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茶叶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2023-07-01 02:22:50 责编:小OO
文档


茶叶之路起点是中国的四川省雅安市,终点是欧洲的各大城市,包括英国、荷兰、法国和葡萄牙等国家的主要港口城市。茶叶之路的主要路径经过中国西南地区、亚洲中部、西亚和中东地区、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总长约12000公里,跨越了广阔的奥亚辽草原、高山峻岭和险峻河谷等地形。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万里茶路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对吗

  万里茶路并非是草原丝绸之路。万里茶路指的是横跨亚欧的“中俄茶叶之路”,七点为福建武夷山,是连通中俄两国商贸发展的“世纪动脉”,加速了中俄文化交流,而草原丝绸之路指的是我国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的商贸通道。

  万里茶路是不是草原丝绸之路

  万里茶路是横跨亚欧的“中俄茶叶之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主要的上路有两条,一条是从汉口出发,经过汉水运送至襄樊、河南唐河、社旗、洛阳、上岸后由骡马驼运北上,到张家口,或从右玉的杀虎口进入内蒙归化,再分销至蒙古、。

  另外一条则是从汉口顺长江往下到上海,转运天津,再从陆路运送到恰克图转输西伯利亚。万里茶道也被誉为连通中俄两国商贸友谊的“世纪动脉”,推动了中俄经济发展以及我国内地茶叶行业的发展,加速中俄文化交流。

   草原丝绸之路指的是

  草原丝绸之路是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的商贸通道,是丝绸之路的中药组成部分,其路线是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代阴山、燕山一带长城沿线,从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欧洲地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其领域比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加广阔,推动了我国中原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区文化交流没有被称为“茶马路”、“皮毛路”。

有没有人研究过万里茶路的路线,都经过现在的那些省市,越详细越好!

万里茶路全长5150公里,中国境内从福建武夷山区至中俄边境的买卖城恰克图约4500公里,随着茶叶生意向境外扩张,茶路不断延长,而武夷山区的茶路起点就在下梅村。据《崇安县志》载,“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咸丰年间,太平军侵扰武夷山,晋商与下梅邹氏经营茶叶生产受阻,五口通商后,晋商在武夷山收购岩茶业务由下梅邹氏、潮州、广州三帮联合举办,转运于福州、汕头、澳门及南洋各岛。下梅,这偏于武夷山东隅的茶庄集市小镇,连接起一条通往中俄边境城恰克图的茶贸易之路。电视剧《乔家大院》向世人生动地讲述了乔致庸带领乔家商队疏通“万里茶路”的冒险历程,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精明的武夷山人,不仅赶赴山西晋中市开起了武夷茶庄,而且把茶叶与旅游结合起来,做起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双赢”生意。而山西省也有万名游客,循着从前的茶路分批来到下梅茶乡寻“源”。

万里茶叶之路目前还有哪些遗迹?

这个问题我可以来回答一波~万里茶道指的是当年晋商向莫斯科贩茶的道路,起点在张家口,经库伦到当时的中俄边境恰克图,再转卖到俄罗斯内部。这是一条非常伟大的商路,万余公里,在以往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运输全靠马和骆驼。

我去了张家口堡和多伦的老城。张家口堡是这条商道的起点,就位于市区,有一种超现实主义色彩。张家口堡又叫堡子里,原本是明代建造的戍边城池,商道形成后,这里就转做商业重镇。当时茶叶生意兴隆,各国银行都在这里开办支行,以及卖欧洲货的洋行。19世纪火车开始使用后,依靠人力和马力的茶叶之路就逐渐消退了。由于退出历史时间不算太久远,堡子里还能寻到很多当年的遗迹。

随便走入到小巷中,就能在门框上看到非常精美的砖雕,仔细听堡子里人说话,明显带有山西口音。张家口堡的配套非常好,有历史的建筑都标记了出来,上面有丰富的介绍。一栋普通的大杂院就可能是大名鼎鼎商行、洋行的遗址。这些遗址已经变成了大杂院,在不打扰院内居民的前提下,可以进去参观,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历史的力量,很多院落虽然私搭乱建破坏了原有的格局,但是细节处仍可见其考究。

