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式教育环境下的“男孩困境”该如何解决
2023-07-12 11:37:11 责编:小OO
文档


似乎命运的天平一开始就倾向于女孩,现实中听话的多是女孩,成绩好的多是女孩,家长、老师喜欢的多是女孩……与之对应的是调皮捣蛋的多是男孩,总被叫家长的多是男孩,家长操心更多的一般也是男孩……

根据日本育儿专家、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诸富祥彦认为,男孩发育晚且好动的天性导致其在成长中需要耗费家长、老师更多的精力,而东方社会文化更适合女孩成长,这使得男孩教育在日本和中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这种危机直接导致男孩从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到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于女孩,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男孩困境”。

“男孩困境”表现方面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的最新调查,“男孩困境”主要表现在:

1、母亲在教育中演“独角戏”,男孩在成长中缺乏同性榜样。调查中,逾五成家庭中,子女教育成为母亲的“独角戏”,三成家庭能够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这说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男孩的成长。

2、家长、老师对男孩教育更粗暴。在亲子沟通中,家长普遍认为男孩的抗压能力更强,或者说男孩的抗压能力就应该高于女孩。当孩子发脾气时,男孩家长选择“训斥”和“忍不住动手”的比例高于女孩家长,而选择“冷处理”和“耐心询问”的比例低于女孩家长。

3、忽视男孩内心。男孩要穷养,这是家长们的普遍观点,觉得不应该给男孩创造过于丰富的物质条件,在照顾生活起居上也不如对女孩精心,有些家长甚至完全无视男孩的内心感受。男孩跌倒了、受伤了,家长通常教育他要勇敢、坚强、忍着;男孩受了委屈,家长也认为他能自己消化掉。

4、男孩学习普遍输给女孩。调查显示,从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方面来看,男孩都要落后于女生。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副教授李文道也指出,从小学到大学,男孩在学业上,全面落后于女孩。

5、男孩身体素质下降。李文道表示,应试教育的结果让更多家长望子成龙,忽视了男孩的素质教育,导致本该在外面疯玩疯跑的男孩,成了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进而体质连续下降。

男孩“天生”不如女孩

对于这些男孩困境的造成,很多家长并不理解,有些甚至粗暴地指责孩子“真笨”、“是不是没好好听讲”等。但实际上,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表示,除了文化、教育外,男孩困境更多与其生理特点相关,甚至可以说是“天生的”。

首先,美国、德国等国研究发现,男孩体内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流经小脑的血量也更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流量多,小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更爱动。这些因素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

其次,男孩发育比女孩晚,这导致他们在早期的学习能力上有所缺乏,而应试教育对记忆能力要求较高,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语调很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所以,男孩更适合从实际动手中学习知识,而这恰恰是东方国家应试教育最缺乏的地方。

再次,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这就会导致很多时候男孩在聚精会神地玩耍时,就像没长耳朵,听不见家长叫他。此时如果强行打断,就会破坏他注意力的形成。

“男孩困境”的教育建议

李文道建议,无论家长还是教育机构,都需要反思,应该多给男孩一些自由空间,不应该按照教育女孩的方式来教育男孩,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成长,更能在心理上让其快速成熟。

1、男性要多加入男孩教育中。家庭教育中女性占主导,学校教育中这种现象更严重。顾明远说,男孩教育在家中是母亲的事,在学校是女老师的事,甚至一些男生还要接受女性班干部的领导。教育缺乏男性,自然会让男孩缺乏阳刚之气。建议在家中,父亲多承担一些教育的责任,多陪他玩。

2、和孩子在一起,家长要每小时调整一次情绪。父母的情绪对孩子安全感的培养至关重要。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也就得不到可以安心的环境。和孩子在一起,尤其是男孩,家长应每隔一小时调整一次情绪,尤其当孩子闯祸了、被叫家长了、考试没考好时,家长应等情绪稳定后,再寻找解决办法,这对孩子内心的成熟有积极作用。

3、多给男孩一些自由空间。男孩需要通过动手来学习,青春期的男孩更需要运动来发泄掉体内多余的荷尔蒙,玩耍和运动是他们成长发育的必经之路。因此,家长和学校应多给男孩一些自由和户外活动的时间。

4、男孩也要做家务。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和女性交往能力低的男性社会适应力也较差,导致他们在与异性交往和职场中易受挫,进而早亡风险也较大。而预防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小多学做家务,这种“本领”能帮助他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

5、让他们释放情感和表达。男孩的坚强和勇敢不是通过忍住不哭表现出来的,而是要通过父亲的影响,慢慢传递给男孩。因此,不要一味地要求“男儿有泪不轻弹”。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想法或不舒服,最好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对其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会有积极的意义。

私家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更需要打造出一个品行优良、充满爱心的正直的人,这条路上中国目前任重而道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