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宝宝接种疫苗知多少
2023-07-14 16:55:36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于宝宝结婚总疫苗的事情,咱们的家长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随着这些年疫苗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得咱们的家长对于给宝宝接种疫苗这件事开始了惧怕,甚至有家长认为,不给宝宝接种疫苗可能宝宝还更健康……

但是,各位家长不知道的是,给宝宝接种是保护宝宝少受或不受某些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对于孩子而言,打疫苗是必须的事情。

当前,我国规定儿童在1周岁以内要完成1次卡介苗、3次小儿麻痹糖丸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1次麻疹疫苗的接种和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称为基础免疫。从1992年1月1日起,国家已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计划免疫规划。

以下是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即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疫苗):

出生时(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一、二次)、(减毒活苗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5岁~2岁: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也可用麻风腮疫苗、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三次)、(减毒活苗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也可用A+C流脑加强。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灭活苗第四次)、(减毒活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也可用A+C流脑疫苗加强、精白破(第一次)、麻疹疫苗(第三次)可用麻风腮疫苗加强。

推荐疫苗(即二类疫苗)程序:

2月龄始:同脊髓灰质炎疫苗程序,可以在2、3、4个月分别接种3剂HIB嗜血杆菌疫苗,满周岁后加强一剂。

6月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一周岁:接种水痘疫苗、甲肝疫苗。

1.5岁~2岁:接种麻风腮疫苗(可代替麻疹第2、3针)。

2周岁:接种肺炎疫苗。

每年的9~1月份:流感疫苗的接种。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能任意提前或推迟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能任意提前或推迟,接种次数不能增加或减少,间隔时间要准确。每种疫苗适时的复种,是因为接种或口服一次疫苗,只能使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免疫力,不会被某种疾病侵袭,但不能终生免疫。

以上基础和加强免疫疫苗是必须接种的,即强制免疫疫苗,也称一类疫苗,国家免费为儿童接种;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制免疫范围,如上列的二类疫苗,都要收费,可自愿选择接种。

预防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后引起过敏性哮喘、晕厥、休克等严重反应的很偶见,一般只出现局部和全身的反应。

1、局部反应:

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按红晕或浸润大小分为弱反应(直径为2.5厘米以下),中反应(直径2.6~5厘米)和强反应(直径5厘米以上者或直径5厘米以下但伴有淋巴结炎者)。比如,百白破三联针接种后,大约有5%~10%的小儿在注射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硬块或疼痛。

2、全身反应:

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同时可出现头痛、寒颤、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和周身不适等现象。比如,百白破三联针注射后,有2%~6%的小儿发热,体温达39℃或更高;接种麻疹疫苗后,也有5%~15%的小儿在接种第6天开始持续5天高热(39.4℃以上),约有3%的小儿发生一过性皮疹,应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