多伦位于内蒙,北京的正北方向,当年这里也是草原上的一个买卖城。多伦老城位于多伦现在县城南部1公里,这里正是当年茶叶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县城老城有一座山西会馆,是当年茶叶之路上晋商的结社,此外老城里还有寺庙、清真寺、关帝庙等遗迹。最让人觉得可贵的是,老城里随处都能见到山西人曾经在此生活过的痕迹,比如山西的建筑风格,以及随处可见的拴马柱。多伦老城可以说是比较破败,却也得幸于这种“忽视”,很多痕迹保存了下来。

卡拉根是何地

“卡拉根”,是一百年前张家口的国际称谓。

当时,国际上把张家口称为“KALGAN”(音:卡拉根)的情况十分普遍。俄罗斯(微博)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恰克图市博物馆藏有一张商人一百年前绘在羊皮上的茶叶之路地图,图中用俄文标出了中国的北京,标出了黄河、长江,标出了库伦(乌兰巴托),也标出了茶叶之路的起点张家口(калган音:卡拉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辞典》和宣统三年(1911年)出版的《英汉辞典》中,“张家口”一词的对照词条都是“KALGAN”。宣统元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京张铁路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张家口。张家口火车站站舍正门门楼上是詹天佑亲笔题写的“张家口车站”站名匾,站名匾的下半部为英文“KALGAN”。

中国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料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饮茶最早、茶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地方。广州是茶叶之路的起点,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叶就连同黄金、玉帛等商品经由广州出口到印度等亚洲地区。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地,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经济最前沿的开放城市,广州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兼古今,集中外,底蕴深厚,是具代表性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一、 广州茶文化是广州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勿庸置疑,岭南文化是广州民俗文化的代表,广州的民俗旅游资源用岭南文化基本就可足以代替,而其中茶文化有着重要地位,因此依照民俗文化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认为,广州茶文化属于民俗文化的特定范畴,是广州民俗文化重要组成,具有民俗文化的几个重要特征,属于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1、社会普同性。

民俗是普遍存在于人民生活之同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普同性的表现,茶文化在中国来说,无论在那一个区域都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在广州更是如此,广州人饮茶的习惯早已全国闻名,地理条件更是决定了广州人对茶的需要,因此茶文化在广州具有普遍共同性。

2、文化信息共有性。

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并且在地域性中体现普同性。普同性则以地域范围内文化信息的共有为特征来显示的文化的共同。这里的信息共有不是现代概念上的信息共享,现代的信息共享内涵和外延都要复杂得多,而民俗文化的信息共有是具有一定地域范围和一定条件的,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特定群体对特定文化的共有。广州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信息流动大,但就茶文化来说,不仅文化的信息价值得到了传递和保留,而且具有普同性,因此无论是传统茶楼文化还是现代街头茶饮料文化都具有文化信息的共有性。

3、文化模式的整合性。

文化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并在演变中不断地被整合形成一定模式,再进行整合。广州的茶文化正是在这种整合过程中形成了如下文所述的几种主流茶文化,具有文化模式的整合性。

二、广州茶文化的主要类型。

茶文化概念的内涵比较广大,从茶树起源考证到合理的健康饮茶习惯都可以算做文化的部分,本文主要从民俗旅游资源的角度来分析广州茶文化的类别:

1、广州的茶俗文化。

现代广州的饮茶习惯通称为三茶,即早茶、下午茶和晚茶,三茶的时间不同,消费人群也不同,老一辈茶客保留了早茶的习惯,且大多已退休,有充裕时间饮早茶,早茶便是广州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年轻一代则因为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主要饮下午茶和晚茶,以休闲、交友和工作为主要目的。礼节上,两个基本的礼节是茶楼每个饮茶者都知道的:即叩礼和续水,可见广州人饮茶的习惯和礼节构成了广州茶俗文化的主体。

2、广州的茶楼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饮茶的环境大多以茶室、茶馆等为主,很少有像广州这样的茶楼饮茶风俗。从第一家新式茶楼--三元楼,到本世纪初四大茶楼,以及现代的各种茶居和酒家,一百多年时间就造就了广州的茶楼文化。首先是茶楼文学,体现在茶楼名称和茶楼文字上。名称上如文园、西园的园名,陶陶居、陆羽居的居名,以及现在的酒家、渔港等等。文字上各茶楼也各有风格特色,如陶陶居、妙奇香的对联,各酒家、渔港的茶牌、点心牌、广告等。其次是茶楼的建筑风格,各茶楼或临池、或靠山、或以植物掩映,别具一格,主要有以文园为代表园林绿荫式建筑风格,以陶陶居为代表的仿古豪华建筑风格,以及现代的一般宾馆酒店风格。

