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黄褐斑中药配方
2023-07-14 16:38:40 责编:小OO
文档
黄褐斑中医辨证施治

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随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肝肾不足证:斑色黧黑,面色晦暗,伴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治则: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脾虚湿蕴证: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随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旁边有齿痕,脉濡或细。治则:益气健脾,祛湿消斑。

气滞血瘀证:斑色灰褐或黒褐,伴随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黯有血块,痛经,舌黯红有瘀斑,脉涩,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消斑。

黄褐斑中药方剂

肝郁气滞型: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灸甘草,生姜,薄荷。

肝肾不足型:方用六位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脾虚湿蕴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气滞血瘀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

月经不调可加女贞子,香附;月经量少色淡可加当归,益母草;痛经可加香附,乌药,益母草。

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可加牡丹皮,栀子;阴虚火旺可加知母,黄柏;失眠多梦加生龙牡,珍珠母;胸胁胀痛可加郁金,柴胡。

斑色深面色晦暗可加桃仁,红花,益母草;褐斑日久色深可加丹参,白僵蚕;病程长者可加白芷。

黄褐斑中成药配方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黄酒。

功效:滋阴补肾。

适应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逍遥丸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灸甘草,薄荷,生姜。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适应证: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缺乏,月经不调等症。

黄褐斑药膳调理法老鳖除斑汤

主治:肾水不足型黄褐斑,症见骨蒸盗汗,要疲腿软,五心烦热,斑色黑褐者。

原料:老鳖1只,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冬各30g。

制法:将老鳖宰杀,去内脏,清洗干净,何首乌,枸杞,天门冬洗净,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文火炖煮3小时,趁温热服用。

玫瑰珍珠汤

主治:脾虚型黄褐斑,症见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原料:丝瓜络10g,白僵蚕,白菊花,白茯苓各10g,珍珠母20g,红枣10枚。

制法:将上述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20分钟,停火前5分钟加入玫瑰花,趁热饮用。每天早晚饭后服用,1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期间忌食生姜,辣椒等食物。

香附鸡

主治:气郁型黄褐斑,症见黄褐色斑,边界清楚,伴随口苦咽干,胁肋胀痛,胸闷,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原料:鸡1只,香附20g,枳壳10g,金橘饼20g。

制法:鸡宰杀洗净后去毛去内脏,把所有药材放入鸡腹中,放蒸锅内隔水蒸熟。去药渣,喝汤吃鸡肉,含咽金橘饼,每周1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