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宝宝拉肚子呕吐怎么办最有效
2023-07-11 03:49:30 责编:小OO
文档
方法一:药物治疗

宝宝拉肚子并且伴有呕吐症状,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能是患有肠炎、痢疾等疾病,通常需要到医院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才能确诊。

确诊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菌、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不可否认,药物治疗比任何方法都要快速、有效。

方法二:饮食治疗1.脱脂奶

脱脂奶中的脂肪含量微乎其微,更加容易消化,适用于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患儿。

做法: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3次即可。

2.焦米汤

米汤容易消化,而且具有较好的健脾和胃的作用,且焦米汤中的炭化结构则具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因此宝宝拉肚子呕吐时还可以尝试焦米汤止泻。

做法:

(1).取适量大米,淘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晾干备用。

(2).把铁锅洗净,小火预热,把米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必要时可以把锅拿起来轻晃也有助于米均匀受热。

(3).把米炒到焦黄时,离火,炒好的米是裂口的。

(4).然后把米放进汤锅或者奶锅里,差不多铺满了锅底,倒水至4/5左右处,开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煮半小时左右。

(5).最后关火,等米粥放温后,捞出表面的米油放在碗里。

3.蒸苹果

蒸苹果中含有大量有机酸如鞣酸、凝酸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收敛作用,并且苹果中的果胶、纤维素有吸收细菌、毒素和肠道内过多水分的作用,能够达到止泻的作用,适合拉肚子的宝宝在呕吐症状不太严重时喝。

做法:

(1).将苹果洗净,去皮,切成黄豆大小的碎丁,加入凉开水适量。

(2).放上笼蒸20-30分钟,待稍凉后,将蒸苹果压烂即可。

4.胡萝卜汤

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粘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良好的止泻食物,适合上吐下泻的宝宝喝。

做法:

(1).将胡萝卜洗净,切成丁。

(2).加水煮烂后去渣取汁。

(3).然后加小米和水煮成汤(按500克胡萝卜、20克小米、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煮沸即可。

(4).每天让宝宝喝2-3次,每次100-150毫升,轻度腹泻1-2天即可止泻,中度腹泻2-3天即可止泻。

小贴士

除了脱脂奶是6个月内拉肚子的宝宝可以吃的,焦米汤、蒸苹果、胡萝卜汤都只能是6个月以上的宝宝才能吃。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多东西都不能消化,需等到6个月后才能开始添加辅食。

方法三:推拿治疗1.揉中脘2-3分钟

位置:在上腹部,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剑突与脐连线的重点,简单说是胃中部。

操作方法:用指端或掌根揉约2-5分钟。

2.逆时针摩腹2-3分钟

位置:肚脐周围。

操作方法: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指端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3.揉天枢2-3分钟

位置:肚脐旁开2寸。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

4.分推腹阴阳300次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中脘。

操作方法:从中脘往两边有弧度地推,或自中脘至脐平推。

5.工字擦背

位置:整个背部。

操作方法:擦热脊柱、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其中对应前方脾胃和大肠处的脊背位置要作为重点,需要加长按摩时间。

6.按揉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腿部两侧的足三里。

方法四:艾灸治疗艾灸中脘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艾灸神阙

位置:在脐中部,脐。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天枢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艾灸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大肠俞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艾灸关元俞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方法五:热敷治疗1.热水袋热敷

作用:当宝宝是由于着凉、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拉肚子呕吐,使用热水袋热敷宝宝腹部能够减轻宝宝腹痛、拉肚子的症状。

怎么做:

(1).将温热的水灌入热水袋中,拧紧盖子。

(2).使用干的毛巾或者旧衣服包裹住热水袋,注意要完全包住,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宝宝皮肤引起烫伤。

(3).将包好的热水袋放在宝宝腹部,热敷30分钟左右,注意中间一定要有人时刻看护。

2.贴肚脐贴

作用:肚脐贴有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功效,可辅助治疗小儿泄泻、腹痛等症。

怎么做:

(1).将肚脐贴揭开胶纸,注意不要把中间的黑色药物弄碎了,也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间的药物。

(2).然后将肚脐贴贴在宝宝肚脐上,原则上24小时换一次,但如果宝宝的皮肤感到不舒服了,或者腹泻、呕吐症状好转了,都可以揭掉肚脐贴。

(3).使用肚脐贴后,家长还可以打圈按摩宝宝的腹部,缓解拉肚子引起的腹痛。

注意:如果宝宝肚脐处如果存在伤口、破溃则不能使用肚脐贴;在使用肚脐贴后如果发现宝宝肚脐有瘙痒、红肿有皮疹的情况,那么应该立即停止使用。

宝宝拉肚子呕吐的注意事项1.及时补充水分

对于拉肚子呕吐的宝宝来说,是处于一个缺水的状态,为了预防宝宝出现脱水症状,这个时候一定要为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在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10克(约2小勺)白糖、1.75克(1/2平啤酒盖)食盐慢慢给宝宝喂食,一次50毫升左右,隔15分钟喂一次。

2.避免呕吐物呛入器官

在宝宝呕吐时,应立即将其头转向一侧,易于将呕吐物排出,不可仰卧或将婴儿抱起来,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不可摇晃宝宝的身体。因为摇晃身体有可能造成呕吐物阻塞在咽喉部。不可捏住宝宝的嘴巴,不要以强迫的方式止吐。可轻拍宝宝的背部,让宝宝平静下来,再用热毛巾将他嘴巴周围擦干净。 

3.保持宝宝口腔清洁

宝宝呕吐之后,口腔中会有残留物,这可会引起宝宝再次呕吐。较小的宝宝,父母可以用湿纱布蘸温水来清洁口腔;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4.暂缓给宝宝喂食

若宝宝呕吐严重,应暂缓喂食,吐完后2小时,再喂以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也可给宝宝喝鲜果汁等,并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喂食。 

5.暂缓添加辅食

如果是4-6个月正要添加辅食的宝宝,在拉肚子呕吐时需要暂缓添加辅食,因为添加的原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宝宝健康时添加”。而宝宝拉肚子时,肠胃适应能力差,此时添加辅食可能会消化不良、加重腹泻症状。

6.勤换尿片

宝宝拉肚子呕吐时,大便次数增多,家长们在宝宝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肛周,再用软布轻轻擦拭,涂上护臀膏,注意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当宝宝屁股发红时,要暴露臀部,晒晒小屁股,保持局部干燥。

7.注意宝宝腹部保暖

在宝宝腹泻呕吐期间也要做好宝宝腹部的保暖工作,夜间可以查看下宝宝是否有踢被子的行为,要及时帮宝宝盖好被子。

8.日常用品需消毒

宝宝拉肚子呕吐时,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等有可能接触口腔的物品,每天都要彻底清洁、做好消毒工作,床上用品在宝宝腹泻好了之后也要进行换洗。

9.多安抚宝宝

当宝宝出现拉肚子呕吐的时候,应该多去抱抱、哄哄他,让他的心情保持愉快。此外,还应该保持宝宝的屁股干燥,必要时还可涂些爽身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