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药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023-07-14 07:21:01 责编:小OO
文档


中药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药材基原】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玄为黑色,本品状

似人参而色黑,故名玄参。清代因避康熙帝玄烨讳,改“玄”为“元”。以条粗状、质坚实、断面色黑者为佳。立冬前后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传统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现代功效】解热,降压,扩张冠状血管,抗心肌缺血,增强耐缺氧能力,降血糖,抗细菌,抗真菌。

【主治病症】温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斑疹,吐血,衄血,肺痨咳嗽,骨蒸盗汗,虚烦不寐,消渴,便秘,目赤昏花,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血滞尿闭。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拓展应用】

一、内科诸疾

1.玄参治风热头痛卢氏从1990年始用《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彭静山老师的玄参治风热头痛一方,在临床中试用治疗50例均获良效。

蒋某,女,35岁,1990年3月20日诊。患者3月15日头痛、鼻衄、小便黄,大便结来我所就诊,以安痛定肌注,口服APC、穿心莲等药效果不佳。3月20日上午8点又来就诊。患者觉头痛如裂、发热、口渴、欲饮凉水,舌尖红、苔黄,脉浮数。用玄参60g,煎浓汁500ml,温饮,日3次,晚上患者前来告症状基本消失。

王某,男,30岁,干部,于1990年7月发病。症见头痛发热,咳嗽,咽喉痛就诊,经对症治疗症状减轻,但一月多来头痛时作。近期头痛加重,夜做恶梦、失眠,口苦口干并口腔溃疡、小便黄。于1990年9月3日来就诊。舌苔黄,脉细数有力。玄参60g,煎汁500ml,温饮,2天而愈。

玄参性寒,入心、胃、肺、肾经,既可祛外感之风,亦可去内脏之热,寒而能补。《品汇精要》认为玄参“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医学启源》认为能“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总之玄参是一味能补能清之良药。

玄参既可祛外感之风,亦可去内脏之热,寒而能补。张氏等用单味中药玄参50~60g,水煎浓汁500~600ml温饮,一次内服,治疗风热头痛多例,屡用皆效。

李某,女,32岁,2002年2月25日初诊。患者自述2日前突然出现头部胀痛,发热,体温最高38.5℃,时有头部烧灼感,口干喜饮,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曾在家中口服脑清片、退热片治疗,效果不明显。诊为风热头痛,予以玄参60g,嘱水煎3次,取浓汁600ml,趁温1次内服。2月26日诊述头痛、发热已明显减轻,再予以玄参50g,2剂。分2天水煎内服,2天后患者症状消除。

2.玄参治疗口咽干燥张氏在长期临床工作中,诊治口咽干燥患者多例,且多为中老年患者,常以玄参治之。处方:玄参150g,冷水漂洗干净,大火蒸30分钟备用。用时取一片含口中,徐徐咽下汁水,并嚼烂食之。分3~5日服完。此药入口即生津,咽干之症随之缓解。

张某,男,60岁。苦于口咽干燥数年,心烦不宁。西医诊为脑动脉硬化,治疗月余症未减轻,后服六味地黄丸等药,数月亦无效。患者体健面红润;闻其声,略嘶,气息调;伴有口干咽痛,心烦不安,头晕耳鸣。此乃心肾阴虚,肝阳上亢。投以上方,嘱其3日服完,并加服龙胆泻肝丸。3日后患者言诸症大减。复诊,其脉平和。嘱其日后常服玄参以巩固疗效。

张元素云:“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清而不浊,……治空中氤氲之气,泻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由此观之,玄参确是治疗口咽干燥之佳品。

3.玄参为主治疗老年性便秘在临床实践中以玄参为主组方,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显著。基本方:玄参15g,桃仁8g,当归10g,生地黄10g,生何首乌10g,麻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若腹胀甚者,加枳壳10g,陈皮10g;若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10g,生牡蛎10g。临诊时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用药。

陆某,女,72岁。素有高血压病史,50岁停经后,大便常4~6天1次,干结如羊粪,腹胀,曾作两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口服多种通便中西药,服时有效。此次1周未排大便,腹胀纳差,经用开塞露2支,即排出几颗羊粪样大便,余症未解除。症见面色红,精神尚可,烦躁;腹软,可触及散在结节样包块物,可移动,无压痛,舌红绛、少苔,脉细弦。血压145/95mmHg。此为肠燥津亏。投以上基本方3剂,另加芒硝5g,冲服,每日1剂,服2次。当日排大便2次,量多。诸症缓解;再服上方加减25剂,基本每1~2天排便1次。若3天以上未解则服此方数剂,屡屡获效。

老年性便秘是因衰老等导致肠燥津液亏耗而便秘。玄参性甘苦咸寒,取咸能软坚散结,苦寒能清热泻火,甘寒能滋肾养阴。配麻仁、桃仁、当归、生地黄、生何首乌等均能滋阴润肠通便,诸药合用滋阴止津,润肠通便。

