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孙思邈长寿秘方 人和百岁养身
2023-07-14 18:38:18 责编:小OO
文档


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健康长寿,绝对不是偶然的。特别是在现今社会,医疗水平虽然说大幅度提升,但是人均的寿命并没有出现很大的飞跃。究其本因,是人们在平时都没有好好注重身体保养,往往都是等到身体出现各种问题,才会想到要保养身体,其实到这时候已经错过了保养的最佳时期了。

所以想要健康长寿,就要学习真正的健康长寿之道,孙思邈的长寿秘诀,就是我们可以认真学习实践的。

百岁养生的真理

一说强身健体,很多朋友就会想到健身房及健身器械。岂不知,任何健身的办法,无非是借助外援改善内环境,而改善内环境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给身体带来伤害。大道至简!道法自然!所以,简单的,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办法!

不用花钱,不用到处跑,在家在办公室,随时随地练习一些自然养身是最好的。

一说有病,很多人就会想到医院和吃药。其实,人体的功能正常了,每天再给予全面的营养,就不会有病。所以,人体病了,是功能下降了,及时补充对应的营养才是最好的“药”。坚持练习这些自然养身,一是保持各项功能正常,二是启动人体自带的本能,才是最好的“药”。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要想长寿,就要学习长寿之人的经验,而不是胡乱瞎忙。

孙思邈长寿办法

孙思邈长寿办法——(适用于预防疾病,有各种病症除坚持习练这些以外,还要选择有针对性的人和健康功)

吃灵芝

药王孙思邈从35岁开始一生长服灵芝,无疾而终,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最早记载宣皇帝《游七山寺赋》中说:“山多寳玩,地出琼珍”这里的琼珍就是指灵芝,寓意“珍宝”。药王孙思邈把在林中寻得的灵芝也称为“琼珍”,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山林中的灵芝称为琼珍灵芝。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孙思邈长寿奥秘

孙思邈出生在今陕西省关中平原北部的耀县孙家原村,是唐代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被尊称为“药王”,同时也是我国七世纪以前一位集养生之大成者。其学问渊博,医德高尚,医德精湛,对养生学和本草学有很深的研究。

《旧唐书》载:“永淳初卒,年百余岁。”倘若以孙氏10岁左右(公元537年)会见西魏将军洛州总管独孤信为依据来推算,孙思邈的最高年寿可达150多岁。这绝非无稽之谈!

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经常需要延医服药,甚至付出了沉重的开销费用。一个连年患病的孱弱小儿,竟然能够成长为中国医学史上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良医,进而成为罕见的高龄老寿星,不能不使为惊异。其中的奥妙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孙氏本人的生活和养生实践能够为其作出最好的解答。

修心励志

孙思邈享年高寿正是其行其德所产生的结果!孙氏重视道德修养以延寿,所以他在许多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中都用养性来概括,认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故《内经》指出:“德全不危”。俗语常言:“善必考寿,恶必早亡!”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孔子提出的“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命题,为《内经》养生理论所直接接受,开始形成中医养生重德的传统。孙思邈是一位文化巨人,又是一位医德的楷模,因此他对养生重德的传统加以充分的继承和发挥。他的养生学思想突出的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着重论述了“养德”与长寿的关系。他引用嵇康的话,阐明:“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此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孙氏把精神修养视为“养生大旨”,一再指出“德行不克,纵服至液金丹未能延寿……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淡性情

孙氏在道家“清静无为”、“恬澹虚无”、“无为而无不为”及儒家的“德全不危”、“仁者寿”的思想指导下,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在养生长寿中的价值和重要作用,要求人们在精神上保持乐观,即恬淡虚无,颐养精神,主张各种精神活动,都不能偏激、持久和过度。要少思、少欲、少愁、少怒,才能使精气收敛,这就是他将《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疾安从来”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

所谓养性,主要指道德修养。养生要达到的精神素养首先就是去除名利之心。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驰骋六极,孜孜汲汲,追求名利,千诈万巧,于名于利,若存若忘;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忘。所以没身不殆也。”养生的关键在清虚静泰,少思寡欲。正如《养生论》中所说的那样“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只要做到这些,就能消除以上的心理病态,从而防患于未然。

重视四时环境养生

孙思遂先生对四时养生也有许多精辟见解。他主张“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每季最末一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的四时五脏饮食摄养法。

重视环境居处在居住方面,孙思邈强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事实上,不少“长寿星”出自于山深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

和淡的饮食养生

孙思邈主张饮食有节,五味贵和,不能偏嗜。强调“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而不能花天酒地,醇酒厚味,只趁一时之愉,岂不知因偏嗜好,当时虽无灾害,积久为人作患。所以常以淡食为善,脂腻膏厚少食为佳。孙氏的养生观突出体现在“食药并济”、“动静相宜”两个方面。

药饵是用滋补健体,抗衰老的药物制成,可供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孙氏非常重视药饵养生。自己身体力行,在毫老之年还“竞三余而勤药饵。”主张“勤*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

孙氏的食疗思想,被后世医家广泛接受,宋・唐慎微所著的《证类本草》中收集的“孙真人食忌”被认为是孙氏所作,系统阐发了孙氏的食疗思想。明・吴禄辑的《食品集》是食疗食品专著,书中的饮食宜忌,五脏所补,五脏所伤,五脏所禁均是孙氏食疗思想的发展。

此外,孙氏还阐释了更多长寿的思想。药王孙思邈博学群经,融合儒、道、释三家学说,结合自己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实践,总结了唐以前的医药、养生经验,提出了系统的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载之于书,流传后世,功德无量。作为医药工作者,定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孙氏学说,造福人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