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山西名声最大的面食:刀削面的由来
2022-12-17 22:37:21 责编:小OO
文档


  小麦是北方的特产,面是由小麦制成的,北方最出名的美食莫过于面了。说到山西的代表,除了煤炭之外,还有刀削面了。山西刀削面风味独特,而驰名中外。刀削面是怎么来的呢?一起来中国饮食文化中看看。

  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与抻面、拨鱼、刀拨面并称为山西四大面食,更与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一同被誉为我国着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谓“面食之王”。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相传蒙古鞑靼人占领中原,建立元朝。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群众造反,就没收了各家各户的金属器皿,并作出相关规定,十户用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由鞑靼人保管。一天中午,一老者的老婆将面和成面团,就让老者去取厨刀,结果刀被人取走,老者只好回家等待。谁知老者刚出鞑靼门,被一件东西碰了脚,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块薄铁皮,拣起来揣在怀里。

  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着吃面条,可是刀却没取回来,急得老者团团转。忽然,他想怀里的铁片,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片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片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哪能切面条。”老者生气地说:“切不动你就砍。”一个“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揉好,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锅台边,往开水锅里边“砍”面,片片面片落入锅里,煮熟后捞入碗,浇上卤让老者吃,老者边吃边称赞:“好得很,好得很,以后再也不用去排队取刀了,就用这铁片削吧。”

  就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得到人们青睐。到了明朝,这种“砍面”又被称为“托掌面”,不仅家庭制作,也流传到市肆摊点经营,不断演变成为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风味则柔中有硬,软中有韧,不仅可浇卤,还能热炒甚至凉拌,均有独特风味。不过,浇卤是最好吃的,再略加山西老陈醋口味更妙。

  清康熙年间,山西刀削面的一个分支“晋小二刀削面”,与一代廉吏于成龙结缘,其技艺和配方与文化融合,发展为高度文化性的的官府私房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存。

  “晋小二”文化和技艺构成包括:一个传承故事;一种信仰,包括“天理良心、廉能卓异”等;一系列秘方,主要包括“卤料”等;一系列技艺,就是制作工艺,包括“三糅四醒”、“卤制”、“刀削长面”等;关于刀削面的诗词,咏面七言绝句、楹联等;关于祭祖拜师的一套宗教性仪轨:具有一般的传承中的诵读师门戒律、师傅训话和赐名;其拜师仪式不不光拜祖师爷,要丰富些;历史上“束修六礼”仅见于文化性传承,此前未在“匠作行”发现这种;与众不同的“三拜三敬”、“首功课”、“向衣食父母送面乞巧”等。大大丰富了刀削面的内容共和文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