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吃桃仁的好处和坏处
2023-07-15 09:35:28 责编:小OO
文档


吃桃仁的好处和坏处 桃仁的功效和禁忌

桃仁又名桃核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仁。原产我国。

以华北、华东、西北各地栽培最多,主产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加工。以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者为佳。

【性味归经】

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

【成分】

桃仁内含油脂(45%)、苦杏仁甙(15%)、蛋白质、苦杏仁酶(3%)、樱叶酶、尿囊素酶、乳糖酶、维生素B1、蔗糖、葡萄糖、果糖、野樱甙等。

在油脂中含有中性脂(三酰甘油脂、1,2-二酰甘油脂、甾体酯类、游离脂肪酸、1,3-二酰甘油脂、单酰甘油脂、烷烃、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磷脂(磷酰胆碱、磷酰乙醇胺、磷酸丝氨酸)、糖脂(乳糖二甘油苷、甾体葡萄糖苷和酰化甾体葡萄糖苷)。在蛋白质中还含有PR-A和PR-B两种成分。

桃仁含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等16种氨基酸。还含绿原酸、3-咖啡酰奎宁酸、3-对香豆酰奎宁酸。

【功用主治】

(1)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症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桃仁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已在临床上应用。

(2)桃仁内含有多种美容功能因子,能白嫩肌肤、祛斑除皱、生发乌发、并对粉刺、扁平疣和皮肤瘙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文献摘要】

(1)《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2)《本经》:“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

(3)《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4)《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出血,通月水,止心腹痛。”

(5)《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功效。”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桃仁内所含的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因而能降低血液的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延长细胞生存时间并增强造血功能。皮肤在血液的增加和血液循环的加强过程中得到吸收充分的营养,因而使人面色红润、肌肉丰实、生发乌发、容颜常驻。

(2)桃仁中所含的蛋白质成分PR-B,具有相当强的SOD样作用,对过氧化脂质(LPO)和脂褐素(LF)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因而能祛斑除皱、滋润肌肤、延缓衰老。

(3)桃仁内所含的精氨酸,有促进胶原组织合成作用,能修复伤口。

(4)桃仁内含45%的脂肪酸,可润滑肠道,利于排便,避免蓄便所造成的血液颜色加深而致使嘴唇和皮肤变黑。

(5)桃仁内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皮肤光滑润泽,头发黑而亮。

按中医理论,血瘀于面则面生褐斑;风热郁于皮肤,则可致扁平疣。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和破蓄血(《珍珠囊》)等功用,故能祛斑,治疣。

【用法用量】

(1)药用:5~10克,煎汤或入丸、散,内服。

(2)食用:桃仁为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药食同源”品种食物。可单独食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内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疗方剂】

(1)桃仁5~10克,捣碎,沸水冲泡代茶饮。

(2)桃仁10克,去皮捣碎和粳米100克,加水煮粥食。

(3)桃仁、松子仁、火麻仁等量,分别炒熟后混合捣碎,每次取15克,掺在芝麻糊内食用。

(4)桃仁1000粒,冷水浸泡两天后,去皮尖,加水煮沸,加白糖100克,制成糖水桃仁。每日早晚各服10粒。

上述各方剂,除能白嫩肌肤,除皱,生发乌发,祛黑斑、黄褐斑、雀斑、寿斑,治粉刺、扁平疣和皮肤瘙痒外,还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癌、保肝、抗炎、镇痛、驱虫等多种功能。

【宜忌】

桃仁的破血祛瘀作用,能堕胎,故孕妇忌用。

【外用美容】

治皮肤瘙痒症:桃仁、红花、杏仁、生栀子共研末,加入冰片,用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糊状外敷。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