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升药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2023-07-10 05:48:00 责编:小OO
文档


升药,中药材。为水银、硝石和白矾混合升华炼制而成的氧化汞。具有拔毒化腐,排脓生肌的功效。主治痈疽溃后,脓出不畅,疮疡久溃,不能收口,梅毒恶疮,下疳腐烂等。

别名

灵药、三白丹、三仙散、小升丹、三仙丹、升丹

性味归经

辛,热;归肺、脾经。

功能

本品具有拔毒化腐、排脓生肌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痈疽溃后,脓出不畅,疮疡久溃,不能收口,梅毒恶疮,下疳腐烂等。

2.西医诊为皮肤浅表的化脓性炎症、梅毒等证属热毒壅聚者。

相关方剂

黄丹膏(《太平圣惠方》)、铅丹散(《圣济总录》)、驱风散(《博济方》)、桃花散(《集验方》)。

药理作用

其溶液在试管中对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在平板上的抑菌圈与多黏菌素E相似。

用法用量

外用:微量,研极细末,干掺或调敷,或以捻沾药粉用。为便于掌握剂量,多与煅石膏配伍研末外用。

临床应用

1.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煨石膏四两,漂净冬丹五钱,上好黄升丹二钱。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疡科遗编》九一丹)

2.治下疳腐烂:升丹三分,橄榄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或干掺。(《药奁启秘》)

配伍应用

升药配煅石膏:升药功能拔毒化腐生肌;煅石膏收湿敛疮。二药相配,适用于痈疽疮疡,腐肉不去。

使用禁忌

1.有大毒,一般不作内服,只作外用。

2.孕妇及体弱之人忌用。

3.与脓水接触后,能生成汞离子,通过皮肤创面亦可被人体吸收而引起汞中毒。因此,外用亦不可大量持续使用。

4.拔毒化腐作用强烈,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5.凡溃疡接近口、目、乳头、脐中者,亦应慎用。

不良反应

1.用法不当或摄入过量,可致中毒。急性中毒者可见肾肿大,皮质增厚,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表现为急性腐蚀性胃肠炎、坏死性肾病、周围循环衰竭。口服中毒者,即岀现口有金属味及辛辣感,黏膜红肿,口渴呕吐,吐岀带有黏膜碎片的血糊样物继则泻血便,尿少,呼吸困难,虚脱或中毒性肾病,以致死亡。慢性中毒,大多为职业性汞中毒者,以神经衰竭症候群为主,口中亦有金属味,流涎,牙龈肿胀,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牙根部牙龈上有黑色汞线,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差、腹痛、腹泻等。精神方面,可见不安、兴奋、易怒、消极、胆小、幻觉、缺乏自信,甚至行为怪癖。还见汞毒性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舌、腕部,重者累及手臂、下肢和头部,甚至全身。震颤呈对称性,紧张时加重,从事熟练工作或睡时消失。此外,尚有肝功能损害,性机能减退。

2.口服中毒者,给予2%碳酸氢钠溶液或温开水洗胃;给予牛奶、鸡蛋清等,使与汞结成汞的蛋白质络合物,减少对汞的吸收,并保护消化道黏膜;禁食盐,因盐能增加升汞的溶解;应用对抗剂,每0.06g汞,用磷酸钠0.324-0.65g,再加醋酸钠0.324g,溶于半杯温水中,每小时1次,连用4-6次,可使氯化高汞还原成毒性较低的甘汞;应用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等,亦可用硫代硫酸钠;根据岀现症状釆取对症处理及支持疔法;亦可用中药金银花、甘草、绿豆、土茯苓等煎汤内服以解毒。预防轻粉中毒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正确的用药方法和途径,把药量严格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