3、广州的茶点文化。

茶点是广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繁多,制作讲究。茶点的品种、款式和风味是由皮、馅和技艺构成,皮有四大类二十三种,馅有三大类四十六种,相互组合,款式多样,据说单泮溪酒家就有1000多款。除此之外,各名茶楼都有招牌名点,例如南园的盐锔鸡、泮溪酒家的荷叶饭等,体现茶楼的传统风格。因此在广州的饮食文化中,茶点以其精美和丰富而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

4、广州的街头凉茶文化。

广州带的地理位置,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凉茶成为广州人生活必需品。凉茶含有十多种草药,是清热解毒最好良药,也是广州人主要饮料之一,因此街头凉茶店逐渐形成。凉茶店面一般不大,但是布局风格独特,老字号店铺较多,如王老吉、黄振龙等。现代凉茶生产工艺、包装工艺都有了很大发展,各老字号纷纷推出了适应时代、各种包装凉茶饮料,已经成为广州饮料行业不可少的部分。

三、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茶文化在中国来说,是一种大众性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从价值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茶文化具有几种价值:哲学价值、文学价值、美学价值、医学价值、科技价值、民俗学价值、宗教价值等等,但是就广州来说,茶文化更多的是人民生活文化,因此本文从民俗旅游资源角度出发来进行价值论述。

1、 观赏价值。

茶文化本身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民俗文化,而广州茶文化无论是茶具、茶点、茶楼等有形的艺术,还是茶俗、茶艺、茶道等无形的艺术都体现着很强的观赏性。广州的茶具风格,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其中来源于潮汕地区的功夫茶大大丰富了其内容。对于茶点,更是不用说,精良的制作手法和工艺,独特的口味,丰富的品种和用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至于茶的建筑文化,只要到了广州的老字号茶楼就可以切身体会到,独特的岭南派建筑风味,传统气息和现代气息的结合,营造了非常独特的岭南茶文化环境,可以使游客获得更美的感受,身心俱受益。

2、体验价值。

游客的旅行过程就是获得体验价值的过程,广州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现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于历史沉淀后独一无二的传统广式文化。茶是广州人生活方式的直接体现,也是岭南文化的载体之一,茶文化中既包括了文化实体,又包括了非文化实体,既可以提供直接体验价值,又可以提供间接体验价值,因此茶文化的体验价值是特殊而具强烈吸引力的。

3、商品价值。

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资源转化为产品,并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旅游商品价值的高低与旅游资源的可开发性和吸引力密切相关。上述广州茶文化的四个类型本身商品性就很强,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可实现的商品价值很高,形成商品系统性开发模式的潜力很大。

4、服务价值。

茶文化的服务价值是肯定的,这里主要不是这层涵义,而是突出广州茶文化传统上和现代意义上具有的服务优势和高服务价值。广州经济基础较为雄厚,开放条件好,服务行业发达,无论是在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这是外地人体会最深的一点。广州的茶楼无论大小,给客人续水这一服务的关键环节是最好的,茶楼的服务员时刻关注客人的饮茶过程,客人如果需要加水,只需将茶壶盖揭开靠在一边,服务员就马上过来续水,不需被提醒。这点在国内其他地方一般只有上一定档次和规模的酒店或饭店如此,但在广州,就是街边的茶摊都如此。

5、融整价值。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一直是文化学争论的焦点,广州茶文化特殊价值就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合和优化整合上。广州是历史上开放最早的通商口岸,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华南商都的历史地位和经济条件决定了广州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文化容量和优化机制,并且茶文化的系统形成也只是通商后一百多年的时间,正好是这一特殊价值的体现,因此众多类型茶文化的进入对丰富民俗旅游资源种类,优化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四、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以来都是争论较多的话题,特别是对于民俗同化、民俗庸俗化、民俗商品化等问题,针对广州茶文化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不同于一般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可以预见广州茶文化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笔者对于开发有以下建议:

1、 树立对茶文化的认同观,充分认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对于都市旅游来说,开发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何种类型,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是都市的底蕴。广州的都市文化远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商都文化和岭南文化,近有抗挣和文化,现有现代国际都市文化,而茶文化体现了广州人的精神和生活,是广州文化一个重要的部分。

