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python的调试:logging和pdb(实例解析二)
2020-11-27 14:21:17 责编:小采
文档

在之前的文章之中我们了解了为什么python要进行调试,以及介绍了python调试的两种方法,但是调试的方法一篇文章讲不完,所以在这一篇文章之中我们来聊一下剩余的两种调试的方法。希望这几种调试的方法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助你在学习python的道路上前进的更加快捷。

logging

第三种方法是:把print()替换为logging是第3种方式,和assert比,logging不会抛出错误,而且可以输出到文件:

import logging
s = '0'
n = int(s)
logging.info('n = %d' % n)
print(10 / n)

logging.info()就可以输出一段文本。运行,发现除了ZeroDivisionError,没有任何信息。怎么回事?

别急,在import logging之后添加一行配置再试试:

import logging
logging.basicConfig(level=logging.INFO)

看到输出了:

$ python err.py
INFO:root:n = 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py", line 8, in <module>
 print(10 / n)
ZeroDivisionError: division by zero

这就是logging的好处,它允许你指定记录信息的级别,有debug,info,warning,error等几个级别,当我们指定level=INFO时,logging.debug就不起作用了。同理,指定level=WARNING后,debug和info就不起作用了。这样一来,你可以放心地输出不同级别的信息,也不用删除,最后统一控制输出哪个级别的信息。

logging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简单的配置,一条语句可以同时输出到不同的地方,比如console和文件。

pdb

第4种方式是启动Python的调试器pdb,让程序以单步方式运行,可以随时查看运行状态。我们先准备好程序

# err.py
s = '0'
n = int(s)
print(10 / n)

然后启动:

$ python -m pdb err.py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2)<module>()
-> s = '0'

以参数-m pdb启动后,pdb定位到下一步要执行的代码-> s = '0'。输入命令l来查看代码:

 (Pdb) l
 1 # err.py
 2 -> s = '0'
 3 n = int(s)
 4 print(10 / n)

输入命令n可以单步执行代码:

(Pdb) n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3)<module>()
-> n = int(s)
(Pdb) n
> /Users/michael/Github/learn-python3/samples/debug/err.py(4)<module>()
-> print(10 / n)

任何时候都可以输入命令p 变量名来查看变量:

(Pdb) p s
'0'
(Pdb) p n
0

输入命令q结束调试,退出程序:

(Pdb) q

(这种通过pdb在命令行调试的方法理论上是万能的,但实在是太麻烦了 )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