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泡茶的三种泡法
2023-07-02 05:40:43 责编:小OO
文档


1. 泡茶袋法:将茶袋放入杯中,倒入热水,浸泡3-5分钟左右即可。适用于速泡、方便携带的茶包。

2. 茶壶泡法: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倒入80-90℃的热水,浸泡1-3分钟,然后倒出茶汤即可。适用于质量较好的茶叶。

3. 直接泡法:将适量茶叶放入茶杯中,直接加入热水,浸泡2-3分钟左右即可。适用于质量较好的茶叶。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温杯洁具:用开水倒入茶壶,依次冲洗茶楼,公道杯,茶杯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

2、茶壶中放入茶叶,洗茶,在洗茶的时候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出汤速度要快。

3、泡茶。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烧开的纯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握曲位真供好的茶应先倒进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然后再从公道杯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在我国,喝茶是很多人的爱好,那么你知道泡茶的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1、煮茶法泡茶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点茶法泡茶

  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3、毛茶法泡茶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4、点花茶法泡茶

  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三种泡茶方法?

你可以看看哦

沏茶的三个方法是什么?

第一种是盖碗式,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宫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清朝康熙年间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

第二种是茶娘式,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乾隆年间画家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第三种饮茶法则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于闽南广东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藏于茶壶之中,放置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岩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挥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怎么泡茶

泡茶方法如下:

1.烫壶: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置茶: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2.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3.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皇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皇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4.正确的泡茶方法包括三个要素: 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5.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6.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正确的泡茶方法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7.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

   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

  用玻璃杯冲泡,水温80℃-85℃。三种冲泡方式1、上投法:先注入水再投入茶叶;2、中投法:注入一半的水放入茶叶,再入茶叶再把水注满;3、下投法:先将茶叶放进杯里再把水注满。

  绿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峨眉竹叶青,云海白毫等

   红茶:

  可用盖碗或者专业的红茶泡具,水温80℃。头1—5道茶出水时间为5—10秒钟,接下去可以根据个人饮用口感延长冲泡时间。

  红茶:工夫红茶(祁门工夫、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等)、小种红茶、红碎茶

   黑茶:

  可用紫砂壶(最佳泡茶具)或盖碗,水温100℃。洗两遍茶,投茶量为5g左右,头1—8道茶泡出水时间为10—15秒左右,接下去可以根据每道茶的工艺延长冲泡时间。

  黑茶:湖南黑茶、老青茶、普洱茶等

   乌龙茶:

  用盖碗冲泡,水温95℃—100℃左右。100℃沸水最佳,第一道茶洗茶出水时间为2秒左右,2—8道茶出水时间为10—15秒,根据个人习惯调整,一般清茶的冲泡次数为8道。

  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白茶:

  用玻璃茶杯,水温80—90℃。将茶叶倒入5g左右,悬壶高冲即可饮用。

  白茶: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

   黄茶:

  用玻璃茶杯,水温80—90℃。将茶叶倒入5g左右,悬壶高冲即可饮用。

  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延伸阅读

  六大茶类的冲泡水温

  红茶冲泡水温

  说法1:红茶属全发酵茶,适合以较高的温度冲出茶香,冲泡秘诀在于,水煮开后直接用以冲茶,水入茶壶之际约是95℃高温,这是最适合红茶的温度。

  说法2:大宗红茶、绿茶和花茶,采制时原料适中,可用烧沸不久的90℃左右的水冲泡。至于采摘比较细嫩的高档红茶、绿茶,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茶、君山银针等,用沸腾的开水泡,会使茶叶泡熟变色,茶叶中高含量的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遭到破坏,从而使名茶的清香和鲜爽味降低,叶底泛黄。所以,冲泡细嫩名优茶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用热水瓶中已贮人3-4小时后的开水。大致温度降至70-80℃的开水冲泡高级细嫩茶,当为相宜的水温。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视之幼嫩。

  说法3: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绿茶冲泡水温

  说法1:绿茶是不发酵茶,是最接近原始的茶叶,比较鲜嫩,泡绿茶不能用太热的水,温度约控制80℃左右。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

  说法2:高档绿茶,第一泡可以100℃冲泡,出水要快,用来醒茶,随后控制在80-90度之间。大部分名优绿茶以冲泡水温100℃、时间4 分钟,茶汤的感官品质最佳;部分原料特别细嫩、揉捻较重的名优绿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3 分钟或冲泡水温80℃、时间5分钟感官品质最好;部分做形时几乎不揉捻的名优茶则以冲泡水温 100℃、时间5~6分钟最有利于茶汤品质的发挥。

  说法3:见红茶冲泡水温说法2。

  青茶(乌龙茶)冲泡水温

  说法1: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各种乌龙茶,因采用新梢快要成熟时的茶叶加工,即便采用95℃的沸水直接冲泡,也嫌温度偏低,为此,一些比较讲究喝乌龙茶的茶客,经常将茶具烫热后再泡茶。

