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你如何把握好健康中的“度”
2023-07-14 18:48:56 责编:小OO
文档


每个女生都想自己越来越瘦,毕竟瘦的人穿什么都好看。但是,你知道生活中有一组“微健康”法则吗?通过饮食、运动、心态等方面,来让你正确了解到健康。以后,别盲目追求瘦,更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哦!

最长寿的身材是“微胖”,最适宜的温度是“微凉”,最健康的心态是“微愚”……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告诉生命君,生活中有一组“微健康”法则,正是从饮食、运动、心态等方面,教你如何把握好健康中的“度”。

教你如何把握好健康中的“度”

追求健康,必须时刻谨记“适度”二字。生活中有一组“微健康”法则,正是从饮食、运动、心态等方面,教你如何把握好健康中的“度”。

微胖

现代人多以瘦为美,胖子变得不受待见。从医学角度看,太胖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但过度追求骨感也是误区。稍微胖一点才是既好看又健康的身材。

衡量人体胖瘦,国际上通用一项指标———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人群将BMI控制在22.6~27.4,死亡风险最低,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的人,死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都将增加。美国一项针对600万人、长达40年的调查也发现,超过标准体重10%~15%的人寿命最长,死亡率最低。

微胖的优势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突出。日本研究显示,与偏瘦的人相比,40岁时体重稍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能多活6~7年。临床数据也表明,与瘦弱的老年人相比,微胖老人不易发生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外科手术的预后效果也更好。其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护重要器官,从而延缓衰老。但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结果反而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带来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应激状态下(冷、热、情绪、环境变化、劳累等)耐受能力降低、伤口愈合缓慢、容易骨折等一系列危害。

除了有利健康外,美国麻省总医院一项研究还显示,健美、丰满一些的女性更好看,既显得年轻,又对异性充满吸引力。因此,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该过分减肥,老年人更要注重补充营养,体重可以稍高一些,BMI以26左右为宜。过瘦的老人可通过以下方法适度增加体重:除一日三餐外,增加2~3次间餐;吃些牛奶、坚果等能量较高的零食;适量运动,增进食欲;调节心情,保证睡眠时间充足。过于肥胖的中老年人也应减重,方法是:多吃果蔬、魔芋等低能量食物;少吃糖果类及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物;多喝绿豆、玉米等杂粮粥;适量减少肥肉、内脏等动物脂肪摄入;每天坚持运动。

微凉

温度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室温和饮食温度。研究表明,最佳环境温度是18℃~20℃,此时人体感觉微微发凉,但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最大发挥,抗病能力更强,睡眠质量更高。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我国著名的长寿乡,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就在20℃左右。要提醒的是,人们不要过多利用外界手段干预室温,忽视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比如冬天室温设置过高,甚至能穿短袖、吃冰棍;夏天温度调得过低,晚上睡觉要盖棉被等。冬天室温以16℃~20℃为宜,夏天控制在24℃~26℃。

饮食也讲究低温。一方面,烹调方式上,应以凉拌、蒸、煮等低温烹调为主,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煎炒、油炸等高温烹调,不仅会造成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大量损失,还可能生成致癌物。另一方面,食物应在保温、微凉状态下食用,长期吃烫食,可能烫伤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微饿

长期坚持吃到七分饱,不仅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利于控制体重、保持头脑清醒。但对很多人来说,保持七分饱状态越来越难。

七分饱是一种似饱非饱、对食物意犹未尽的微饿感。胃里没觉得满,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进食速度变慢,但还是习惯性地想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通常来说,在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的条件下,这顿吃了七分饱,在下一餐之前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否则就说明没吃到七分,可以再加点饭量。

以下3个方法有利于把握微饿感觉:专心吃饭,不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细嚼慢咽,感受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以及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以每口咀嚼20次~30次为宜;少精多粗,粗粮等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的食物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利于感受饱腹感,而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

微汗

运动中出汗多少常被人们用作评判运动效果的标准。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大汗淋漓并非最佳运动状态,可导致虚脱、跌伤,诱发气喘、胸闷、腹痛等。因此,中老年人应遵循适度原则,以微微出汗、稍感疲惫、浑身舒畅为宜。

坚持每天至少在户外活动30分钟,最好1小时;运动最高心率控制在“170减去年龄”之内;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清晨不是最佳锻炼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午9点~10点,下午16点~20点适宜锻炼。

微愚

长寿离不开乐观豁达的心态,而豁达的心态又来源于淡泊名利、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就像一位百岁老红军所说:“不图名、不图利、不着急、不生气,就能活个大年纪。”反之,斤斤计较、凡事较真的人,往往会因内心气愤、抑郁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神经衰弱等,最终赔上健康。养生必先养心,生活中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拿得起放得下,学会微愚和自嘲,才是大智慧。多交朋友、培养爱好、勤于阅读、多加运动,都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有哪些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包括: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⑤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⑥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⑦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⑧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⑨如饮酒应限量;

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400克的谷类食物。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够降低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助于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吸烟的害处,举世公认,越早戒掉越好。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