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养肝六君子茶配方
2023-07-02 07:20:43 责编:小OO
文档


六味养肝护肝具体配比及功效:

1. 人参:能安神益智、健脾胃。

2. 白术:可以改善脾虚食少和腹胀泄泻。

3.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健脾作用。

4. 甘草:补脾益气和止咳祛痰。

5. 陈皮:开胃消食,改善脾胃虚寒或积食不化。

6. 半夏:燥湿化痰,止呕降逆,缓解咳喘痰多、寒风眩晕等症。六味养肝护肝可以起到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在服用时要适量。

六味养肝护肝具体配比及功效:

1. 人参:能安神益智、健脾胃。

2. 白术:可以改善脾虚食少和腹胀泄泻。

3.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健脾作用。

4. 甘草:补脾益气和止咳祛痰。

5. 陈皮:开胃消食,改善脾胃虚寒或积食不化。

6. 半夏:燥湿化痰,止呕降逆,缓解咳喘痰多、寒风眩晕等症。六味养肝护肝可以起到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在服用时要适量。

养肝六君子茶配方:

1. 柴胡 10克:清肝泄热,解郁安神。

2. 白芍 15克:调和肝脾,舒缓情绪。

3. 泽泻 10克:清热利水,舒缓湿热。

4. 陈皮 10克:理气消食,调和脾胃。

5. 枸杞子 10克: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6. 当归 10克:调经补血,滋润肝肾。

将以上六味药材放入茶壶中,用沸水浸泡约5分钟即可。每日饮用1-2次,可以帮助舒缓情绪,缓解压力,促进肝脏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药物的人群,应在中医师指导下饮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调理肝脾的中药有哪些?

天气逐渐转热、溼气渐增,会影响肠胃机能,易出现消化不良、胀气、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问题。而饮用新增防风、黄耆、山楂等药材茶饮,有助于调理肝脾、补气升阳及促进消化。下面我给大家说说如何调理肝脾,供大家阅读!

  调理肝脾茶饮

  人参干姜茶

  适用物件:常头晕耳鸣、肚子闷痛及易腹泻的脾肾阳虚体质。

  材料:高丽参、干姜各5克。

功效:高丽参补益五脏、健脾生津,干姜温脾助阳、止泻。

  山楂神曲饮

  适用物件:偏食如爱吃肉、淀粉,易便秘、胀气的脾胃伤食体质。

  材料:山楂、神曲、莱菔子各5克。

  功效:山楂、莱菔子消食化积、除胀,神曲健脾胃、助消化。

  以上四款茶饮做法皆以药材加300毫升热水,焖泡5分钟后饮用,可天天喝。

  防风白术茶

  适用物件:情绪波动大、拉完肚子仍易腹痛的肝脾不调体质。

  材料:防风、白术各5克。

  功效:防风可疏理肝脾、化溼,白术帮助健脾益气、利水散溼。

  黄芪升麻饮

  适用物件:食欲差、疲累,易消化不良、胀气的中气虚弱体质。

  材料:黄芪、升麻各5克。

  功效:黄芪能补中益气、强壮脾胃,升麻可清热、升举阳气。

  调理肝脾的方法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

  ***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白芍、鸡内金、当归各10克,郁金、云茯苓、焦白术各12克,生姜3片,薄荷3克,炙甘草6克。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按: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抑肝扶脾法: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脾不和之证,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舌苔薄白,脉弦见于右关。曾做大便培养,未见致病细菌生长,曾服土霉素、氯霉素等药,初有效,后无效。证属肝木乘土,治以抑木扶土。痛泻要方加味:炒白芍24克,防风15克,陈皮10克,焦白术6克,六月雪20克。5剂泻止痛除,白冻见减,继服10剂,白冻全除,别无所苦,随访1年未见覆发。

  按:患者形态壮实,饮食如常,精神尚好,知脾胃未虚。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右关脉弦,知肝木偏旺,久则乘克脾土。《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应抑肝为主,扶脾为辅,药用酸甘,酸以敛肝,甘以补脾。即《素问》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痛泻要方一般被认为是扶土抑木的方剂,而专家认为是抑木扶土,抑木为主,扶土为次,治疗以肝实为主,而脾虚不甚的痛证。若以脾虚为主,导致肝气偏旺者,非本方所宜。

  三、补脾抑肝法:适用于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弱,肝相对偏亢的肝脾不和之证,以黄芪建中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睡眠不好,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党参各30克,炒白芍24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大枣10枚,炙甘草9克,饴糖60克***烊化***。服5剂后,胃痛大减,精神饮食转佳,脉仍无力,守方再服10剂,胃痛痊愈,可从事家务劳动,原方出入调服20剂,随访半年余,胃痛未再复发。

  按:患者胃痛反复发作,历时5年余,病程较长,且痛时喜按,不思饮食,精神疲倦,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知其脾胃虚弱久矣,脾土虚弱,则肝木易亢,疏泄太过,故见脉弦细,治疗应补脾抑肝,补脾为主,抑肝为辅,药用甘温,佐以酸甘,甘温补脾,酸以敛肝。即俭匮要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凋之”。黄芪建中汤甘温酸合用,正好对症。亦喜用资生丸化裁。然饮食伤脾致脾胃虚弱,决非一日之过,所以健脾补脾亦非一时可挽回,临证时,要有方有守,方能治愈。

