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在限购之下买房
2023-04-26 23:39:14 责编:小OO
文档


近接二连三的推出,一线城市限购限贷收紧,二线城市也跟上限购的脚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3月截止到21日为止,全国共有20个城市出台或升级楼市限购,其中,在3月第一周(3.6-3.12)就有5个城市出台或升级楼市,3月第二周(3.13-3.19)再有8个城市出台或升级楼市,另外,在3月1日—3月3日有3个城市出台或升级楼市,在刚刚进入的第三周全国再有4个城市出台或升级楼市。

从本轮已实施限购城市来看,楼市不仅仅局限于一二线热点城市,就连一些三四线县级城市也加入到本轮的限购大潮中。本轮楼市无论从出台的密度,还是限购的力度都是的、实属罕见的,足以见证决策者对于“稳楼市、降房价”的决心。

从购房人群来看,这轮限购已经不仅仅是客了,连一些刚需和改善型人群也被无情的挡在门外。那么如此严格的限购限贷之下,不同的人应该怎么买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是刚需族。

目前,很多城市的限购都对社保个税缴纳年限有要求且不能补缴, 在工作变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断缴。以石家庄为例,外地人想要在当地买房,必须提供2年内连续缴纳12个月社保或个税,而且断缴了也不能补缴。不能补缴可真是硬伤,试想一下好不容易快够一年了,中间因为换工作断交了一个月,结果就得从头计算时间,实在憋屈。

建议:量力而行 重点关注个税和社保

注意个税社保别断缴,同时买房量力而行。在房价高企的城市,刚需族买房要量力而行,买房前考虑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买房,买房预算是多少,能承担多少月供,能买多大的房子,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作出决定,可千万别过度透支预算影响了生活质量。

然后是改善型购房群体。

很多城市在限购和限贷的问题上,对首套和二套的认定是不一样的,一些一线城市限贷对于首套的认定越来越严格,认房又认贷的情况下,改善族很难再通过卖掉房子拿到低的首付资格。

以北京为例,购买普通住房,首套房首付35%,二套房首付60%,实行新政前首套房首付35%,二套首付是50%。一些购房人之前资金有限,买了面积、户型较小的房子暂时落脚,随着二胎放开,小户型已经满足不了居住需求了,于是就会卖掉第一套房子换大一点的房子,假如手里有100万,在认房又认贷以前,卖掉第一套房子买第二套仍然算首套,能买一套300多万的房子,现在是不仅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也从50%提高到60%,100万只能买160多万的房子,以现在北京房价,就算是郊区面积大点的房子都得300万起了,一二百万的基本不是房就是面积三四十平方米的小房,完全不符合改善型购房人的需求。

建议:降低标准或者准备再苦几年

一定要认清首二套房的认定标准,因为首套房二套房的首付能差几十甚至上百万。

如果想换房,只能考虑降低购房标准,买地段次一点、面积小点的,对于有刚性需求的改善型购房人(如为了孩子),如果实在想买,可以找亲戚朋友借点钱解决燃眉之急,还是那句话:切记过度透支预算,理性购房。

后是群体。

根据、银监会、央行等的态度,一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群体自然也就成了限购限贷主要针对的群体。

首付比例一提高,资金有限的人被拦在了门外,能全款买房的土豪们虽然有钱但没购房资格,除非把手里的房子转出去,不过房产作为固定资产,想转手并不那么容易,加上限购限贷的作用,大量需求被抑制住,增加了卖房子的时间成本。

建议:不必把资金全压在房产上

现在人民币贬值,不能买房当然也不能让钱在自己手里浪费掉。但是从的角度看,建议不要把资金都压在房产上,因为目前的主要目的就是资金流向楼市,已经流入的也被锁死。要讲究资金配置,将方向分散一下,如果都买了房子以后转手都是个问题,如果继承给孩子还要支付巨额遗产税,购房指南就不建议你还继续一条道走到黑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