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泡脚泡的全身冒汗好不好
2023-07-11 05:28:55 责编:小OO
文档
泡脚泡的全身冒汗好不好老年人:不好

老年人是不适合泡脚泡的全身冒汗的。因为泡脚的时间过长,泡到全身大量冒汗了,体内水分流失过多会造成人出现虚脱、头晕的情况,特别针对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更需要在泡脚时时刻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寒湿阻塞经络者:好

不过对于寒邪入侵,寒湿阻塞经络导致失眠的人而言,泡脚泡的全身冒汗是有好处的,泡脚的时间、热量均可加大。

因为寒湿入侵身体后,会慢慢下沉积累在腿部。时间一长,躯干以下的经络会被寒湿阻塞,腿部经络不畅时,也会影响整条经络的功能。这时利用热水泡脚打通经络,寒湿可以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失眠情况自然会有好转。

泡脚泡多长时间合适

泡脚主要利用水温打通全身的经络,一般而言,泡脚在20~30分钟为好,泡至身体微微出汗时最佳。这样既能够让身体暖和起来,也能够避免出汗过多造成虚脱。如果时间太长,容易使心脏负担增加。

具体做法

开始泡脚时,先倒入少量热水,直至没过足背,要注意水温不要太热,以大约40℃为宜。之后,随水温降低,逐渐加入热水,来保持水温,直到看到双脚变红,感到全身有热感,微微汗出就可以了。

泡脚泡的全身冒汗要注意什么1.多喝水

身体大量出汗后,可以喝杯温开水,甚至可以放些碘盐入水中补充身体盐分。

2.注意保暖

泡脚泡的全身冒汗后,应立即保暖,否则皮肤毛孔张开,寒邪容易趁虚而入。

泡脚出汗部位预示你的健康状况1.下身出汗:体虚

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肾寒所导致的。肾寒是中医阴阳失调的表现,不妨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开调节。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劳逸结合,调整心态。对于女性来说,多数是因为体虚冷阴。有中医建议,可以通过补气血来调理,也可以通过坚持长期泡脚,打通人体的经络和汗腺。

2.上身出汗:气虚

一般是由于气虚,造成泡脚时,上身出汗的情况。气虚通常表现为气力不足,缺乏体力和精力,只要稍微劳作,就会有疲劳的感觉。若气虚不太严重,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泡脚的禁忌有哪些1.忌泡太久

泡脚时间不宜太长,以30分钟左右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都可以。很多人喜欢从水很烫泡到水全凉了,有的人甚至可以泡一两个小时,这是不对的。因为泡脚的时候,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心率也快,时间太长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慌、出汗多等症状,因此要特别提醒老年人,泡脚时间应该短一些,以20分钟为最佳。

2.忌太饱太饿时泡脚

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吃完饭后,人体内的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如果这时用热水泡脚,就会使本来应该流向消化道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时间长了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足。专家建议,将泡脚时间安排在睡觉前半小时,这样更有利于休息时肝脏进行排毒、解毒。

3.发育期孩子忌泡脚

处在发育期的孩子,足弓还没有定型之前经常用热水洗脚或泡脚,会使足底韧带松弛,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4.脚气患者忌泡脚

脚气患者尤其是严重到起疱的时候,用热水泡脚可能会使伤口感染。

5.脚部冻伤忌泡脚

脚部有炎症或者冻伤、烫伤的人也不适合泡脚。脚被冻了后,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脚。脚冻是因为受到风寒的侵袭,肌肉、皮肤僵硬且低于身体正常耐受程度。如果此时受到过热刺激,肌肉、皮肤难以适应巨大的温差,病情只会加重,甚至使脚部肌肉与脚骨剥离。

6.心脑血管疾病忌泡脚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如果用太热的水泡脚很容易加重病情。因为水温太热会刺激神经,使血管扩张,血液流通加快,心脏的负担加重。

小贴士

不同的人群,在泡脚时加入一些中药,可以使药效被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具体是:温通散寒用艾叶;高血压患者泡脚建议用白醋;血液循环不佳的人,则用桂枝、红花。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