  四、健脾养肝法: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肝血不足,肝失血养的肝脾不和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邵某,女性,41岁,干部。患者于8年前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6万左右***,经服“利血生”、“维生素”等西药均少效,只好在家休假养病。来诊时症见:头昏,精神疲乏,有时昏倒,饮食不佳,大便干结,口干思热饮,心悸多梦,肢体麻木,停经3个月,脉细,左弱,舌淡红有齿印、少苔。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肝。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当归、炒白芍各10克,红参8克***另煎***,黄芪、茯苓各20克,红孩儿15克,焦白术、升麻、炙甘草各6克。7剂。再诊时,精神饮食转佳,舌淡,脉细稍好,守上方,党参易红参20克,加丹参10克,服10剂,精神饮食均好,经事已行。再以上方增减服药月余,无不适,多次检查血小板数达9万多,嘱再服归脾丸月余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精神疲乏、饮食不好、头昏心悸、月经不潮等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则见肢体麻木、停经、睡眠不好、脉细左甚。治疗应健脾养肝,益气生血。药用甘酸偏温,培土滋木,使脾土健运,气血充足,肝木得以滋培。

如何调理肝脾

护肝茶养胃茶大全 护肝养胃茶有哪些

养胃护肝是很多的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茶叶的功效,养胃护肝呢,有很多的茶叶其实都是有这个功效的,在平时只要常常喝一些这样的茶叶就会有很好的成效。

养胃护肝茶:蒲公英茶

我们都知道,蒲公英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蒲公英的味道略苦,但是仔细回味的时候还会有一些甘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养胃护肝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在服用蒲公英茶的时候,只要将大约有75克的蒲公英放到水中,然后在锅中加入水以后,将蒲公英淹没,使用大火煮沸以后,在使用文火熬煮,随后将茶渣过滤以后,放凉了,就是养胃护肝的蒲公英凉茶了。

养胃护肝茶:蜂蜜柠檬茶

平时在我们所喝的水中加入一点柠檬的话,会有很好的功效,首先柠檬的酸液能够对我们的肝脏产生促进工作的作用,让肝脏生成了胆汁以后更好的排毒,在水中加上一点蜂蜜,就能够起到护肝的作用,尤其是女士,如果想要养颜又护肝的话,一定要学会和蜂蜜柠檬茶。

养胃护肝茶:三七花茶

将三七花使用开水进行冲泡以后,连同我们日常经常会饮用的茶叶一起喝,每一次冲泡的三七花茶的数量控制在四朵以上六朵一下最好,三七花茶自古以来就是护肝明目,养胃降脂的宝贝,如果能够每天都坚持喝上一杯三七花茶的话,那么不仅仅可以养胃护肝,对于治疗高血压和提神静气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养胃护肝茶: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我们都知道,红枣是滋补保养的上品,而且在一些膳食中经常加入红枣的话,是非常滋润养颜的,太子参是药理平和,将其二者和陈皮放在一起的时候,进行冲泡当做茶饮的话,所起到的养胃护肝的作用也是非常的明显的。

其他养胃茶介绍

四君子茶

四君子茶含有人参皂甙、糖类、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助消化、改善脾胃气虚症。本方主治脾胃不健而引起的全身虚弱症候。

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800c.c.的水加热滚沸后续煮5分钟即可关火,趁热饮用。每天饮用不超过800c.c.

枸杞红枣生姜茶

红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养胃、护肝、解毒抗癌之效,而枸杞除了明目,亦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加入了生姜,也能发散风寒、预防感冒。用这三样煮水喝,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肠胃不适、口干舌燥等不适症状。

枸杞20颗、红枣6粒、生姜3片。枸杞用温水泡发2-3分钟,红枣用刀从中间划一刀;将泡后的枸杞,红枣放入干净无油的锅中,加入800ml清水,开大火烧开;煮沸后,下入生姜片,转小火,盖上锅盖,焖煮5分钟即可。

荞麦茶

《本草纲目》中记载,荞麦具有“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的作用。荞麦中含有大量的芦丁、纤维素、硒及维他命等营养物质,不仅适用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还可防治肥胖,消化脂肪并保持心血管正常。

荞麦1钱,黄芪5钱。将荞麦、黄芪,放入600ml的热水冲泡,盖杯焖10分钟,滤渣取汁。此方可改善身体虚弱、盗汗、腹胀食少,可促进脾胃运作、增加食欲。

普洱茶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具有消食的功能。普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冲泡方法对普洱茶口味的影响也很大。最好选择紫砂壶,放入茶叶的量约为壶体积的2/5,加入沸水冲泡片刻即可。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红茶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红茶要想达到一定的养胃效果,建议不要喝太浓的茶叶,通过茶叶用量和放水量来调节茶叶的口感,一般人放3-5g茶叶就可,茶与水的比例维持在50:1左右,那么冲泡出来的红茶一般浓淡适中,喝起来清爽甘甜。泡红茶最好用敞口杯,不要等到杯中的水都喝尽才补充热水,最好等水剩下1/3左右时就蓄水,每杯红茶蓄水3次口感最佳

