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鹅口疮好了又复发怎么办
2023-07-15 13:52:36 责编:小OO
文档


宝宝出生一周多了,爸爸妈妈暗暗松了口气。手忙脚乱的时期总算过去了,不是吗?先别急着庆祝,新的麻烦也许已经等着你们了,比如宝宝的嘴巴里有时会长出白色的不明物体,常被误认为是残留的奶汁,其实,宝宝可能患上了鹅口疮。

发现新生儿嘴里长出白色的东西,你就应该注意了,可能是鹅口疮。那么,鹅口疮

是颜色。鹅口疮白色,看上去好像奶块粘在口腔中,严重时会连成一片。

是分布范围。舌头、牙龈、上颚、口腔两侧都可能长有。

鹅口疮和真的奶块很好区别。真的奶块很容易擦掉,而鹅口疮不易擦掉,如果强行用手抠掉,被剥离的白色黏膜下会露出红色溃疡面。

口腔中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分泌量少,非常有利微生物的繁殖,导致口腔感染。而且新手父母常误以为宝宝没有牙齿,不需要清洁口腔。其实霉菌就在口腔中悄悄繁殖,鹅口疮就是由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这是一种霉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各处。

新生儿口中的白色念珠菌来自于不同的途径:

来自母体。产道、乳头、手。

来自其他日用品。未洗净消毒的奶瓶、奶嘴、尿布。

宝宝自身因素。体弱的宝宝抵抗力弱,口腔中稍有损伤就容易继发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药物的新生儿也容易得。

宝宝会有什么感觉

根据病情轻重,宝宝的症状如下:

病情较轻就不会疼,甚至没有什么感觉,不影响吃奶。

病情较重时会影响吞咽,甚至导致呕吐,宝宝因此将拒绝吃奶并哭闹。

当“鹅口疮”蔓延到喉咙时,宝宝的声音会变得沙哑。

如果宝宝得了鹅口疮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特别是当宝宝有哭闹、不吃奶、腹泻或呕吐的症状时,说明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会从口腔蔓延到喉咙、气管,甚至是肺部,引发感染。

预防“鹅口疮”并不困难,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可以。

喂奶之前一定要洗手。

准备一条擦乳房的专用毛巾。

每次喂奶前先将奶头擦干净。

勤换内衣,内衣被奶水沾湿后需更换。

妈妈要注意照顾好宝宝,包括:

喂奶后给宝宝喝一点温水,冲去口腔内的奶汁。

给宝宝准备一条擦嘴巴的专用毛巾。

用干净消毒纱布,蘸上清水,每天给宝宝清洁口腔。

此外还要注意宝宝用具的保洁,包括:

宝宝的奶瓶、奶嘴、围嘴等每天都要用开水煮沸消毒。

消毒后的用具要放在专用的地方自然晾干。

宝宝得了鹅口疮以后,应先检查有没有滥用抗菌素,如有,应及时纠正,然后再进行常规治疗才会治愈。

有时“鹅口疮”也会复发,究竟为什么呢?看看下面列出的5个问题,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宝宝是否正在使用类固醇药物或抗生素

—先停用药物,再常规治疗。

—先天不足的宝宝抵抗力弱,不容易治愈,要带宝宝多晒太阳,多活动,多喝水。

妈妈是否患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类疾病,如“霉菌性阴道炎”

—妈妈需先治好自身疾病,注意接触宝宝时先洗手。

.宝宝的衣物、被褥及枕头等是否未定期消毒

是”—所有宝宝的物品都应该定期杀菌。

否”—请看下题。

上次患“鹅口疮”是否未完全治愈

是”—“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当宝宝体弱时易复发,所以第一次一定要按照医嘱治疗,当病好后需再继续用药一周巩固治疗结果。

否”—如果你按照上面介绍的措施做,“鹅口疮”应该就从宝宝的身上消失了;如果还没有,就需要立即去医院,请医生诊断。

鹅口疮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霉菌分布在身体很多地方,人口中超过半数的身上都有霉菌存在,通常是不会引起任何疾病的。但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差,再加上大人不重视新生儿口腔卫生,就容易发生鹅口疮。

当你怀疑宝宝口中白色的东西是鹅口疮时,你可以用一根卫生棉棒试着去擦拭它。如果需要用一点力气才能被擦掉,而且擦掉后露出的是红色溃疡面,那就肯定是鹅口疮。

平时在喂奶后给宝宝喂一点儿清水,或经常用温盐水为宝宝清洗口腔,就能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