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变色树蜥的特点
2022-12-17 15:17:48 责编:小OO
文档


1、形态特点

全长雄蜥(103+305)毫米,雌蜥(103+306)毫米。背面浅褐色、灰色或具黑褐色横点或短线纹;眼眶四周有6-黑色辐射纹。幼体和雌蜥常有两条黄色背侧纹,尾部有深浅相间的环纹。腹面浅白色,常具有黑色或黑褐色条纹。颜色可随环境的干湿度不同及光线强弱而有深浅的变化。在生殖季节雄蜥头颈肩部,有时整个背面全为鲜红色,颈、颞、喉部散有黑斑。体侧扁,躯干断面略呈三角形。头长大于头宽,额部较平而略凹陷,吻钝圆而扁平,吻长略大于眼眶直径,吻棱及上睫脊明显。眶后无棘。鼻孔位于吻棱下方,眼眶直径小于眼耳间距,大于鼓膜直径,鼓膜裸露。

2、生活习性特点

变色树蜥行动迅速,追捕时,常攀援上树。爬行时常扬起头,能从这一树枝跳至另一树枝上。遇惊能从四五米高的树上跳下地,钻入草丛中逃逸。3月初至4月底为活动期,11月初至翌年3月初隐藏在地下洞隙中进行冬眠。夏天晚上常以四肢抱握树枝倒悬其上睡眠;或隐蔽洞穴中。食物包括蝗虫、蚂蚁、蝇、蜻蜓、螳螂、蜘蛛、蝴蝶、蟋蟀、小型鞘翅目及某些昆虫的幼虫,也见到吃雏鸟的。

3、繁殖特点

4月下旬到9月为产卵期,雌性每次产卵6-20颗,埋在潮湿的土壤中,孵化期6-7周。1岁性成熟。卵椭囿形黄白色或淡黄色,卵壳柔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