日常生活中,怎样护肝、养肝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肝脏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肝脏不好的话,嘴巴颜色也是会发暗的。另外,如果在生活中出现肝火过旺的情况的话,也是可能会出现口干、口臭、口苦等等情况的,这时候就要积极注意治疗的。人体内硒含量不足时,会导致肝脏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对自由基的抵御力下降,使炎症细胞有机可乘、肝硬化几率增大。好比坑洼的路面容易更积水一样。

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如果违反这一自然规律,就会伤及肝气。因此,保持心情开朗可护肝。酒中的乙醇都是通过肝脏才能分解,而且肝脏分解乙醇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酒精过多,那么肝脏不能及时分解酒中的乙醇,那么就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造成酒精中毒,出现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疾病后期,身体虚弱,出现疲倦、纳差、大便稀烂等情况,也是脾失运化的表现,但这时就要使用健运脾胃的药物,如四君子汤、陈夏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使脾胃运化正常,从而有效地缓解症状。多吃绿色的食物因为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但并非一次性过量的饮水,而是分成一小口一小口的喝,每隔一段时间喝一杯。另外,喝水的时候,还可以在杯子里放点草药植物,更有助于排毒,像蒲公英、枸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调理五脏六腑的中药配方

第一重要的是养心

养心本质上也就是养神,是整个养生的灵魂。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平时任何时候都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起居上要重视午休,因心经所对应的时辰是午时,即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之间,这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晚上临睡前可以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脚掌心的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而改善睡眠。饮食方面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都益心气、养心阴。

注意调肝

主要从情志、睡眠、饮食、劳作四个方面入手。情志调肝的第一要务就是保持情绪稳定,比如欣赏字画、养花种草、四处旅游等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人稳定情绪。睡眠调肝的要点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的量和质,因为中医说人卧则血归于肝,高质量的睡眠就是在养肝。饮食养肝的总原则是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劳作养肝的原则是适度,不疲劳工作,防过劳损肝。

重视养肺

肺主气司呼吸,通过口鼻和外界联通,很容易遭受外邪的侵犯。晨起常做深呼吸,把呼吸频率放慢,使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秒钟,就是一种很好的养肺方法。再比如,练习闭气法也有助于增强肺功能,练的时候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坚持闭气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平时还可以多吃养肺的食物,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及豆制品等。

注重养肾

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脐下丹田穴、关元穴,并同时按摩命门穴、腰阳穴,有助于养肾。核桃、枸杞、黑豆、芝麻等食物也能养肾。每天早上起来都叩齿吞津,平时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长期坚持,都是养肾的方法。

注重健脾

脾胃被中医称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源头健康了,气血才旺盛,气血旺盛了身体才健康。健脾和养胃分不开,饮食宜每次吃七八分饱,还可以做一些运动和按摩,比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摩腹功(仰卧在床,以脐为中心,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这个摩腹功,他坚持练习了近40年,天天如此。平时还可以吃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秋之际还应常吃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的食物。

如有任何疑问,可来中科堂就诊,地址沙坪坝大学城思贤路路口。

六君子汤的配方当茶叶开水浸泡可以吗?

六君子汤的配方当茶叶开水浸泡可以

寻求治疗肝癌的良方

肝 癌——治疗

一、基本治疗方案

肝癌治疗的目标,一为根治;二为延长生存期;三为减轻痛苦。从治疗角度结合国情,有几个因素与治疗息息相关;①肝功能代偿情况;②肿瘤累及半肝还是全肝;③肿瘤大于还是小于5cm;④门静脉主干有无癌栓。对小肝癌而言,应争取在较小的肿瘤时用治疗,对大肝癌而言,应争取在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时作出诊断与治疗。

对小于5cm的小肝癌,如肝功能代偿,应力争切除,左叶者可酌情作局部切除、肝段或亚肝段切除;右叶或肝门区部,有肝硬化者宜局部切除,无肝硬化者可酌情作局部切除或肝叶切除;对不能切除的小肝癌,术中可作患侧肝动脉结扎(HAL)、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HAI),酌情合并或不合并局部治疗,如冷冻、激光、微波、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后继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术中未作HAL者亦可术后作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治疗(TAE)。小肝癌伴肝功能失代偿者宜作超声导引无水乙醇注射,少数可谨慎试TAE。

大肝癌肝功能代偿者,单侧争取作根治性切除,无法根治性切除者可选择缩小后切除方案,术中或HAL+HAI,或作冷冻、激光、微波、无水乙醇,或酌情并用;如术前估计无切除可能,亦可进行TAE(反得多次)。经过姑息性外科和TAE后,以后还可酌情合并局部放射治疗、放射免疫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BRM)、中医药调理等。如肝瘤缩小到有切除可能时,则争取二期切除。对大肝癌累及双侧肝者,亦可作姑息性外科(主要为HAL+HAI),或作TAE,以后合并放射免疫治疗、BRM或中医药。大肝癌肝硬化功能失你偿乾极少数尚可谨慎试TAE,多数只宜用BRM、中药或试用少量口服化疗药。

