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产后出现褥汗是什么原因
2023-07-14 16:50:33 责编:小OO
文档


产妇在产后由于体内激素的改变,水及电解质的排出,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就会出现产后褥汗,产后出现褥汗产妇要常用干毛巾擦汗,及时更换衣物,保持洁净干爽,在饮食上也可以进补一些营养的食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产后褥汗的原因

体内激素的改变

在妊娠以后,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特别是雌性激素在体内的含量随孕期的延长逐渐增加,可使组织中有较多的钠、钾及氯潴留。因此,相应地发生了体内水分的潴留。

水及电解质的排出

分娩之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身体其他各系统及内分泌功能也都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体内多余的水及电解质也随之被排出体外。其排泄的主要途径是肾脏和皮肤。

皮肤排泄功能旺盛

产后最初几天尿量明显增多,产后24小时内,尿量可多至2000~3000毫升。皮肤排泄功能也特别旺盛,表现为出汗增多。所以说产妇在产褥期多汗并非病态,也不是身体虚弱的表现,而只是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方式之一。

什么是产后褥汗

产后褥汗实际上就是产后妈妈在宝宝出生后发生出汗比平时增多,尤其在饭后、活动后、睡觉时和醒后出汗更多的现象。遇到夏天甚至会大汗淋漓,湿透衣裤、被褥,一般在产后1个星期出汗较多,尤其在产后1-3天,出汗现象明显。

产后褥汗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和生育后妈妈机体生理情况改变所引起的,体现在皮肤排泄功能旺盛,体内水分以及废物等就会通过皮肤不停地排出,因此发生汗液增多的情况。这是产后身体恢复,进行自身调节的生理现象,不属病态。另外,产妇喝红糖水、热汤、热粥较多,也是出汗多的原因之一。

产后褥汗根据特点分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主要是指运动、天热出汗等正常的出汗情况,而病理性出汗分为产后自汗和产后盗汗。不过妈妈不用担心,褥汗一般在产后1~3天较为明显,于产后1周左右自行好转。

产后褥汗怎么治疗

分娩给妈妈的宫颈、阴道及外阴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特别是宫体里胎盘附着处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个较大的创面,这都给细菌和病毒侵犯提供了机会。尤其是一些异常分娩的妈妈,出现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现象,身体抵抗力更为薄弱,加上大量出汗,更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因此,产后褥汗的护理非常重要。

产妇要常用干毛巾擦汗,及时更换衣物,保持洁净干爽。洗澡时要注意房子温度,不要直接吹风。应该注意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好处。

产后一段时间后仍然大量出汗,这是产后气虚的表现产妇一般怕风更怕冷,尤其在出汗之后,并经常感冒,常感觉头晕、浑身倦怠无力气短。如果是阴虚引起,产妇通常虽怕风却更不喜欢热,自我感觉身上发热、手脚心发热,头晕心慌,心烦易怒等倾向。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引起出汗的妈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一些食疗方法。

气虚产妇——羊肉黄芪汤

原料:羊肉90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

制法:将羊肉切片,放入开水中稍煮片刻,捞出放入冷水浸泡,即可去除膻味。将三味药放入沙锅中,加冷水煮开,放入羊肉共煮汤。可以放入少许调料调味,两天吃1剂,喝汤吃肉。

阴虚产妇——银耳红枣汤

原料: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