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鼻出血能治好吗
2023-07-11 04:17:36 责编:小OO
文档
鼻出血能治好吗

鼻出血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疾病,不存在治好的问题,即使治好了这次鼻出血的原因,也不能避免下次鼻出血的出现,但是止鼻血是可以做到的。

鼻出血是怎么回事

鼻出血是由全身疾病或者局部原因引起的鼻腔局部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局部出血症状,多为单侧出血,少数情况会双侧出血。

鼻出血的原因1.鼻中隔病变

鼻中隔各型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穿孔是流鼻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2.鼻和鼻窦外伤或医源性损伤

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鼻或鼻窦手术及经鼻插管,挖鼻、用力擤鼻、剧烈喷嚏、鼻腔异物等,均可损伤鼻粘膜血管,造成流鼻血。

3.鼻腔和鼻窦炎症

各种鼻腔和鼻窦的感染均可因粘膜病变,损伤血管而流鼻血。

4.肿瘤

鼻腔、鼻窦及鼻咽良恶性肿瘤溃烂出血经鼻流出。靠近鼻腔顶部的颅内血管瘤破裂,可以造成致命的流鼻血。

5.气候因素

秋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鼻粘膜干燥结痂导致流鼻血。

6.滥用酒精

滥用酒精可以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抑制和维生素缺乏,从而发生流鼻血的情况。

7.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K、P 或钙缺乏会影响鼻黏膜的湿润度和凝血功能,从而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8.内分泌失调

主要见于女性,青春发育期的月经期、绝经期或妊娠的最后3 个月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可能发生流鼻血的情况。

9.中毒或药物副作用

磷、汞、砷、苯等化学物质可破坏造血系统,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血内凝血酶原减少,需要用抗凝药预防血栓但缺乏血液指标的监测时也有可能发生流鼻血。

10.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使得血管壁缺乏收缩导致流鼻血的发生。

11.风湿热

流鼻血是风湿热早期症状,多见于儿童。风湿热患者血管脆性增高为出血原因。

1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鼻白喉、伤寒、肝炎等都可能导致流鼻血的发生。

13.肝、肾疾病

肝硬化、肝功能异常时影响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从而出现流鼻血。

14.血液疾病

凝血机制异常的疾病,如血友病、纤维蛋白形成障碍、异常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胶原性疾病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后等;血小板量过少或功能异常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可能导致流鼻血的发生。

15.特发性鼻出血

除上述流鼻血原因外,还有一部分流鼻血病人,在疾病的全过程中均不能找出可能的出血原因,且流鼻血控制后未再出血,此类出血称为特发性鼻出血。

鼻出血该如何处理1.可自行处理的情况

(1)应低头,因为仰头只是会使本来从鼻孔流出的血液向后经鼻咽部流至口中,或者咽下至胃内,可能会产生消化道刺激症状,引起呕吐。

(2)轻轻从鼻孔两侧向中间鼻梁骨方向按压、捏紧,用口呼吸,一般4~8分钟后就能止血。

(3)使用冷毛巾或者冷水、冰块,敷在鼻根、前额中部或后颈部,降低体表温度,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缓解流鼻血。

(4)在鼻腔内填塞纸巾、棉球或纱布,一般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2.无法自行止血时

(1)穴位治疗

针刺与耳针也是处理流鼻血时不错的方法,但是由于每个人出血原因不同,一般可分为肺热、胃热、肝阳上亢、阴虚火旺等,应在专业中医医生经过辨证论治判断后指导进行相关穴位治疗。

(2)烫凝

通过使用铬酸把流鼻血的出血点烫掉或电凝来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是必须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检查并且找到出血点后进行操作。

(3)手术

如果出血点过于靠后,无法在门诊、急诊找出时,可能就需要到正规医院通过内窥镜手术探查后进行彻底止血了。

如何预防鼻出血1.增强体质

增强体质,保持全身健康是预防鼻出血最重要的基础,一定要科学锻炼,饮食节制、劳逸结合、多饮水、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

2.室内保持空气洁净和湿润

室内空气的洁净和湿润是维持鼻腔内部环境的重要一环,反之,干燥糟糕的空气会使得鼻腔黏膜变脆易破裂出血。,

3.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血压,控制血压不要上下波动,以免血压波动使得鼻腔毛细血管压力过大破裂出血。

4.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当积极治疗,经常监测血液状态,以免血液功能障碍引起鼻出血的情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