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妈妈千万不要这样做 十大育儿误区
2023-07-11 04:53:36 责编:小OO
文档
宝宝疾病护理误区误区1酒精擦浴来退热

在医生和一些家长实施的退热措施中,往往采取的物理降温的手段之一就是用30%左右的酒精擦浴。

其实,采取酒精擦浴的方式并不可取。孩子皮肤娇嫩,且发烧状态下皮肤毛孔张开,酒精更容易被吸收,很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轻则烦躁不安、呕吐等,重则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

误区2发热时多穿捂汗

很多家长会把发热的孩子包裹得密不透风,一是怕受凉病情加重,二是认为捂出汗烧就退了。

其实发热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散热,切不可捂热发汗。捂热有两个后果,一是越捂越热,二是捂热后大量出汗,导致孩子体液丢失、脱水虚脱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因此,发热的时候,在室温适宜的情况下,我们建议给孩子少穿一些少包一些,散热会让孩子更容易降温,而且也会更加舒服。发热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比平时穿得稍微少一点,稍微少盖一点。

误区3咳嗽求快速镇咳

很多妈妈见到宝宝咳嗽,就盲目喝药,以求能快速止咳。

其实,咳嗽并不是一种疾病,它只是呼吸道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发的一种反射,通常具有保护作用。很多时候,尤其是孩子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咳嗽是把病原排出的一种有利措施,如果一味求快速镇咳,不仅不利于病情恢复,还可能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对于3个月到1岁的小宝宝,我们可以给宝宝温润的液体(如温水、苹果汁)。每次剂量为5~15毫升,每天4次。切忌服用蜂蜜水。

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蜂蜜来缓解咳嗽,每次2~5毫升。蜂蜜可以稀释分泌物和缓解咳嗽症状(如果没有蜂蜜,也可以使用玉米糖浆)。

误区4过敏时过于饮食

有些宝宝有过敏症状时,如湿疹、血便时,家长会对孩子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哺乳妈妈也会对自己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有些时候甚至只吃米饭和青菜。

这样严格的往往是不合适的,我们在未明确过敏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与回避,并不建议过度的回避。盲目的过度回避与容易导致母亲与孩子的营养缺乏,而且往往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过敏并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于明确的过敏原,我们可以采取回避,没有明确导致孩子过敏的食物时,建议均衡地摄取。

误区5退热贴有奇效

只要孩子发烧,很多妈妈无论体温、状态如何,都会先给孩子额头来上一贴。顾名思义,退热贴用作退热。但真实情况是:退热贴退热作用并不明确,还可能导致过敏或影响散热。一般不建议使用退热贴来退热。

如果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使用退热贴的话,一定要确保孩子对退热贴不过敏,而且最多在额头贴一片就好了,千万不要贴得全身都是。那将会增加孩子过敏的风险,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散热降温。如果孩子觉得不舒服,拒绝使用退热贴的话,就不要强迫他使用。

宝宝养育误区误区1过度精细喂养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很多妈妈怕孩子不太会吃,所以把食物都做成糊糊或细软烂状。而且随着宝宝月龄的改变,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其实,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锻炼,从而使得他的咀嚼功能差,进而出现各种挑食偏食的饮食行为问题,最终影响孩子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

通常情况下,6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添加糊状、泥状食物,7~9个月根据宝宝出牙的状况逐渐过渡为细颗粒、粗颗粒状食物,10~12个月逐渐过渡为碎状和丁块状食物。

误区2过度包办的喂食

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总是担心孩子累着、弄脏、浪费等,所以对孩子的喂食全权包办。

其实,抓握动作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大脑协调能力,要知道,宝宝7个月起可允许手抓食物,10个月开始学习用勺子,1岁之后鼓励自行进食。在孩子对食物最感兴趣的时候,不让孩子自己吃,家长全权包办,这样会导致孩子各种饮食行为问题。

误区3担心宝宝吃不饱

有些家长们总担心孩子吃不饱,影响发育,于是会频繁地给孩子喂食,哄骗孩子,或者用玩具引诱孩子,甚至在孩子拒绝时打骂等等,只为给孩子多塞一些食物,或者是吃完给孩子规定的量。

但其实孩子一顿吃得多一顿吃得少很正常,每个孩子身体情况不同,饭量也会有所差异,只要孩子整体生长发育是正常的,就不用纠结每顿孩子吃了多少,或者是不是比别家孩子吃的少。

建议在合适的时间点提供给孩子营养均衡丰富的食物,而吃多少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人类的消化系统不仅仅有消化的功能,它更是一个情绪器官,被逼进食,孩子进食的情绪自然不好,也会影响到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及消化功能。

误区4给宝宝添加果汁

很多家长都喜欢早早地给宝宝添加果汁,认为果汁有营养。虽然新鲜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是,果汁也丢失了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的膳食纤维,而且小宝宝喝果汁还可能影响摄奶量及容易摄入过量的糖。

所以,不建议给6个月以下宝宝喝果汁,6个月以上的宝宝最好也不要喝。即使要喝,也应该限量少量地喝。其实,直接吃水果能给宝宝带来更多的好处,6个月的宝宝可以吃果泥,而大点的会咀嚼的宝宝可以吃水果片、块,再大一些可以直接吃水果。

误区5小婴儿不用刷牙

很多家长认为小宝宝的牙齿不用刷牙,因为宝宝不配合、哭闹,有些家长甚至这样认为,小朋友的乳牙迟早要换的,没什么好刷的。

其实,乳牙的健康与否与恒牙的健康密切相关,试想坏的根基,长出来的新牙仍然不会好。建议宝宝长牙后就开始刷牙,每天至少两次,自乳牙萌出开始,每半年看一次牙医。

很多6个月之前的小宝宝还没有开始长牙,家长可以用纱布蘸温开水摩擦宝宝的牙床,为其清洁牙床;在乳牙萌生后,就可以用婴幼儿专用牙刷蘸温开水给小宝宝刷牙。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