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养生偏方
2023-07-11 04:52:52 责编:小OO
文档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肝主生发,养好了肝才能健康,肝藏血,养肝必补血。

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得到增强;川芎可活血祛风,还富含维生素E;白芍能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

四物排骨汤:

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放入过滤纱袋中;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补肾第一方:六味地黄汤

可以对付很多老年人的疾病,如肾虚、耳鸣、脱发等。现在市面上有六味地黄丸卖,六味地黄汤在家就可以熬制,很简单。

组方:熟地15克,山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

功效:滋阴补肾,可治疗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火牙痛、牙齿松动及口舌生疮。

方解: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髓而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兼调理遗精、遗尿,是本方三补。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是本方三泻。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共煎,去渣取汁。

服法:每天1剂,分两次服。

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难免气虚。补气第一方是四君子汤,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四君子汤男女老少都适用,不过5岁以下的小孩就不建议服用。

组方: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

功效: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是补气基础方。

方解:党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使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和排骨一起煲汤。

1、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红枣全部材料略洗一下,倒入砂锅里,加清水浸泡20分钟。

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30分钟。

服法:一天2-3次。

润肺止咳第一方:秋梨膏

组方:鸭梨6个、干红枣80克、冰糖150克、老姜20克、蜂蜜80毫升。

功效:去火、降燥、润肺、止咳。

方解: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滋阴润肺,通便清火,是女性佳饮。

制法:

1、将干红枣洗净后对切去核,生姜去皮后切成细丝,梨削去外皮、将擦板架在锅上,把梨擦成梨蓉和梨汁。

2、将去核后的红枣和姜丝、冰糖放入锅内和梨蓉梨汁一起。

3、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30分钟,然后用漏网捞起梨蓉用另一只汤匙按压,挤出更多梨汁。

4、将挤压后的梨渣红枣和姜丝扔掉,锅内只留下梨汁,继续用最小火熬煮约1小时后至梨浆浓稠后熄火放凉。

5、在放凉后的梨浆里调入蜂蜜拌匀后放入密封罐保存即可。

祛湿第一方:徽琼散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许多疾病的关键,甚至还会恶化疾病。

组方:鸡内金3g、人参10g、赤小豆15g、薏米15g、白扁豆10g、茯苓10g、桔梗6g、砂仁6g、山药15g、莲子10g、甘草6g

功效:湿气,痰多,头脸油腻,水肿肥胖。

方解:人参:解决气虚的问题;鸡内金: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主要解决脾虚,胃弱;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解决脾虚胃弱;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山药,莲子:滋阴补肾;红豆,薏米,茯苓,白扁豆: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制法:

1、将所有药材洗后就开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

2、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持续熬煮至冰糖消融即可关火。

失眠第一方:酸枣仁汤

组方:酸枣仁(炒)15g,甘草3g,知母、茯苓、川芎各6g。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等症。

方解: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制法:把药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砂锅中加水淹没草药高出2-3cm 大火煮开,中小火煮20-25分钟。分3次温服。

润肠养胃第一方:四磨汤

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

功效:破滞降逆,补气扶正,对肠胃疾病很有效。

方解: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乌药顺气畅中、散寒止痛;槟榔导滞、杀虫、利水,四药合用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恢复消化系统正常功能,完全符合 “气上宜降之,气逆宜顺之” 的中医理论。并且由于是纯中药、见效快,对于治疗儿童肠胃疾病、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制法: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

治痰第一方:二陈汤

组方:半夏(汤洗七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效:燥湿健脾、化痰止咳、理气和中。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橘红理气燥湿、化痰和胃;茯苓渗湿健脾化痰;生姜降逆止呕化饮,并助半夏、橘红化痰和胃,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而炙甘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和甘草酸甘化阴,以防半夏、橘红、茯苓辛燥渗利之性耗伤气阴。

制法:以上组方药材,加生姜3克,乌梅1枚,用水煎服。

落枕第一方:葛根汤

组方:葛根30g、麻黄6g、桂枝6g、炙甘草6g、白芍6g、大枣3个(掰开)、生姜3片

功效: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方解: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制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驱寒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方:当归20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

功效:驱寒温中补气血,关节炎患者、贫血的人都适用。

方解:当归,可以直接补血。生姜,可以温胃散寒,恢复脾胃功能。羊肉,温中补虚,老少皆宜。

制法:

1、羊肉洗净后入锅急火烧开后,立即捞出,洗清血沫。切块备用。

2、生姜切薄片,当归洗净后用纱布捆好,一齐放入砂锅中。

3、加水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一个半到两小时左右,直至羊肉熟烂为止。

4、取出当归和姜片,适当加一点盐和其他调料,即可喝汤吃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