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长期情绪压抑会怎么样
2023-07-12 01:41:42 责编:小OO
文档
损害表现之一:亚健康心悸或心慌

在亚健康中最为常见。心悸是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正常情况下健康人是不能感受到,在高度紧张或剧烈运动情况下才能感觉得到。患有心血管疾病如期前收缩、心动过速的病人也出现心悸,它可以通过心电图得到明确诊断。
肠胃不适

有学者认为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情绪低落就会造成胃酸分泌减少,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情绪紧张就会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容易破坏胃部的黏膜屏障,行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亚健康的人容易肠功能紊乱,其主要表现为气胀、疼痛、灼热、便秘或腹泻等,经结肠镜检查结果示肠管充血。
头昏

头昏也是亚健康人群常常来医院就诊的原因。这种人将体验描述为“昏昏沉沉”、“脑子不清楚”、“头胀”,常伴有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与心理压力有关,其特点一般出现在下午和晚上。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分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三种。在临床上,以入睡困难主诉为最多,这本身就为焦虑障碍的首要症状。患者在就寝时常常担心自己不能入睡,总爱胡思乱想,主观意识增强,兴奋了大脑皮质,加剧了原有的紧张情绪,恶性循环之下入睡困难加剧。有些患者即使勉强入睡,睡眠也不深,较轻的刺激就被吵醒。
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减退的判定标准常常与其本人病前的状况相比。一般男性在性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男性性欲减退易被发现。阳痿指男性生殖器缺乏勃起反应。

疼痛障碍

疼痛也是心理疾病常见的主诉,同时也最难处理。它受许多主观的、不可测量的因素影响,如:情绪、关注程度、人格、经历等。疼痛既可以是心理应激的症状,也可是心理应激的反应。心因所致疼痛以头颈部最多见。其次是腰背、四肢,呈现持续性或波动性。

损害表现之二: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众多原因有关,其中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之一。社会心理刺激通过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引起情绪反应的改变,情绪变化可以影响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等心脏功能指标。Freed man提出了一种A型行为模式理论,认为争强好胜、雄心勃勃、比较急躁、难于克制等A型性格的人易患有冠心病。有人用改变行为类型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降低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长期精神紧张与情绪不稳均与此病的发生有关。
消化系统的疾病

心因致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人格上一般具有过分自我克制的特征,行为上表现为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过分关注自我等。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他们的生活不规律、家庭婚姻关系不和谐,工作压力大,常伴有焦虑紧张,忧愁等不良情绪。由于不良的情绪反应使大脑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胃十二指肠局部组织因血管痉挛而引起缺血,造成营养障碍,促使溃疡的形成。
内分泌疾病

许多内分泌功能障碍产生的症状有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损害。它们容易与心理疾病相混淆。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因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导致的疾病,此种病人心理方面表现为紧张、过度激动、情感不稳定等。这种人病因提示存在素质易感性,病前人格具有压抑、依赖他人的愿望,心理应激成为此病的促发因素。

糖尿病是一组糖代谢障碍的疾病。情绪应激可以引发糖尿病的发病,而慢性糖尿病病情演变过程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支持性心理治疗可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从而积极参与长期控制饮食。

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在哮喘发作中,精神因素有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哮喘是呼吸系统中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许多精神因素,如焦虑、失望、困扰、愤怒、恐惧、沮丧等皆可诱发哮喘或形成哮喘持续状态,无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哮喘莫不如此。哮喘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和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癔症三种状态。其人格特征多表现为依赖性强、焦虑、激动、情绪不稳、幼稚、性格内向等。情绪障碍和性格缺陷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敏感性增强,易诱发和加重哮喘;而哮喘发作时则又可引起患者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等症状。
其它疾病

不少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其病因、发病过程和疾病的演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斑秃为突然出现在头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斑状脱发,也有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本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紧张繁忙的工作、学习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经常睡眠不足;性情急躁、脾气倔犟、争强好胜、好生闷气;经常情绪紧张、容易激动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斑秃。如果能够消除不良的心理应激,一般不用药物即可治愈。

损害表现之三:有害健康的行为冲动、攻击

冲动攻击是人类常见的一种适应不良行为。人的心理结构就像一个固定体积的容器,如果攻击能量积蓄过量超出可控制的水平而又无适当途径发泄,就会爆发出来,指向机体内部就表现自伤行为,指向外部就表现为冲动攻击行为。心理疾病与冲动行为的关系也有不少研究,例如冲动人格障碍、酒精成瘾等患者使自我约束作用减低而导致冲动攻击行为。
自伤、自杀

自杀是自伤的极端表现。近些年,自杀已受到国内各界的重视,它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学者总结了自杀者的心理特点有: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缺乏决断力,即犹豫不决,没有主见;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社会交往少;认识范围狭窄,以偏概全地评价自己和客观环境;行为具有冲动性;情绪不成熟。通过调查自杀未遂的研究结果有80%的人可以诊断为抑郁症,可见自伤或自杀是病态心理的产物,因此我们临床工作中应警惕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下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成瘾或依赖、滥用、戒断

1.成瘾或依赖指的是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

2.依赖可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反应。心理依赖是使吸食者产生一种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满足这种感觉反复使用药物,表现出的渴求状态。

3.滥用是指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或学业、损害了躯体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4.戒断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药物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指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与心理障碍有关的一组综合征。它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核心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甚至达到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最初患者有意进食,逐渐发展为不吃,或采取过度运动避免体重增加,或采用进食后诱吐,服泻药或减肥药的方式避免体重增加。体重下降会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发,严重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指以反复发作性、不可控制、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引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的一组进食障碍。此病人的情绪状态比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更突出。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等,患者常以暴食排解不良情绪得到心理上的放松,但很快又开始自责、深陷痛苦之中。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