有门静脉主干癌栓者,小肝癌可试超声导引无水乙醇注射,大者可试TAE,然后合并使用BRM和中医药治疗。

有黄疸、腹水者通常只宜用BRM和中医药治疗,但个别因肝门区单个肿瘤压迫引起梗阻性黄疸而无腹水者,如肝功能代偿,可试TAE或手术作HAL+HAI,极个别甚或因此缩小而获得切除。

对根治性切除后亚临床期复发或单个肺转移灶,均宜积极行再切除,如不能或不适切除,可作各种局部治疗。

对癌症疼痛可采取相应止痛药与中医药调理措施,以减轻病人痛苦。

临床上由于绝大多数病人无手术指征,而有赖于药物治疗,中药与化疗是药物治疗的两大支柱,而中医药的疗效不逊于全身化疗,并有特点。故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效果最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是我国的独创,是最常用的方法。

《中国肿瘤》邀请有关专家制订的肝癌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方案如下:

T1N0M0,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或局部注射药物以及长期中药。

T2N0M0,手术,或放射或局部注射治疗,结合长期中药或免疫治疗。

T3N0M0可视情况,予手术,或放疗或介入治疗并长期服中药;其中,如为单个癌肿,直径>8cm,可介入治疗,再予放疗或手术切除,并长期服中药;如单个≥10cm,则先行介入治疗,再放疗,并服中药。

T4N0M0则以中药为主,或试放疗或介入治疗。

T1如肝门淋巴肿大,可予放射。

M1患者,亦可予手术、放疗、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并中药,或单予中药。

肝癌不论T、N、M属何种情况,如肝功能异常,或肝硬化严重则均以中药治疗为主。如有黄疸、腹水、则亦以中药为主,待黄疸、腹水控制后,再决定给予其他治疗。

目前除根治性切除有可能根治肝癌外,尚无其他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寻找新的方法的同时,如能将旧的方法综合应用得当,可收到意想不到之效,即1+1>2,如综合当,则可能1+1<2甚或1+1=0。综合治疗与序贯治疗原则上应使各种疗法取长补短,或各自针对不同环节,或弥补另一方法的副反应等,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以达到最大限度杀灭肿瘤,又最大限度保存机体(尤其是肝功能、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在总体设计上还要注意攻补兼顾,既注重消灭肿瘤的办法(如手术、放疗、化疗、导向治疗等)又注重支持与调动机体抗病能力的办法(如BRM、中药扶正等)。

二、中医治疗

目前临床确诊的肿瘤,80%以上是中晚期,仅有少数病人适宜手术切除。而肿瘤为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不仅手术切除后的病人需用中医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则更需要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汤钊猷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肝癌,其疗效不逊于化疗。

(一)辨证分型治疗

第三次全国中医肿瘤学术会议资料(1988年11月)介绍"肝癌证治的基本点为祛邪不伤正,扶正以达邪,辨病选方遣药须全面考虑。具体应用疏肝健脾、养阴益气、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理气活血等治则,能使部分肝癌患者基本消失,病情稳定,病灶缩小,同时还延长了生存期,使一半以上患者1年生存率达28.98%,2年以上生存率达13.51%,少数病人生存期达到了3~6年以上。

唐代孙思邈指出:"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推出化积鳖甲煎丸,以参、芪、胶、桂、姜及柴胡、黄芩,扶正固本,平调寒热;鳖甲、蜂房、地虱、蜣螂,攻坚破积,以除虚热;大黄、桃仁、丹皮、赤硝、芍药、凌霄以活血化瘀;射干、葶苈子、厚朴、半夏、石韦、瞿麦以理气化湿。根据这一组方原则,补虚以扶正,软坚以攻积。基于笔者关于癌症患者之虚以阳虚为主的认识,故宜在化积鳖甲煎丸基础上酌加温阳药物,如炮附子、鹿茸、仙灵脾等药组成肝癌基本方。再根据临术具体病情分型论治,以辅助基本方之加减。

陈义文等老一辈专家从化积鳖甲煎丸中化裁出内消肿瘤丸基本方,应用于肿瘤临床,并随证加减。我们与此相比只强调了温阳扶正。

1.肝郁脾虚型(单纯或无硬化型肝癌)

证见胸腹胀满,食后胀闷更甚,胃纳差,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细。用肝癌基本方辅以柴胡疏肝饮合参苓白术散或疏肝溃坚汤,疏肝解郁,温阳健脾化湿。

2.肝热血瘀型(即炎症型肝癌)

证见发热烦渴,胁下刺痛,黄疸加深,转氨酶增高,齿龈出血,甚则便血,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先用龙胆泻肝汤、救肝败毒散、黄连解毒汤等以清热解毒。待热退后,再以肝癌基本方加减应用。

3.肝肾阴虚型(即硬化型肝癌)

证见阴虚内热,低热不退,精神疲倦,四肢乏力,动则出汗,胃纳不佳,口干津少,舌苔少,脉细无力。此为肝癌肝肾阳虚,发展至又明显出现阴虚的时期。治疗宜肝癌基本方辅以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或青蒿鳖甲汤等。可酌减温阳燥烈之药物或剂量,酌加滋阴佐以清虚热的药物,以达到温阳益气、滋阴清热。

