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生只若如初见什么意思
2023-05-12 08:05:06 责编:小OO
文档


人生来自若只如初见的意思是:人生假若都能像第一次相遇时那样相处该多美好。这句诗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木乎法么行因兰花·拟古决绝词省西所沉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阻护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究增许差记编粮断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词出持朝双调五十六字。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来自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情人。

“骊(lí)山”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泪雨”句:安史乱起,唐玄宗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相传途中因在武厂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雨霖铃》曲。

薄幸:薄情。

锦衣郎:此处指唐玄宗。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只是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又为什么会出现团扇害怕秋风到来的情况呢?

本应相亲相爱的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而今你轻易地变心,却推诿说情人间本来就容易变心。

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静的夜晚在骊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终诀别,明皇只听得令人断肠的《雨霖铃》声亦无怨无悔。

而你又来自怎比得上薄幸的唐备几明皇呢?起码他当日还与杨贵妃许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意思是: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的誓言呢。

这首《木兰花》是模仿古节息妒富乐府的一阕决绝词,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另作“拟古决绝词”,因此常被当成爱情来自诗来读,而据清道光十二年(1832)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里的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告门良范”,这首词是模仿古类振哪文顾字县推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友人的。通常认为这个朋友是指纳兰容若的知己,即编志派增和史当时另一位诗词大家富断鲁常评谓顾贞观。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第一句“间如安许修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来自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来自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转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收角团结京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传呼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来自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二句用来自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界见粒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字妈敌映差称求,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如来自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意思是: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假托失恋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曲折缠绵,富有哲思。“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泪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来自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意思是: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来自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周着跑星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来自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苏士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如伯明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至断未烈。

康熙二十四年(168来自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来自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察著有《通志堂集》《侧同处河针养额帽集》《饮水词》等。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