  说法2:乌龙茶中的铁观音、武夷岩茶,以及后发酵的普洱,用高温90℃~100℃的水冲泡为宜;

  黑茶冲泡水温

  黑茶要用高水温冲泡,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苦涩味重。最宜用紫砂茶具冲泡。

  普洱茶的冲泡,高温洗茶、高温冲泡。讲究"嫩叶温泡,老叶热泡"的冲泡原则。幼嫩芽叶制成普洱茶,表皮细胞角质层、蜡质层都比较薄,容易遭破坏而使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溢出,浸泡叶营养物质分解、转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温一般掌握在80~85℃为好。反之,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宜高温冲沏,水温控制在90~100℃为宜。以一芽三、四叶或含梗量大的原料加工出来的普洱茶,除采用高温(水沸腾时)冲泡外,也可以沸水煎煮。

  砖茶温度:对用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砖茶,打坏以后即使用100℃的沸水冲泡,也很难将茶汁浸泡出来。所以,喝砖茶时,须先将打坏的砖茶放入容器,加入一定数目的水,再经煎煮,方能饮用。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白茶冲泡水温

  白茶90℃为宜。第一泡30-45秒,以后每次递减。

  白毫银针,芽纤长细嫩,水温不宜过高,90℃左右(85~95℃)为宜。

  白牡丹,温度过高伤及茶芽,过低味道难 出,90℃~100℃之间。

  贡眉和寿眉,成茶以茶叶为主,水温可100℃以上。

  黄茶冲泡水温

  黄茶水温不宜太高,70℃~80℃之间比较合适。黄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使得黄茶更适宜用紫砂壶冲泡。

  总结:泡个茶容易吗。

浅谈三种泡茶方法

浅谈三种泡茶方法

   泡茶的要领:

   盖杯(盖碗)的冲泡方法

  盖杯是用于个人独享或开会时,为节省时间的喝茶法。为单次、短时间使用的个人用简便品茗茶具,还可以将盖杯当作冲泡器使用,在一般试茶时也适用。

  如欲享用标准浓度的茶汤,可依茶叶的种类、性质、时间、场合及饮用者的.体质和习惯,而酌量增置茶量。若盖杯的容量为150毫升时,单次饮用,可放3克茶量,冲泡五分钟后可饮用。在时间较长的会议或多次饮用时,可放置5克茶量,冲泡两分钟就可饮用。盖杯的盖子可用来拨动茶叶,使茶汤均匀后,判断浓度是否恰当;也可在倒茶汤时,做为过滤茶叶之用。倒完茶汤后,除了享用茶汤,也可以闻茶叶及碗盖的香气。

  若将盖杯当作冲泡器或茶壶使用时,置茶量可依个人的喜好、饮用习惯作适当增减,冲泡好的茶汤可由盖碗倒入茶海中,使茶汤浓度混合均匀,再倒入杯中饮用。

  盖杯的质材大都为瓷器,所以冲泡茶叶时香气很容易表现出来,且茶汤的滋味及香气不会受到干扰,最适合冲泡香片、高香气的包种茶类、龙井、碧螺春等绿茶类。

   大桶茶的泡法

  一般为了能供应多数人饮用,常见到用大型保温桶泡茶,但往往因茶叶与水量不成比例,或没有将茶汤和茶叶隔离开,而使茶汤变得苦涩难喝,或冲泡太多而浪费茶叶。事实上用大桶茶的泡法,也可得到一杯香醇的茶汤,且可避免茶叶和水的浪费。

  冲泡大桶茶时,可准备纱布袋或细铁网做为隔离茶叶之用,或拿两只大茶壶,一把做为茶壶,另一把可拿来当做茶海。冲泡时的水温也必须考虑到各种茶叶的不同性质,在冲泡较细碎茶叶时,可将水温略微降低,或减少置茶量。大桶茶的置茶量与水量,一般标准比例如下:

  (1)茶叶:水=1克:50毫升,约冲泡5~6分钟后将茶渣和茶汤分开。

  (2)用水量=杯子的容量×人数×每人供应杯数。

  (3)用茶量=用水量÷50毫升。这样便可算出所需的用水量和用茶量。

   传统宜兴式小壶茶冲泡法

  宜兴制的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味,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使用的器具包含有煮水器、茶壶、茶杯、茶海、茶盅、茶荷、茶匙、水盂等,其冲泡方法如下:

   (一)温壶、温茶海。 温壶可提升茶壶的温度,避免在泡茶时已控制好的水温受到影响,温茶海也是相同道理。

   (二)备茶、赏茶。 取茶时,借着欣赏茶荷中的茶干外形,以了解茶性并决定置茶份量与冲泡水温。

   (三)温润泡。 适当温度的水入壶后,短时间便将壶内的水倒出,使茶叶在吸收温度与湿度后,呈含苞待放的状况,有利于冲泡第一道茶汤时香气与滋味的展现。

   (四)温杯。 先将茶杯预热,有助于茶汤香气之散发。

   (五)冲泡。 每一泡茶冲泡后倒出的时间,应视茶叶的特性与置茶量调整。

   (六)倒茶。 倒茶时有二种方式:

  (1)平均分茶法(点兵方式),将茶汤平均倒入杯中,其优点是可使香气不致散失太多。(2)直接倒入茶海内,除了可使茶汤的浓度平均外,亦可沉淀茶末。

;

何为茶叶的三泡法?