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断地融整外来文化。

这是广州茶文化融整价值的写照,也是广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写照,是茶文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广州现在就已经汇集了广东茶文化和部分省外茶文化,其中包括具中国茶道之称的潮洲工夫茶。因此,广州可以依托华南商都的地位和岭南文化的烘托,以及强大的社会经济条件来塑造中国茶文化之都的形象,充分挖掘茶文化的商品价值,系统性地开发茶文化商品。

3、 实施中国茶文化之都的形象品牌战略。

利用文化形象是品牌战略成功的秘诀,西方国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对全球文化的渗透,例如电影--好来坞,电脑--微软等等,而茶文化在中国只有普遍性,没有系统性,因此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还比不上日本具有吸引力,但五千年的历史和十三亿人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强大后盾,广州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发展潜力,可以汇集全国茶文化精华,以茶文化之都的形象来系统地阐述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国茶文化,树立为中国茶文化的品牌城市。

4、 以广州茶文化促进享受型旅游的发展。

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国民的旅游方式还停留在扫荡型(即尽可能多地将景点列入有限时间和资金的旅程)、掠影型(即忙于选择景点摄影作为日后纪念或谈资)、赶马型(随团旅游,一切听从导游人员的安排)的阶段,旅游者得到的是身心疲惫的经历。随着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将更为注重有实质享受的旅游,而茶文化以其传统的养生和休闲方式,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高享受的服务,以及蕴涵于生活方式的文化经历将开拓国民旅游的新阶段--享受型旅游。

5、身游与心游结合。

旅游不仅以实境,更以游客体会到的意境重要,意境的发掘和唤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茶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特别在是广州自然旅游资源较少,近代旅游景点较多类似,现代人文旅游资源重复性也大的情况下。因此选择有代表的几类景点,加上体验价值较高的茶文化旅游,营造广州旅游文化意境,实现身游与心游结合,是为最好的旅游方式。

万里茶路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它对于武夷山茶叶有怎么的推动作用?

《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为万里茶路增添了川流不息、人潮涌动的繁荣贸易景象。万年沉寂的外贝加尔地区荒原上,恰克图迎来了兴盛繁荣。邓九刚进行了系统对比之后发现,这是一条全新于古代草原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型商路。经由恰克图的中俄草原茶路,赋有明确的国际贸易目的,规制成熟,长期稳定。两国派驻,管理税务,定期会晤往来;双方互通有无,交易平等,已经出现了近代商品经济元素。邓九刚认为,为便于学术研究,相对于丝绸之路,称中俄草原茶路为“茶叶之路”。

可以这么说,万里茶路的探索揭示了300多年前中俄贸易的经济谜团,在清朝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极具规模、先进合理的资本主义模式商业集团,共动用数亿两白银,间接影响大半个中国的几十万人口。茶叶之路的存在,使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世界东西方构成了两个中心,有人甚至断言那时的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在东方。中国与是两个有着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度,中国视为蛮夷,则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

茶叶之路VS丝绸之路:虽然说茶叶之路在开辟的时间上要晚于丝绸之路一千多年,然而就其经济意义和巨大的商品负载量来说,却是丝绸之路无法比拟的。

张家口,曾有国际称谓“卡拉根”

提起“武城”、“张垣”、“塞外山城”等美称大家一定会想到张家口这座城市,那么大家知道这座城市在历史上被国际称为什么吗?

“卡拉根”,是一百年前张家口的国际称谓。当时,国际上把张家口称为“KALGAN”(音:卡拉根)的情况十分普遍。kalgen为英文音译的蒙古语,发音-卡拉根,蒙古语:大门,一段时间内特指大境门。300多年前,张家口开放大境门和蒙古通商,当时的蒙古人不知道张家口这个城市的名称,第一眼只看到巍峨的长城关口大境门,所以就把张家口叫做了卡拉根。后来,这个称呼经由蒙古商人流传到了俄罗斯,又从俄罗斯逐渐流传致欧洲的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

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恰克图市博物馆藏有一张商人一百年前绘在羊皮上的茶叶之路地图,图中用俄文标出了中国的北京,标出了黄河、长江,标出了库伦(乌兰巴托),也标出了茶叶之路的起点张家口。

