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容易让新生宝宝受伤的生理现象
2023-07-14 07:13:15 责编:小OO
文档


这种病例并不少见,以前我也收治过不少,我在微博上也说过多次,但显然还不够。为了减少让这种悲剧更少一点,再重推一下这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家长知道哪些是容易被误判的新生儿生理现象。

一、胎脂

初生时,足月的孩子身上皮肤覆盖一层白色皮脂,这种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会逐渐自然脱落和消失,不需要特意去清洗,更不能用硬物去刮除,以免损伤皮肤。

二、皮脂腺增生

受母体性激素的影响,新生儿的前额、鼻子、上唇、面颊等处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多于生后数周内逐渐缩小并消退,不能去挤压,否则容易诱发感染。

三、粟粒疹

为皮肤表面白色的小囊肿,直径1-2毫米,内含多层角化物质,多见于颜面部,各年龄段都可出现,但新生儿更常见,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不需处理,大孩子如果持续不消退可以让医生挑破排出内容物。

四、马牙或板牙

性质和粟粒疹类似,只是位于牙龈或上腭,大多可以自行脱落,不需特殊处理。民间有“挑马牙”的习俗,容易导致感染,也是需要鄙弃的陋习。

五、蒙古斑

新生宝宝在躯干、臀部、四肢有些青色斑,好发于东方人,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大多数在一岁以内会逐渐渐退。在国外有被误认为家庭暴力导致的淤青。

六、新生儿毳毛

新生儿出生时全身有许多体毛,背部较明显,称为毳毛,会逐渐自然脱落,有的地方习俗要刮毳毛称为刮“猪毛风”,同样容易孩子的皮肤毛囊受损,导致感染。

七、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有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也不可挑破以免引起感染。

八、乳腺肿大

受母体带来的激素影响,有些新生儿乳腺会肿大,甚至会少量分泌乳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疾病,会随着激素的代谢而消失。挤压乳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导致前文提到的那种现象,严重的甚至引起全身脓毒血症。

九、阴道出血

同样是因为母体激素的影响,出生后孩子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黏膜失去了雌激素的作用,因而脱落出血,也叫“假月经”,这种是出生后短期内现象,如果出血量比较多,或者持续时间长,那就需要找医生检查一下有没有别的问题。

希望新手父母们和长辈们能认识这些新生儿的正常现象,共同破除这些陋习,也可以传播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孩子免受不必要的伤害。(本文首发于2014年,题图来自pixabay)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