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母乳性黄疸能打乙肝疫苗吗
2023-07-14 07:17:16 责编:小OO
文档


母乳性黄疸能打乙肝疫苗吗

母乳性黄疸是能打乙肝疫苗的。

因为母乳性黄疸的孩子肝脏并没有问题,只是缺乏一些酶。而乙肝疫苗也不是在肝脏中起反应,它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进入人体内是剌激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表面抗体,对人体的肝脏是没有剌激的。因此,母乳性黄疸是不影响接种乙肝疫苗的。

注意:

乙肝疫苗的接种禁忌包括三项:急慢性严重疾病、对酵母过敏、发热者暂缓,这里根本没有黄疸。世界卫生组织对预防接种禁忌的看法也明明白白写着,“出生后黄疸史”,不应作为接种禁忌。

母乳性黄疸有什么特点

特点就是母乳喂养后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停母乳后很快下降,再次喂母乳还可升高。分早发与晚发两种,早发是生后3天出现,晚发是生后1周左右出现,最迟会在12周消失,也就是3个月哟。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症状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母乳性黄疸能继续喂奶吗

皮肤黄染是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常见的现象,对于母乳性黄疸的宝宝是否可以母乳喂养,很多人弄不太清楚:如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应给宝宝少量多次喂哺母乳,但是不要给宝宝断奶哦,注意避免错误地喂糖水,使哺乳次数减少,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如血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即应予以干预,可继续母乳喂养,同时进行蓝光治疗。

如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胆红素<15mg/dl可继续母乳喂养,加强监测;血胆红素在15—20mg/dl,停母乳2—3天观察,如黄疸下降则继续母乳喂养,此时胆红素可能轻度反弹1—3mg/dl,随后继续下降而消退;血胆红素>20mg/dl加用光疗。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母乳喂养的姿势有哪些

哺乳姿势有坐式、环抱式和卧式三种,无论哪种姿势,正确的做法是应将宝宝的头、躯干和臀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让宝宝有正确的体位好好吃奶,既舒适又不会导致呼吸道不通畅。

母乳喂养时,宝宝的正确含接姿势:让其面部冲着乳房,宝宝看见妈妈的乳头,逐渐靠近,小嘴张大,含住乳头、乳晕,充分吸吮。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2-3小时喂哺一次为宜,一来可以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二来也可以让宝宝一次吃个够、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而每次吃奶的量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按需喂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