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月三为什么要用荠菜煮鸡蛋
2023-07-14 19:31:00 责编:小OO
文档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农历三月三节日,农历三月三是很特别的一种传统节日,很多人都会吃荠菜煮鸡蛋,那么三月三为什么要吃荠菜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三月三为什么用荠菜煮鸡蛋

吃荠菜煮鸡蛋能避邪。

据称,在农历三月初三,用荠菜煮鸡蛋吃,就能保证一年中无病无痛,身体健康。尽管老话有些夸张,但荠菜的营养价值也是不争的事实。

荠菜一般用来煮鸡蛋,老一辈子人坚持秉承民间的说法,吃了之后能避邪,可以防止乱七八糟的怪力乱神靠近,还能预防小孩子的头疼脑热,大人吃了强身健体、耳聪目明。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为什么要在三月三采摘荠菜

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荠菜在南方四季都有。如果做菜吃,不论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但是入药的话,就以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采药采药,采的就是天地之灵气,所以不管哪一种草药,都讲究采摘时间。不是合适的时间采来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三月初的荠菜,开春发出来的第一批嫩苗刚刚成熟,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而且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生长慢,所以药用价值最高。以后再发出来的就长得快了,药用价值也就下降了。

吃的荠菜,只采嫩芽。入药用的荠菜,就得用全株,一定要连根一起采摘,根部的药性更强。整株采回家晾干,就可以用一整年了。放一些在厨房的灶台上,还可以避蚂蚁。需要治病的时候,取几株,用开水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汤了。没有条件煮的时候,用干品来泡茶喝,也是可以的。

三月三吃荠菜预防春季疾病

荠菜入药,最大的作用是祛陈寒的功效特别强,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

《黄帝内经》里说得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寒气会深入人体内部潜伏下来。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寒极生热,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在春天特别容易产生各种流行病的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郁积化热,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热的药物,而是要用荠菜来预防春天的“温病”。

荠菜是平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陈寒,又能祛血热,使得伏寒无法化为内火,维持人体的寒热平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