三泡法是功夫茶,其实分为四泡,俗称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下面说一下功夫茶的泡法:

1、温壶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2、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3、润茶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4、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5、浇壶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6、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泡茶的时三种投法是什么?分别在哪?

泡茶方法

作者: 来自: 时间:2004-5-19

1. 煮茶法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点茶法

此法即宋代斗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与水亦同样需要交融一体。于是发明一种工具,称为“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大部分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水冲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击,这时水融,浙起沫饽,潘潘然如堆云积雪。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干果,直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点花茶法

为明代朱权等所创。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数枚直接与末茶同置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泡茶法

此法时清以至现代,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五彩缤纷,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近年来宾馆多用袋装泡茶,发味快,而又避免渣叶入口,也是一种创造。饮休既是精神活动,也是物质活动。所以茶艺亦不可墨守成规,以为只有繁器古法为美。但无论如何变,总要不失茶的要义,即健康、友信、美韵。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导下,作些改进是应该的。当代生活节律不断变化,饮茶之法也该越变越合理。法简易行,但过简通俗读物是韵味佳趣。古法不易大众化,但对现代工业社会过于紧张的生活,却是种很好的调节。所以,发掘古代茶艺,使再现异彩,也是极重要的工作。据说福州茶艺馆已恢复斗茶法,使沫饽、重华再观,实在是一雅举。谈饮法,不仅讲如何烹制茶汤,还要讲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壶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码能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称“茶子。五杯至十几杯巡注几周不停不撒,民间称为“关公跑城”。技术稍差难以环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点一提,也是几次才均匀茶汤于各碗,引谓“韩信点兵”。

泡茶掌握茶水比例

总觉得在家喝茶与在茶馆里喝滋味不同,探究原因,我以前总归结为家中和茶馆环境、氛围不同,因而导致心情不同,从而影响口腔里、舌尖上的滋味,但最近一位专业人士相告,其实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时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泡茶有很多讲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样的。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冲泡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利用,其中应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来说,茶、水的比例随茶叶的种类及嗜茶者情况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档茶用量可少一点,粗茶应多放一点,乌龙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应多一点。对嗜茶者,一般红、绿茶的茶、水比例为1:50至1:80,即茶叶若放3克,沸水应冲150至240毫升;对于一般饮茶的人,茶与水的比例可为1:80至1:100。喝乌龙茶者,茶叶用量应增加,茶与水的比例以1:30为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叶3克冲开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冲开水150毫升。

3个非常实用的泡茶技巧

3个非常实用的泡茶技巧

技巧一:“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汤时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汤底)在冲泡茶器中,然后注水冲泡下一道。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滋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技巧二:“坐杯”

坐杯,从字面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水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技巧三:“闷泡”

闷泡,闷泡,可理解为“闷+泡”。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也是茶叶评审常用的手法一般评审茶叶,乌龙茶用2分钟+3分钟+5分钟,其他茶类,闷5分钟。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泡茶的三种泡法

茶叶的泡法有很多种,小陈茶事以白茶为例,做个简单的介绍。最常见的方法便是杯泡法,杯泡法是最简单也是最便捷的白茶冲泡方法。

首先要先选择合适的杯子,这个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不吸收白茶的香气,百分百的还原白茶的滋味,便足矣。

在冲泡之前先用沸水将玻璃杯冲洗一遍,一是为了消毒,二是温杯,为了更好的激发白茶的内含物质,在冲泡之前做更好的准备。

200毫升左右的玻璃杯投入2到3克的茶叶便可,杯泡法给了白茶一个尽情舒展自我的空间,毫无拘束,投入过多茶叶容易导致滋味过浓。

盖碗法

白茶冲泡讲究快出水,盖碗的碗沿大,出水的水流较大,即使是新手,茶汤出水速度也能大大加快,白茶滋味便能够更加清新脱俗。

白茶长时间在沸水中浸泡,茶多酚和咖啡碱便不安其室,四处流窜,冲泡出的茶汤滋味便趋于苦涩。

尤其是白瓷盖碗,玲珑剔透,晶莹无暇,澄澈碧绿的茶汤在盖碗的衬托下尤显美感,也更方便我们近距离地观察每一泡之下叶底的细微变化。

煮茶法

煮白茶的茶器,最好还是能够选择透明的玻璃材质,这样就能十分直观地观察茶汤的颜色。在煮第一壶茶汤时,在茶汤沸腾后2~3分钟就可以出汤了,如果茶叶足够老,也可以适当的延长出汤时间。

之后再煮第二壶时,就可以煮的更长久一些,期间还是要时刻注意观察茶汤的颜色。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