肝区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黄郁金;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菇、半夏;黄疸加深加茵陈、桅子、郁金;腹胀加厚朴、大黄、大腹皮;便血或黑便加血余炭、茜草、仙鹤草、三七等。

我们以肝癌基本方为主,按以上分型论治,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辅以静脉用华蟾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疗效更加明显。

(二)肝癌辨证的现代研究

肝癌的症状,特别是中期后,变化甚多。传统辨证,以其癌肿在肝,辨之为肝气郁滞;以其为有形之块,辨其为血瘀,以其有癌热,辨其或为表证或为里热。治疗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法,辨证不一,治疗各异,疗效亦差。

于尔辛教授为主的专家组,根据1000多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发现肝癌的症状,依次为上腹疼痛、上腹扪及肿块、上腹胀满、乏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据中医分析,腹胀、乏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腹泻都属于"脾胃"证候。其中,肝区疼痛、上腹肿块、发热,一般辨证判别差异较大,但均不作"脾胃"辨。笔者考查中医文献,发现后3种症状,亦应视作"脾胃"证候。如李东垣说:"脾病,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动气筑筑然,坚牢如有积而硬,若似痛也,甚则亦大痛,有是则脾虚病也。"指出疼痛、腹块确可因脾病而致。李东垣又说:"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以及"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可见发热亦可因"脾胃"病而致。因此,笔者认为:虽然从西医学诊断来看,癌原发在肝内而为肝癌,从中医辨证来看,则属?quot;脾胃"病,既不是肝病,也不是"血瘀"病。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被认为是一种肝癌的前期病变,笔者发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可以有脾虚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曾大规模地进行过甲胎蛋白普查以发现肝癌。当时,有一部分检测对象,甲胎蛋白已升高,但当时的影像诊断中未能发现肝区占位。这部分对象,在随访中,可以发现两年内肝癌出现率在10%以上。我们用健脾法治疗一部分对象,该部分以后肝癌出现率可以显著下降,在2.7%左右。

这样,可以推断在肝癌形成前,已有较长时期的"脾胃"病存在。由于"脾虚",可以引起气滞,也可进一步引起血瘀。又由于脾虚,可以引起湿阻,阻而化热,成为湿热。脾胃既病,又可形成胃热。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癌变。因此,从西医诊断为肝癌,而从中医辨证,病虽在肝,而其本在"脾"。

抓住"脾胃"病这个核心进行治疗,就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本"。肝癌的整体治疗,就可按这一思路进行。调整了脾胃,也就调整了整体,不仅可以改善症状,也应该可以提高疗效。

据上述思路和方法,笔者对228例大肝癌进行了治疗,放射总量>20Gy组157例,按不同中医辨证分析。即健脾理气治疗者92例,1年生存率为86.67%±3.58%,3年生存率为55.25%±6.96%,5年生存率为42.97%±11.98%,中位53.4个月。而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者65例,1年生存率为46.77%±6.34%,3年生存率为26.06%±6.85%,5年生存率为14.48%±7.19%,中位生存期为11.1个月。两组差别十分明显。各个癌肿者可以按照中医观点进行分析,明确他们各自的病"本"所在,辨证论治,作为整体治疗。

脾虚则宜健脾,健脾宜温阳健脾方才切中病机,故我们认为于尔辛教授辨肝癌根本病机为"脾虚"与癌肿病根本病机为"阳气虚"并不矛盾,健脾理气之法再注重加用温阳之剂疗效更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对荷瘤脾虚鼠的实验观察总结如下:消化道癌肿是我国的常见癌肿。消化道癌肿中,最常见的"证"是脾虚。

我们仿北京师大曾报告的方法,用大黄、芒硝等形成脾虚模型。荷瘤后,用健脾法治疗。然后探索某些疗效机制。

(1)脾虚鼠荷瘤以后,肿瘤的发展情况有这些特点:从移植到肿块出现的"潜伏期"短,肿瘤发展快,宿主全身情况差,宿主的生存期短。无论是小鼠、大鼠或裸鼠;也不论是移植HAC、BERH-2或者人体肝细胞肝癌,都有上述情况。

(2)用健脾药治疗后,则"潜伏期"长,肿瘤发展慢,宿主全身情况好,宿主生存期长。与临床所见相似。与未经治疗者比,差异十分明显。

(3)健脾药对癌细胞周期有影响。使S期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降低。在病理上也有一定改变。

(4)对免疫调节作用。使已下降的T细胞功能恢复并提高,使已激活的T抑制细胞功能下降,使NK细胞活性提高,在诱导LAK细胞时,降低rIL-2的用量而使LAK的活性提高。