大境门是万里长城第一门,它代表着以粗犷、悲壮、豪放、质朴为底色的长城文化;代表着以民族融合、兼收并蓄为特色的边塞融合文化;代表着以围绕着草原丝绸之路、草原茶叶之路和张库大道形成的勇于冒险、积极向上为特点的商业精神。

最早把张家口称为卡拉根的是蒙古人。美国作家艾梅霞在她的《茶叶之路》说:“在茶叶之路的年代,贸易很快跨过了边境城市张家口。这个地名的发展很能代表当地历史的演变。张家口这个城市的蒙古名字是KALGAN,意思是‘聚集之门’”。顺治元年(14年)清王朝建国,大境门洞开,张库大道日渐兴盛。

宣统元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京张铁路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张家口。张家口火车站站舍正门门楼上是詹天佑亲笔题写的“张家口车站”站名匾,站名匾的下半部为英文“KALGAN”。

草原丝绸之路、草原茶叶之路、张库大道和大境门的文化内涵,就是卡拉根的文化定位。卡拉根的传奇,就是几百年来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创造的传奇,它伴随着草原丝绸之路、草原茶叶之路和张库大道的驼铃、牛铃,走向了蒙古、,走向了西方。

茶叶之路是中国晋商开辟的以茶叶经营为主的古商道,在清代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从福建出发,途经江西、湖南、湖北,再经河北、内蒙古,直到恰克图、圣彼得堡。这是一条国际商道,连接了三个国家。其中,张库大道就是指由张家口到库伦的这段商道,也是茶叶之路的重要路段之一。

标注英文的现象是张家口与世界接轨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开始修建京张铁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宣布张家口为开放商埠。

各国在张家口买卖的洋行有四十余家,其规模可以和天津口岸、上海洋场相提并论。当时的张家口,已经融入世界市场之中。所以我们说,今天张家口与北京携手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除优良的硬件资源外,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汉族商人牵着驼队,赶着老倌车浩浩荡荡北去;蒙古族商人赶着马、牛、骆驼汇集到卡拉根。

卡拉根文化是和平文化、是融合文化,是友好交流文化。把卡拉根文化做大、做强、做好,用淳朴、热情、真诚迎接朋友,是我们的待客之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是我们的期盼,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坚信,卡拉根这个舞台上,必将会演绎出世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的一种别样的神奇!

张家口很自信、很自豪。因为一百年前,大境门就曾经以大开放的姿态迎接过五洲四海的宾朋;因为一百年前,张家口就接待过类似1907年北京至巴黎万国汽车拉力赛浩荡的车队;因为一百年前,卡拉根就引起过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关注,甚至卡拉根的名字就出现在他的著作中。

什么是“晋商茶路”?

“晋商茶路”是明清时期由山西商人开辟的自中国福建到莫斯科乃至荷兰,纵贯欧亚的一条以茶为主、兼营其它的商业通道。“晋商茶路”纵贯戈壁大漠,输送了华夏特产,弘扬了神州赤子和谐友善、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与丝绸之路一同彪炳史册、光垂千古的壮举。可以这么讲,“晋商茶路”在中国茶叶史、东亚运输史、东方文明史乃至国际贸易史上,都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创造了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

带你品茗张家口茶文化

在国际上,茶饮品已经是全世界人民所熟知的了,茶叶也引申出了很多的周边文化,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在古时候就是非常的发达,深厚了,在张家口这个北方城市,你对张家口的茶文化有多少了解?本期张家口文化为你解析。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河北省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成立。据专家介绍,张家口曾是“草原茶叶之路”(张库大道)的起点,也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成立后的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将把弘扬和发展中华茶文化工作放在首位,倡导“茶为国饮”。

  据长期研究河北省茶文化历史资源的茶文化专家、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顾问舒曼介绍,张家口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茶与张家口有着不解之缘。历史上,这里曾是“草原茶叶之路”(张库大道)的起点,也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集散地。

  塞外山城张家口,东望京、津,南通中原,北接蒙古大草原,西连晋、甘、陕,战略地位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光绪初年,晋商与边贸茶叶生意非常活跃,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东口茶”与“西口茶”。茶以其味之平和、淡泊,开启了茶与张家口人的心灵相交之门,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张家口人。

  您也许还喜欢:

  海口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现代的北京葬礼习俗是怎样?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