁以上的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耐受良好,研究中未发现非预期的安全性问题。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中,甘精胰岛素组的低血糖事件率表现出低于NPH组胰岛素的趋势。

代谢及营养异常

严重的低血糖,特别是复发的,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持续或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

许多患者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体征早于低血糖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出现。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速度越快,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的征兆和症状就越明显。

免疫系统异常

对胰岛素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是罕见的。对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或辅料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包括全身性的皮肤反应、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休克,有可能危及生命。

胰岛素治疗可能诱发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在临床研究中,对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有交叉反应的抗体出现频率与出现在NPH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相同。在极少数病例中,由于上述胰岛素抗体的存在,应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以纠正高或低血糖的趋势。

眼部异常

血糖控制明显改变时,由于晶体肿胀及折射系数的暂时性改变,可能发生一过性视力障碍。

长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危险。然而因强化胰岛素治疗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可能暂时性恶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特别是尚未用激光凝固治疗者,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可能发生一过性黑朦。

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

与其他胰岛素治疗一样,在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脂肪营养不良,而延缓局部胰岛素的吸收。在某一注射区内经常轮换注射部位可能有助于减少或预防发生上述改变。

全身及注射部位异常

注射部位反应包括发红、疼痛、瘙痒、荨麻疹、肿胀或炎症。多数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通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

胰岛素可能导致钠潴留和水肿,尤其是既往代谢控制不佳而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 时,但此反应罕见。

心血管风险

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转归研究(ORIGIN)是一项开放、随机、2X2析因设计研究。ORIGIN中的一项干预研究用于比较来得时与标准治疗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此项研究共有12537名受试者(均≥50岁)参加,这些受试者均伴有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受损(IGT)],或患有早期2型糖尿病并在基线时就已确证合并心血管(CV)疾病或存在CV风险因素。

本研宄的目的是想证明与标准治疗相比,来得时能够明显地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ORIGIN研究有两个复合主要心血管终点。第一个为至首次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CV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或非致死性卒中)的时间,第二个为至首次出现CV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或非致死性卒中或血管重建术或因心衰住院的时间。

受试者被随机分至来得时治疗组(n=62)或者标准治疗组(n=6273),其中接受来得时治疗的受试者逐渐滴定至空腹血糖(FPG)≤95mg/dL(5.3mM)。基线时,两组的人口学和疾病特征匹配。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岁,其中8%大于75岁。受试者主要为男性(65%),59%为高加索人,25%为拉丁人,10%为亚洲人,3%为黑人。基线体重指数(BMI)的中位值为29kg/m2。将近12%的受试者基线时血糖异常(IFG和/或IGT),88%的受试者患有2型糖尿病。患有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中,59%正在接受单个口服降糖药的治疗,23%已知患有糖尿病但尚未进行降糖治疗,6%是在筛选过程中才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基线时受试者的HbA1c均值(标准差(SD))为6.5%(1.0)。59%的受试者曾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39%已知有冠状动脉疾病或者具有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

研究结束时,来得时组中99.9%的受试者和标准治疗组中99.8%的受试者获得了重要特征结果。中位随访持续时间为6.2年(范围为8天至7.9年)。研究结束时,来得时组和标准治疗组的HbA1c均值(SD)分别为6.5%(1.1)和6.8%(1.2)。来得时的剂量中位数为0.45U/kg。来得时组中,81%的受试者接受来得时的治疗直至研究结束。到末次治疗期间访视时,来得时相对基线的体重变化中位数比标准治疗组高2.2kg。就重度低血糖发生率而言,甘精胰岛素组为1.05/100患者年,标准治疗组为0.3/100患者年;就确定的非重度低血糖发生率而言,甘精胰岛素组为7.71/100患者年,标准治疗组为2.44/100患者年。在这项为期6年的研究过程中,42%的甘精胰岛素组受试者没有发生低血糖。

总体上,两个治疗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相似。两个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也没有差别。

ORIGIN研究中的心血管事件一到第一次事件分析的时间

【禁忌】

对甘精胰岛素或其注射液中任何一种辅料过敏者(参见辅料)。

【注意事项】

有患者报告,偶尔将甘精胰岛素与其它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混淆了。为了避免甘精胰岛素与其它胰岛素可能发生的上述使用错误,患者应注意在每次注射前都仔细核对该胰岛素的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不能选用甘精胰岛素,推荐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

由于经验有限,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参见【用法用量】)。

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减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老年人及进行性肾功能衰退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严重肝损害患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降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症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考虑调整剂量之前,应全面回顾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所有其他的相关因素。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因此可能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甘精胰岛素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可以预料,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较之常见。

发生低血糖症对于下列患者在临床上可能发生危险性:冠状动脉或供应脑部的血管狭窄(低血糖症可能造成心脏或脑部并发症),以及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尤其是未用光凝固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可能引发暂时性黑朦症的危险)。应特别注意上述患者的反应,并加强血糖监测。

患者应被告知在什么情况下低血糖的警告症状会不明显。低血糖的警告症状可能改变、不明显或不出现的患者如下:

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
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老年患者
从动物胰岛素转用人胰岛素 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
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
同时用某些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上述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丧失意识。

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可能延缓低血糖的恢复。

如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该考虑到低血糖复发以及低血糖发作但未觉察(特别是夜间发作)的可能性。

患者坚持用药剂量和饮食疗法、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了解低血糖的先兆症状是减少低血糖危险性所必须的。如下的因素使低血糖更易于发生,必须特别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改变注射区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去除应激因素)
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
并发症(如呕吐、腹泻)
进食不当
错过进餐
饮酒
某些失代偿性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同时使用某些其他药品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伴发其他疾病

当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加强代谢监测。许多情况下,尿液中检出酮体往往表明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此时常常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1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只能少量进食或无法进食、或在呕吐时等,也必须坚持规律地摄取少量碳水化合物,切勿完全停用胰岛素。

来得时与吡格列酮的联合用药

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有心衰的病例报告,特别是对于有心衰风险因素的患者。如果考虑吡格列酮与来得时联合治疗,则应牢记此点。若使用了吡格列酮与来得时的联合用药,应观察患者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如体重增加和水肿。若发生任何心脏症状的恶化,则应停用吡格列酮。

对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或由此而造的视力障碍可导致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可能降低。在驾车或操机械等特别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时,可能出现危险。

应该告知患者在驾车时要特别注避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对低血糖警告症状觉察力降低或不觉察以及低血糖发作频繁的患者,更要加倍小心。有上述问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驾车或操作机械是否可取。

运动员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许多物质影响葡萄糖代谢,可能需酌情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

可能促使血糖降低、增加低血糖发作的物质有:口服降糖药物、ACE抑制剂、丙吡胺、贝特类、氟西汀、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已酮可可碱、丙氧芬、水杨酸以及磺胺类抗生素。

可能减弱降糖作用的物质有:皮质类固醇、丹那唑、二氮嗪、利尿剂、拟交感药(如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胰高血糖素、异烟肼、酚噻嗪衍生物、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蛋白酶抑制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和氯氮平)。

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锂盐或酒精可能加强或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喷他脒可能引起低血糖,有时伴继发高血糖。

此外,用β受体阻滞剂、可乐定、胍乙啶和利血平等影响交感神经的药物后,肾上腺素能反向调节作用的征兆可能减弱或缺少。

配伍禁忌: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切勿同任何其他产品相混合。确保注射器不含任何其他物质。

【包装】

包装规格:
3ml:300单位/预填充:1支/盒。

【药物分类】

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