(5)对脾虚荷瘤宿主的改变了的白蛋白/球蛋白、肝糖原、血液粘度等有恢复作用,有着整体的调节作用。

(6)与放疗、化疗合用,使对癌肿的控制最好,免疫功能恢复,宿主生存期最长,宿主全身情况恢复。

(7)以二乙基亚硝胺诱癌时,健脾药物对诱癌过程有阻断作用。还发现对诱癌中癌基因N-RAS的过量表达,能使之接近正常。

(8)还发现,脾虚小鼠,只有用健脾药才能使之正常,并得以上结果。而清热解毒药,则使宿主更受损害,免疫功能更受抑制。

临床实践表明,偏用清热解毒、破气破血与泻下之品,易诱发出血及肝昏迷。

总之,健脾理气中药对脾虚小鼠肝癌模型可提高免疫水平、保护肝功能、改善体内代谢水平,对肝癌细胞也有一定影响;与放疗、化疗同用增效,并有助于阻断癌变过程。这些实验结果均与临床结果相仿。从实验角度证实了肝癌根本病机为脾虚,或者脾阳虚。并宜用健脾药物,不能应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

(三)肝癌患者舌象与病机关系的研讨

20世纪60年代,童国泉等发现原发性肝癌舌诊特征-肝瘿线,以后有关舌诊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唐辰龙等分析了100例肝癌舌质与临床的联系时发现,舌质正常者多见于肝癌早期,肝功能相对稳定,肿瘤范围较小,合并肝硬化程度较轻,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红瘀舌正相反。李乃民对肝癌患者舌象与病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以舌边两侧青紫和绛紫舌居多,并结合舌之瘀斑瘀点,条纹线隆起物及静脉纡曲色变的多少和轻重,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癌的病变程度。青紫舌或绛紫舌者,肝脏肿瘤多数大于5cm,且易在肝内播散,手术切除率和和切除后AFP转阴率低,易在短期内再发肿瘤常致死亡;舌质淡红或仅舌边红赤者,肝瘤多数小于5cm,一般无肝内播散,手术切除及术后AFP转阴率高,术后再发时间长,且二次或三次手术机会亦多,其预后也较好。刘浩江等对103例原发性肝癌的舌象观察表明,舌质以红绛为多,淡白次之,淡红更次之,深红较少,舌苔以白腻为多,黄腻次之,薄白更次之,薄黄较少。有学者指出青紫舌的病理因素可能与门静脉瘀血,血浆粘度增高或微循环瘀滞等有关。从中医角度来讲,则是寒与血瘀的表现。肝癌早期,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白或淡红,舌苔表现为薄白或白腻。寒与血瘀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寒与血瘀则逐渐从舌象上表现出来。

舌质青紫或紫绛,舌苔黄腻或薄黄。病情的发展与青紫舌表现程度呈正相关系。同样经我们的治疗,病情好转,青紫舌现象亦减轻。对青紫舌等的表现,中医认为是寒与血瘀,寒是根本,寒在此为阳气虚,阳虚则寒,阳虚则气不行,气不行则血瘀,所以我们应用肝癌基本方加用温阳药物,治疗肝癌是正确的,并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在应用中观察到,应用肝癌基本方加用温阳药物的患者,其青紫舌现象较轻,病情减轻;如停用温阳药物或应用清热解毒类药物,患者青紫舌现象加重,病情加重;反之,好转。观察舌象的变化,成为我们临床指导用药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根据舌象变化,可调整我们温阳及活血药物的种类及剂量),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专方验方

1.肝癌按"症瘕积聚"论治 以疏肝活血类药物为主组方,主要适用于气滞血瘀,肿块明显者。浙江省中医院以柴胡、茯苓、赤芍、白芍、茜草、当归、郁金、香附、蚤休、黄芩、莪术、瓜蒌、生鳖甲、虎杖、云南白药等组方,治疗19例肝癌,生存12年者5例,2~4年者2例,4~5年者1例,5年以上者6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7.4个月。

2.柴胡12g,陈皮10g,杭菊9g,当归9g,丹参10g,八月扎20g,红花6g,茯苓12g,半枝莲25g,三棱20g,虎杖30g,丹皮10g,蒲公英20g,龙葵20g,茵陈20g。气虚加党参、女贞子;阴虚加旱莲草、生鳖甲、生龟甲、生地;肝痛加川楝子、乳香、没药;黄疸加栀子;腹胀加木香、厚朴;痞块加白英;腹水加牵牛子、泽泻、猪苓、半边莲、商陆。

3.莪术20g,九香虫20g,柴胡10g,山慈菇20g,皂角刺10g,蚤休15g,枳壳12g,刘寄奴15g,生牡蛎20g,鳖甲15g,木香10g,陈皮10g,丹参15g,党参15g,肌肤黄疸重用茵陈蒿、板蓝根;肝区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元胡、郁金、白屈菜、川楝子、苏木、徐长卿;机体衰竭者加白芍、生地、当归、鳖甲、丹皮、山药、生黄芪、旱莲草、女贞子。

4.夏枯草30g,石见穿15g,莪术30g,丹参30g,潞党参15g,马鞭草15g,蚤休30g,三棱15g,虎杖15g,土鳖虫15g。

加减:腹水加泽泻、猪苓、车前子;肝区疼痛加元胡、降香、川楝子;低热加地骨皮、银柴胡、青蒿;高热加寒水石、滑石、水牛角、生石膏。

(五)中成药

1.腹复乐 由湖南中医药研究院潘敏求主任研制,主要成份是党参、鳖甲、蚤休、沉香等多种中药,有化瘀散结、理气健脾、清热解毒功能。对控制肝癌肿物、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疗效,有效率达74.55%。

