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臣基础解释是什么
2023-07-15 12:31:00 责编:小OO
文档


七臣的基础解释是:泛指谏臣。七位人臣。

七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七臣详细内容】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3.七位人臣。七臣[qīchén]⒈《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⒉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⒊七位人臣。

二、引证解释

⒈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引《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諫也。”《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⒉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引《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⒊七位人臣。引《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頽叔桃子、宾起。”

三、网络解释

七臣七臣).《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四、综合释义

《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郭沫若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周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李善注:“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及頽叔桃子、宾起。”七臣[qīchén]泛指谏臣。《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七臣[qīchén]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

五、关于七臣的词语

臣臣  七臣  七七  殷七七  七留七林  七七事变  

六、关于七臣的诗句

听纳七臣言  听纳七臣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七臣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