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衔恨的诗句是什么
2023-07-15 05:46:07 责编:小OO
文档


衔恨的相关诗句是:孤猿衔恨叫中秋、孤猿衔恨叫中秋、多应衔恨骨。

衔恨的拼音是:xián hèn。注音是:ㄒ一ㄢˊㄏㄣˋ。结构是:衔(左中右结构)恨(左右结构)。

衔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衔恨详细内容】

⒈含恨;怀恨。引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臣内省视气力羸劣,日夜寝剧,终不望復见闕庭,奉承帷幄,辜负重恩,衔恨黄泉,言之絶肠。”《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宋苏轼《问答录·与佛印嘲戏》:“既入,上适见之,状貌魁伟,遂赐披剃。佛印不得已而顺受,实非本意,亦颇衔恨。”郑观应《盛世危言·传教》:“民之受屈愈甚,则衔恨愈深。”峻青《秋色赋·记威海》:“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含恨;怀恨。唐李景亮《李章武传》:“愿申九泉啣恨,千古睽离之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受贿诬奸,啣恨已久。每欲浼君,一为昭雪。”

二、网友释义

【释义】含恨;怀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常衔恨。”

三、汉语大词典

含恨;怀恨。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臣内省视气力羸劣,日夜寝剧,终不望复见阙庭,奉承帷幄,辜负重恩,衔恨黄泉,言之绝肠。”《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宋苏轼《问答录·与佛印嘲戏》:“既入,上适见之,状貌魁伟,遂赐披剃。佛印不得已而顺受,实非本意,亦颇衔恨。”郑观应《盛世危言·传教》:“民之受屈愈甚,则衔恨愈深。”峻青《秋色赋·记威海》:“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含恨;怀恨。唐李景亮《李章武传》:“愿申九泉衔恨,千古睽离之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受贿诬奸,衔恨已久。每欲浼君,一为昭雪。”

四、其他释义

1.含恨;怀恨。

五、关于衔恨的词语

衔悲茹恨  衔悲蓄恨  衔恨蒙枉  负屈衔冤  衔枚疾走  衔橜之变  

六、关于衔恨的造句

1、湖南历年来受北军的祸很大,人民衔恨

2、衔恨泉壤,实在兹乎?其深恨一也。

3、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比方,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

4、这些菜肴,在外地的福建人都亲切地衔恨之为家乡风味,成了漂泊异乡之人维系家乡感情的纽带,所谓的因风思物、因物思乡,正是这一道理。

5、即使君王当下按住怒火不发作,他仍将衔恨在心,等待将来清算的那一天。

6、福尔摩斯:“你之前从来没有对我的为人处事衔恨过。”。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衔恨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