2.蟾龙粉 蟾酥10g,蜈蚣、儿茶各50g,白英、龙葵、山豆根、丹参、三七各500g。共为细末,每次1g口服,每日3次,用于肝癌热结者。

3.复方木鸡冲剂 由云芝提取物、广豆根等组成,对甲胎蛋白持续低度阳性者有转阴作用,从而提示对肝癌有一定预防作用,并用于慢性乙肝及早中期原发性肝癌。该药的成分中含有核桃皮,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明显。

4.斑蝥制剂 关于斑蝥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颇多、斑蝥剂型也较多,如斑蝥素片、羟基斑蝥胺片、复方斑蝥片、复方斑蝥素胶囊、斑蝥素注射液、羟基斑蝥胺注射液等。有些剂型属于中药西制,有效成分已被提纯,广泛应用于临床。

5.金龙胶囊 由鲜动物中药研制的专门抗癌制剂,让鲜药在抗癌中发挥作用。这是李健生教授在中药应用中的一大特色。中药鲜用在加工、炮制、保存、制剂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疗效上也显示了良好的作用。

6.莲花片 主要成份是蚤休、半枝莲、山慈菇、莪术、三七等。每片0.5g,每次6~8片,可连服数月至一年。该药在各地应用较久,适用于肝热血瘀而正气未衰的肝癌患者。

7.醒脑静注射液 由郁金、冰片、桅子等成分组成。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醒神退热,凉血活血,行气止痛。对发热、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肝昏迷、肝性脑病、中毒性脑病有一定作用。该药在肝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机会较多,例如癌性发热、肝昏迷、凝血机制紊乱引起的出血、肝功能异常等均可试用本品,而且在肿瘤急诊抢救中常可发挥作用。该药有2/ml支、5ml/支、10ml/支等3种规格,可供肌内及静脉给药。一般多用本品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每日1~2次。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8.蟾酥注射液 每次6ml,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用5天休息2天为一周期,4个周期为一疗程。适用于膈下积聚之肝癌肿块型。

9.鸦胆子注射液 每次4ml,每日1次,肌内注射,30天为一疗程。适用于肝癌黄疸者。

(六)针灸及穴位注射

主穴:百合、双侧胃区(头部皮针)、内关、三阴交。配穴:肝俞、肾俞、命门、阿是穴。将针刺入皮肤"得气"后,将针轮流捻转3次后即退针。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大椎、阿是穴,将20%~50%胎盘注射液2~4ml注入,每次可注射总量为10~16ml,每日或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再开始下一疗程,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

取穴曲池、下巨虚,两侧交替。每次每穴注射维生素K34ml,针刺深约2~3cm,略作提插,得气注药,危重者每日2~3次,于每天上午6~9时阳阴经开穴时间作穴位注射,并配合其他治疗,用于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七)外敷药物治疗

1.癌痛散 山柰、乳香、没药、大黄、栀子、白芷、黄芩各20g,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黄柏各15g,蓖麻仁20粒。共研细末,加鸡蛋清适量,和匀成糊状,敷于散门穴,6~12小时换药一次,配合内服中药汤剂。适用于肝癌疼痛者。

2.消肿止痛膏药 龙胆草、铅丹、冰片、公丁香、雄黄、细辛各15g,生南星20g,制乳没、干蟾皮、密陀僧各30g,大黄、姜黄各50g,煅寒水石60g。各为细末,和匀。用时酌取药粉调入凡士林内,摊于纱布上,贴敷肝块部位,隔日一换。如局部出现丘疹或水疱则停止使用,待皮肤正常后再用。适用于肿块疼痛者。

3.大黄、姜黄、黄柏、皮硝、芙蓉叶各50g,天花粉100g,雄黄30g,生南星、乳香、没药、冰片各20g。共研细末,和匀水调成厚糊状,摊于油纸上,外敷肝区疼痛处,隔日一次。

其他外治药方还有许多,可参考有关书籍。

三、手术治疗

(一)外科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手术治疗是目前对早期肝癌最好的治疗方法。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1年生存率达80%以上,5年生存率达50%以上。如在术后辅以中药、化疗或免疫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另外,通过手术进行各种肝癌局部治疗(如肝动脉结扎、术中肝动脉栓塞、术中瘤内无水乙醇或其他细胞毒药物注射、液氮冷冻治疗、高功率激光气化、微波治疗等),还可通过手术为术后综合治疗创造条件(如肝动脉插管供术后化疗灌注、肝动脉内导向治疗或栓塞治疗,术中银夹定位供术后准确局部放射治疗等);对亚临床期复发与转移可予再切除。对综合治疗后缩小的肝癌行二期切除。肝癌并发症包括急诊的处理,有时也需手术配合。

(二)肝癌外科若干概念的更新

1.传统概念认为肝癌切除宜作规则性切除,但小肝癌的治疗实践表明,在伴肝硬化的情况下局部切除不仅明显提高切除率,且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取得与肝叶切除相仿甚至更好的远期疗效。