4.玄参治疗尿浊尿浊是以小便混浊,色白如浆,而溲时无尿道疼痛为特征的疾患。古人所称之“溺白”旋浊”“便浊”“溺浊”等。西医称“乳糜尿”“磷酸盐尿”等。邢氏采用自拟玄参汤治疗本病,临床疗效良好。5—10岁,用玄参21g,水煎取汁80~100ml;11—16岁,用玄参33g,水煎取汁150~180ml;17岁以上者,用玄参51g,水煎取汁200~250ml。以上各年龄组,两日药汁分4~5次口服,温服为宜,或放入保温瓶内,便于服用,每日1剂。治疗7例,除1例治愈后,1年后复发,又用此方再次治愈外,其余6例,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全部治愈。服药7天治愈2例,服药14天治愈3例,服药22天治愈1例,服药27天治愈1例。

体会《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指出了“热”是尿浊病因的记述。在此启发之下,认为肾阳偏盛,肾阴不足,不能滋润膀胱,致使膀胱气化失司,清浊不分而发为本病。玄参味微苦略甘,性凉无毒,入肾经能达膀胱。性凉而不寒,善滋阴,兼有补性,润而不腻,性情和缓,入肾经走膀胱,使下焦气机畅,膀胱气化功能健,清浊分,而尿浊愈。

5.重用玄参治疗男性乳腺增生宋氏近年来重用玄参治疗男性乳腺增生多例,屡获良效。

唐某,男50岁。患者平素家庭不睦,近又遇烦心之事,遂觉胸闷憋气,乳房胀痛。查双乳肿胀硬痛,乳核大如鸽卵,口干心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证属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津凝为痰,结为肿块。治宜清肝调气,化痰散结止痛。取丹栀逍遥散化裁:玄参120g,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0g,白芍15g,瓜蒌30g,柴胡10g,薄荷10g,延胡索10g,生甘草6g,3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3剂,胸闷乳痛消失,诸症均减,遂停药,又过20余日,乳房肿块消失,随访20余年未复发。

玄参的软坚散结之功许多本草著作皆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谓:“主腹中寒热积聚”;《名医别录》:“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定五脏。”《药性论》:“散瘤瘿瘰疬。”《日华子本草》:“止健忘,消肿毒。”据宋氏体会,本品用于男性乳腺增生非重用不能建奇功,所治病例均未超过3剂,服药当时胀痛等症状首先改善,而乳房肿块却在服药后15~20天左右消失。但玄参终属寒凉之品,临证之时应掌握主证为阴虚内热,或肝经郁火患者,若属体质虚寒或痰浊中阻者则当审慎。

二、其他

1.玄参、苍耳子治牙痛玄参、苍耳子各五钱,加水煎服。治疗牙痛效佳。张某,27岁,患牙痛,曾用一支黄花、薄荷、桑叶煎服无效,来我处就医。检视痛齿旁有破碎小洞,牙龈周围微肿,喝冷热水均剧痛,不能咀嚼食物,夜不能寐,体温37℃,舌淡红,脉弦,服药2剂。1剂牙痛稍停;2剂痛止,能照常饮食。后在原方加生地黄、党参各五钱,续服3剂,牙痛除。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阳明络于龈,故牙痛以肾虚、胃火为多见。方中玄参滋阴降火,苍耳子散风湿治齿痛,药价低廉,疗效满意。

2.玄参治疗眼底出血罗氏重用玄参治疗眼底出血取得较好疗效。刘某,男,32岁,2005年3月初诊。左眼视力丧失半年,右眼视力明显下降,感觉眼前有多个小黑点游动,某医院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住院治疗1个月,视力有所恢复,后发生眼底第2次出血,出血后,双眼视力全部丧失,经过治疗视力又有所好转,能在1米左右距离内看清人或物的形状、位置。第3次出血后,双眼失明,经多方治疗,视力未能恢复。眼前近距离能看到人影。查其两眼外观无异常改变,头微痛,别无所苦,舌质红、苔白,脉沉弦。综合脉症,证属肝肾俱虚,络脉瘀滞,伏风于内,治宜培补肝肾,疏散伏风,处方:独活15g,骨碎补10g,玄参60g,服药3剂后,视力明显改善,在1米的距离内可以看出物品,守方继服20剂之后,视力恢复。

3.玄参治疗产后发热《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症,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成氏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玄参治疗产后发热,收效甚捷。

王某,女,32岁。主因产后发热3天,于2005年1月17日来诊。患者于3天前顺产一女婴,产后母婴正常,然出现发热,伴小腹隐痛,恶露色紫黯有块无异味,多汗,咽干,便秘,尿黄。经用青霉素、甲硝唑、扑热息痛等治疗效果不见好转,而寻中医治疗。查:体温39.5℃,脉搏96次/分,舌黯红苔薄黄,其余未见异常。理化检查皆在正常范围。诊断:产后发热。处方:当归30g,川芎6g,桃仁6g,生甘草6g,蒲黄10g,五灵脂10g,玄参100g,水煎频饮。1剂后,体温即降到36.8℃,原方继服1剂以巩固疗效。追访无复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