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孕期胎盘的形成与功能特点
2023-07-15 13:43:47 责编:小OO
文档


胎盘的形成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在胎盘最内层。羊膜光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弹性。正常羊膜厚0.02~0.05mm,自内向外由单层无纤毛立方上皮细胞层、基膜、致密层、成纤维细胞层和海绵层5层组成。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占胎盘主要部分。胚胎发育至13~21日时,胎盘的主要结构——绒毛逐渐形成。约在受精后第3周末,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绒毛内血管形成时,胎儿-胎盘循环在胚胎血管与绒毛血管连接之后完成。

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营养丰富发育良好,称叶状绒毛膜。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的绒毛称游离绒毛;长人底蜕膜中的绒毛称固定绒毛。一个初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一个胎儿叶,一个次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一个胎儿小叶。每个胎盘有60~80个胎儿叶、200个胎儿小叶。每个绒毛干中均有脐动脉和脐静脉,随着绒毛干一再分支,脐血管越来越细,最终成为毛细血管进入绒毛末端。于妊娠晚期,胎儿血液每分钟约500ml流量流经胎盘。

子宫螺旋动脉(也称子宫胎盘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绒毛间隙,母儿间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胎儿血液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经与绒毛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胎儿血和母血不相通,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表面细胞层,靠渗透、扩散和细胞选择力,再经脐静脉返回胎儿体内。母血经底蜕膜螺旋动脉开口通向绒毛间隙内,再经开口的螺旋静脉返回孕妇体内。绒毛有胎盘屏障作用。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胎盘很小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蜕膜板。从此板向绒毛膜伸出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

胎盘功能极复杂,有物质交换、代谢、防御以及合成功能,是维持胎儿在子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主要在血管合体膜。血管合体膜是由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无核区胞质、合体滋养层基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5层组成的薄膜。胎盘功能包括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出胎儿代谢产物、分泌激素、防御功能以及合成功能等。

气体交换:维持胎儿生命重要物质是02。在母儿间O2和CO2在胎盘中以简单扩散方式交换。C02通过血管合体膜的速度比02通过快20倍,故胎儿CO2容易通过绒毛间隙直接向母体迅速扩散。

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是胎儿代谢的主要能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胎盘。氨基酸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其浓度胎血高于母血。脂肪酸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电解质及维生素多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胎盘中含有多种酶(如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分子量较大的IgG例外,能通过胎盘与血管合体膜表面有专一受体可能有关。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胎儿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送入母血由母体排出体外。

防御功能:盘屏障作用极有限。各种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分子量小对胚胎及胎儿有害的药物,均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死亡。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不能通过胎盘屏障,需在胎盘部位先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后进人胎体感染胚胎及胎儿。母血中免疫抗体如IgG能通过胎盘。

合成功能:胎盘具有合成物质能力,主要合成激素和酶。激素有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大类:蛋白激素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生乳素等。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酶有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至妊娠8~10周血清β-hCG浓度达高峰,持续约10日迅速下降,至妊娠中晚期血清浓度仅为峰值10%,持续至分娩。分娩后若无胎盘残留,产后2周内消失。已知hCG功能有:①维持月经黄体寿命,使月经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②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同时能刺激孕酮的形成。③抑制植物凝集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hCG能吸附于滋养细胞表面,以免胚胎滋养层被母体淋巴细胞攻击。④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

人胎盘生乳素(HPL):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为不含糖分子的单链多肽激素。于妊娠5~6周用放免法在母血浆中测出HPL,至妊娠34~36周达高峰(母血5~15mg/L,羊水0.55mg/L),并维持至分娩。产后迅速下降,产后7小时即测不出。已知HPL功能有:①促进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腺腺泡发育,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白蛋白等,为产后泌乳做准备。②有促进胰岛素生成作用,使母血胰岛素增高。③通过脂解作用提高游离脂肪酸、甘油浓度,以游离脂肪酸作为能源,抑制对葡萄糖的摄取,使多余葡萄糖运送给胎儿,成为胎儿的主要能源,也成为蛋白合成的能源来源。④抑制母体对胎儿的排斥作用。HPL是通过母体促进胎儿发育的“代谢调节因子”。

雌激素:来自胎盘及卵巢。孕早期由卵巢黄体产生。妊娠10周后主要由胎儿一胎盘单位合成。至妊娠末期,雌三醇值为非孕妇女1000倍,雌二醇及雌酮值为非孕妇女100倍。

孕激素:妊娠早期由卵巢妊娠黄体产生。妊娠8~10周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是产生孕激素的主要来源。随妊娠进展,母血中孕酮逐渐增高。孕激素在雌激素协同作用下,对子宫内膜、子宫肌层、乳腺的变化起重要作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