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粗粮和细粮要怎么搭配好 粗粮和细粮的区别
2023-07-14 12:02:14 责编:小OO
文档


我们都知道粗粮不是指某个粮食的品种,而是粮食的加工精度,那么细粮也是如此,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不管粗粮细粮吃了都对我们身体有好处。

什么是粗粮

就是没有经过精磨的粮食。

1.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等。

2.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3.块茎类:红薯、山药、土豆等。

由于加工简单,粗粮的口感有些粗糙,但也正因为如此,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或者含量较少的精品成分。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素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浓度。延长食物在胃里面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什么是细粮

就是经过精磨处理,去掉粮食外层的粗硬部分,剩下中间柔软粉质的部分。

大米和小麦,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能做成“细粮”的粮食。白米很容易煮熟,煮好之后颜色洁白晶莹,口感非常柔软。白面做成各种食物之后柔韧可口,特别是发面之后松软有弹性。粗粮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口感的。所以,人们只要一吃到“细粮”,就对难煮熟又需要咀嚼半天的粗粮充满了厌弃情绪。

除了白米和白面,其他所有的粮食,包括没有碾白的糙米和全麦,以及有色的黑米、紫米、红米等,都叫作粗粮。细粮的口感比粗粮的要好,但细粮由于经过精制,营养成分流失较多,营养价值没有粗粮高。因此,我们平日里不宜长期吃细粮,而应粗细粮搭配,更好地保证营养均衡。

粗粮和细粮要怎么搭配好

主食粗细结合

在日常的主食中,建议以细中有粗的原则为主,粗中有细的原则为辅。这话要怎么理解呢?在日常的三餐中,粗粮比较难消化,吃进肚子常常会感觉到肠胃胀气,不利于日常工作和学习的开展,所以最好是细中有粗。这个细中有粗的比例是7:3。比如将7份的精米和3份的糙米均匀混在一起,放入电饭锅里烹饪,为家庭成员及时补充日常所需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素。烹饪粗中有细或者细中有粗的主食,一定要注意将粗粮提前浸泡2-3个小时,方便烹饪。尤其是糙米最好浸泡3-5个小时再烹饪,有助于将糙米煮熟煮透。

此外,在每周的养生健康食疗中,建议要食用3-4次粗粮。在粗粮的食疗中要以粗中有细为原则,避免肠胃消化不良。其中粗细的搭配比例是6:4,6份粗粮,4份细粮。在早晨食用比例为6:4的大麦粥或者燕麦粥都是清理肠道垃圾的不错选择。

三餐细中有粗

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粮已经成为我们三餐的主角。在这样的膳食环境下,尤其要注重粗粮的搭配。将玉米、马铃薯、山药等粗粮巧妙地融入到细粮中,是细中有粗原则的体现。比如玉米排骨汤、清炒马铃薯、山药鸡爪汤都符合细中有粗的原则。另外,在早晨喝的白粥里加入小红薯块也是细中有粗的最佳搭配。

粗细搭配要互补

将粗粮和细粮进行合理比例的搭配是为了营养上的互补,避免营养搭配上的重复,使身体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成分。典型的大小米粥,就是根据精米和小米自身携带的不同蛋白质种类,基于营养互补原则混合在一起煮成的营养粥。

粗细搭配颜色要协调

颜色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讲究粗细搭配上的颜色协调,避免单一和重复,是为了提升膳食的营养价值。不懂得粗粮和细粮各自携带什么营养成分的朋友,可以从颜色上下工夫。挑选越多颜色类别的粗细粮组合在一起的膳食,营养价值就越丰富。最典型的颜色搭配膳食是八宝粥,有红色的红豆和红枣、绿色的绿豆、黑色的黑豆、黄色的黄豆、白色的糯米等,是最具营养的膳食搭配,也是寒冬滋补的首选。返回菜瓢谷首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