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网络直播房间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多少天备查
2021-11-16 10:20:25 责编:小采
文档


网络直播房间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  

  2016年4月13日,百度、新浪、搜狐等20余家直播平台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

  

  继广电总局对网络直播作出要求后,国家11月4日正式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其中对直播平台和主播的“双资质”规定以及“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的要求都给出了说明。国内目前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超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行业火热,但一些低俗甚至违法行为伴有发生。《规定》明确了四个关键词:双资质、总编辑、先审后发、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息服务;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主播需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直播平台需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简而言之,平台需要牌照,主播需要实名。《规定》还要求通过网络表演、网络试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