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生儿血管瘤怎么确诊
2023-07-14 07:16:03 责编:小OO
文档


观察婴儿出生后皮肤是否有异常的颜色表现出来

血管瘤患儿早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与正常婴儿不同的异常表现,如婴儿皮肤某个部位在安静状态和正常无异,在哭闹或用力的时候呈现红色、暗红色等异常颜色,和皮肤相平。

注意:

也有的刚开始呈现出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红点,红点也有可能融合成一片成片状,突出正常皮肤,这些都是毛细血管瘤的症状。

宝宝身体某个部位是否有肿起来的包块

还有一部分小儿生后逐渐出现紫色、蓝色、紫红色等异常包块,这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

注意:

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

两侧面部和肢体是否对称,一样粗细

当患儿同时出现毛细血管瘤症状和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在同一部位,被称作混合型血管瘤,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血管瘤,多发生在面颈部,也可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

注意:

一般出生时已存在,最初颇似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孩子身上是否有像蚊虫叮咬后的红色疙瘩,长时间不消退

混合型血管瘤可达到很大体积,它的生长过程与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相似,在头6个月时,迅速生长,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肿瘤的形态不规则,呈紫红色,易发生溃破,出血、感染、坏死、瘢痕形成。

注意:

此外肿瘤增大还可以引起一系列继发性问题,眼、耳被遮蔽,口唇肿大等,因而出现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的功能障碍。

新生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1、皮肤表面可见位置固定的红斑性皮损,轻压后带有短暂褪色。

2、隆起于皮肤组织的肿块,按压可缩小,灌注征阳性肿瘤诊断性穿刺可获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组织液。

3、动脉性婴儿血管瘤可有明确的动脉搏动。

4、B超及彩超检查可见特征性影像。

5、病损区X光造型检查可见扩张、畸形血管影。

6、CT及MRI检查阳性。

新生儿血管瘤能治好吗

新生儿血管瘤大部分是可以治好的。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病变,这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前,(胎儿期)就已经形成了,在出生后才出现或者逐渐出现的。血管瘤病变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血管数目增多引起的,一种是血管数目不增加,但是血管增宽、增粗导致了病变发生。

部分小儿血管瘤,由于造成血液循环不好,引起肌肉萎缩,特别是肢体血管瘤,患侧肢体明显比正常肢体细很多,另外一部分血管瘤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后由于剂量、操作方法,以及预后恢复等情况不好,也会引起肌肉萎缩,所以血管瘤选择治疗方法,和好的治疗医院也是必要的。现在血管瘤治疗,都有没有创伤的治疗,治疗完全没有创伤,所以没有痛苦,就不会留下疤痕等后遗症了。

有些血管瘤患者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有一部分血管瘤生长在血管、神经周围,随着血管瘤的面积扩大,可能会压迫神经、血管,一旦血管瘤压迫了神经,那么疼痛的症状,就会相继表现出来,而且神经的疼痛,让很多患者承受不了,如果血管瘤压迫大血管,引起相关组织缺血坏死。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治疗一半后放弃治疗,是非常可惜的,本来有希望治愈的,可是因为观念的扭曲而造成了,迁延不愈或治疗不彻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