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Redis监控技巧
2020-11-09 10:50:17 责编:小采
文档


本文来自 Bugsnag 的联合创始人 Simon Maynard 的系列文章,作者根据几年来对 Redis 的使用经历,对 Redis 监控方法进行了系统性

本文来自 Bugsnag 的联合创始人 Simon Maynard 的系列文章,作者根据几年来对 Redis 的使用经历,对 Redis 监控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干货很多,值得一看。

原文链接:Redis Masterclass – Part 2, Monitoring

Redis 监控最直接的方法当然就是使用系统提供的 info 命令来做了,你只需要执行下面一条命令,就能获得 Redis 系统的状态报告。
redis-cli info
内存使用

如果 Redis 使用的内存超出了可用的物理内存大小,那么 Redis 很可能系统会被 OOM Killer 杀掉。针对这一点,你可以通过 info 命令对 used_memory 和 used_memory_peak 进行监控,为使用内存量设定阈值,并设定相应的报警机制。当然,报警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你得预先计划好,当内存使用量过大后,你应该做些什么,是清除一些没用的冷数据,还是把 Redis 迁移到更强大的机器上去。

持久化

如果因为你的机器或 Redis 本身的问题导致 Redis 崩溃了,那么你唯一的救命稻草可能就是 dump 出来的 rdb文件了,所以,对 Redis dump 文件进行监控也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过对 rdb_last_save_time 进行监控,了解你最近一次 dump 数据操作的时间,还可以通过对 rdb_changes_since_last_save 进行监控来知道如果这时候出现故障,你会丢失多少数据。

主从复制

如果你设置了主从复制模式,那么你最好对复制的情况是否正常做一些监控,主要是对 info 输出中的 master_link_status 进行监控,如果这个值是 up,那么说明同步正常,如果是 down,那么你就要注意一下输出的其它一些诊断信息了。比如下面这些:
role:slave
master_host:192.168.1.128
master_port:6379
master_link_status:down
master_last_io_seconds_ago:-1
master_sync_in_progress:0
master_link_down_since_seconds:1356900595
Fork 性能

当 Redis 持久化数据到磁盘上时,它会进行一次 fork 操作,通过 fork 对内存的 copy on write 机制最廉价的实现内存镜像。但是虽然内存是 copy on write 的,但是虚拟内存表是在 fork 的瞬间就需要分配,所以 fork 会造成主线程短时间的卡顿(停止所有读写操作),这个卡顿时间和当前 Redis 的内存使用量有关。通常 GB 量级的 Redis 进行 fork 操作的时间在毫秒级。你可以通过对 info 输出的 latest_fork_usec 进行监控来了解最近一次 fork 操作导致了多少时间的卡顿。

配置一致

Redis 支持使用 CONFIG SET 操作来实现运行实的配置修改,这很方便,但同时也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这个命令动态修改的配置,是不会同步到你的配置文件中去的。所以当你因为某些原因重启 Redis 时,你使用 CONFIG SET 做的配置修改就会丢失掉,所以我们最好保证在每次使用 CONFIG SET 修改配置时,也把配置文件一起相应地改掉。为了防止人为的失误,所以我们最好对配置进行监控,,使用 CONFIG GET 命令来获取当前运行时的配置,并与 redis.conf 中的配置值进行对比,如果发现两边对不上,就启动报警。

慢日志

Redis 提供了 SLOWLOG 指令来获取最近的慢日志,Redis 的慢日志是直接存在内存中的,所以它的慢日志开销并不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过 crontab 任务执行 SLOWLOG 命令来获取慢日志,然后将慢日志存到文件中,并用 Kibana 生成实时的性能图表来实现性能监控。

值得一提的是,Redis 的慢日志记录的时间,仅仅包括 Redis 自身对一条命令的执行时间,不包括 IO 的时间,比如接收客户端数据和发送客户端数据这些时间。另外,Redis 的慢日志和其它数据库的慢日志有一点不同,其它数据库偶尔出现 100ms 的慢日志可能都比较正常,因为一般数据库都是多线程并发执行,某个线程执行某个命令的性能可能并不能代表整体性能,但是对 Redis 来说,它是单线程的,一旦出现慢日志,可能就需要马上得到重视,最好去查一下具体是什么原因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