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保护宝宝牙齿要做些什么 宝宝从出生就要开始清洁口腔吗
2023-07-14 17:04:34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于宝宝的牙齿,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自己保护他们的一套措施。特别是在宝宝0至3周岁这一时期,此时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虽说家长都有一套措施,但是,他们却是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有在宝宝长牙的时候,才需要保护宝宝口腔的清洁,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从宝宝出生起,家长就应该注意清洁宝宝的口腔健康。

而且,还有一点事家长会忽略的,那就是维护婴幼儿期的牙齿健康,其实不仅仅有利于宝宝均衡摄入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实对于宝宝的全身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颜值都有很大的关系。

再者,婴幼儿期又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健康、排列整齐的乳牙是宝宝正常发音的生理基础。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婴幼儿期牙齿健康呢?

从出生开始清洁口腔

宝宝出生之后,家长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宝宝擦洗口腔,可有效预防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

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地为宝宝擦洗口腔和牙齿。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宝宝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

2岁大的宝宝会想自己刷牙,但父母应明白这个年龄宝宝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尚未形成,不能真正刷干净牙齿。因此,家长应帮宝宝刷牙,每日至少2次。

3岁大的宝宝就可以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宝宝学会了有时也不会自觉,家长一定要督促。

不当的喂养会危害婴幼儿牙齿健康

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天然食品,相对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时乳牙患龋病的危险性低。喂奶姿势会影响婴幼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最好抱着喂。

奶瓶是人工喂养的器具,奶瓶放置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造成牙颌畸形。奶瓶喂养时应选用合适的奶嘴,避免孔洞太大,奶液不需吸吮就流出,使宝宝咀嚼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口颌的正常发育。

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

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内只能装白水和无糖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

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因为长期用奶瓶喂养,除了容易发生龋病外,还可妨碍孩子咀嚼功能的发育。

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婴儿都不能睡着吃奶,因为长期睡着吃奶,可能使下颌过度前伸而形成上下颌骨位置不调。

临床上可见众多婴儿因睡着吃奶而造成反颌(地包天)。

莫把病菌传给宝宝

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喂养人可以通过把食物嚼碎喂宝宝,以及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将口腔中的致病菌传播给宝宝。

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宝宝,宝宝越易患龋病。所以看护人应注意喂养卫生,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同时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宝宝。

注意安全谨防意外

1一3岁宝宝因行为动作能力以及四肢协调性还不是很好,而且缺乏对事经验,所以监护人应时刻注意提防幼儿发生意外,损伤到宝宝牙齿。

平衡膳食,不挑食

宝宝应注意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不易患龋病,又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促使牙齿排列整齐,增强咀嚼功能。

定期检查

婴幼儿从牙萌出开始,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卫生指导。婴幼儿应该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带去医院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如果发现龋病等口腔疾病应及早诊治。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宝宝的牙齿对于他终身的影响都是不小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