2.过去认为根治性切除后,一旦肝内复发不宜再手术,而近年来实践提示,亚临床期复发是再切除的良好对象,宜积极再切除。

3.传统概念认为,切后一旦有肺转移即属晚期,而目前认为单个肺转移灶为再手术的良好形象。

4.传统做法对不能切除肝癌视为"不治",即使肿瘤缩小亦不求进一步切除,目前认为只要肝功能尚可,技术上有切除可能者,宜积极进行二期手术切除,其疗效与小肝癌接近,即还有获得根治的希望。

5.过去认为肝癌一旦有黄疸即为手术禁忌,近年来发现肝门区肝癌压迫导致梗阻性黄疸者,如余肝较好,应采取积极治疗(如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局部外放射等),常可使黄疸消退,甚或因肿瘤明显缩小而获得切除。

(三)手术适应证

1.全身情况及心、肺、肾功能良好,能耐受手术者;

2.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

3.肝功能代偿好(A/G不倒置,胆红质在正常范围内,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50%以上,SGPT无显著异常);

4.肿瘤有切除可能或尚有进行切除以外的姑息性外科治疗的可能。

(四)手术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心、肺、肾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

3.肝功能代偿差;

4.肿瘤切除可能不大,肿瘤侵及肝门区及下腔静脉。

(五)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切除方式通常有左外肝叶、左半肝、右半肝、右三叶、中肝叶切除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有无肝硬变与轻重程度、肝功能代偿及全身情况。手术切除应力求较小的手术范围、最小的手术危险性而又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左叶肝癌可作左外叶、方叶甚或左半肝切除;而右肝癌多难耐受肝叶切除,故在周边者可作楔形切除,位表面者可作梭形切除,右叶深部者可切开肝实质再作局部切除;位于肝门区者大多只能沿肿瘤包膜剜出。肝门区肝癌不太大者目前大多已能切除。早年有时采用血流阻断低温灌注无血切肝术,这种方法复杂故已少用,亦有用常温无血切肝术者。应控制肝上与肝下方的下腔静脉并进行肝门阻断。另外,随着科学的发展,肝移植术亦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

(六)非手术切除的外科治疗

在有手术指征而探查的病例中,约60%~70%证实无法切除,在普查发现的较早期的肝癌病例中,也有30%~40%无法切除。近年来采用的非手术切除的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这一部分病人的预后。在手术探查中对这部分病人在术中可采用以下治疗:

1.肝动脉插管灌注药物(HAI) 该法可使肝脏局部有较高的药物浓度。通常静脉应用无效者经动脉灌注多有一定效果。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对此有所改进:

(1)通过解剖肝门明视下插管至患侧肝动脉支,并以美蓝核实导管放置正确位置;

(2)注意导管通畅的维护,通常可保持通畅3~6个月,个别达数年;

(3)改进灌注药物,经临床观察,提示DDP为首选药物,通常每天10mg,连用10天为一疗程,每3周可重复,至总量500mg。

(4)其他亦有用MMC、ADM、MTX等的,近年来还经肝动脉导管灌注导向治疗药物,如131I-铁蛋白抗体。

2.肝动脉结扎(HAL) 肝癌90%的血供来自肝动脉,因此,结扎或栓塞肝动脉,可导致大量肝癌细胞坏死,而正常肝组织可以耐受,且6周后侧支循环可以开通。其主要并发症为肿瘤大量坏死时引起肾功能衰竭,死亡率为10%。近年来,采用间隙阻断或采用可重新复通的栓塞剂,可以避免这类并发症。肿瘤超过全肝的70%,肝硬化严重者,不宜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3.化疗栓塞 剖腹探查时,如肿瘤不能切除,可经肝动脉注入类似丝裂霉素的缓释药物,而后再以明胶海绵将肝动脉栓塞。此法即可起到缓慢释放化疗药物于局部,达到化疗抗癌作用,又可起到肝动脉栓塞阻断积血流供应的目的,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益处。

4.肝癌灶内注射无水酒精 经过肝脏CT或B超检查以及剖腹后认为不能切除的癌肿,特别是多发的小于3cm的癌肿,采用于癌灶内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也是很好的姑息疗法。

通过上述治疗后,一部分病人可见肿瘤缩小,如有切除可能,仍应不失时机切除之。

(七)手术与中医药配合

1.术前应给予当归地黄汤加减,以滋阴补血,如肝功能异常者(SGPT、GGT显著增高)可酌情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并应用包括中药与护肝治疗。术前不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破气破血的中药,大剂量化疗亦宜避免,以避免出血或诱发肝昏迷。

2.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时,中药宜予温阳益气,健脾止血。常用当归地黄汤合桂附地黄汤加减:当归12g,生地15g,山药12g,山萸肉12g,泽泻6g,桂枝9g,炮附子10g,枸杞子15g,丹皮9g,茜草6g,仙鹤草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术后早期给予生脉散合调胃承气汤加减(人参、当归、麦冬、五味子、制大黄、枳壳、薏苡仁、仙鹤草等)。吴孟超在手术第1天经胃管注入调胃承气汤,术后50小时即排气排便。如术后脉数、苔黄、口干渴,可用生脉散。低热者用青蒿鳖甲汤和膈下逐瘀汤,并用抗生素,恢复后予以六君子汤加味,可使肝右叶切除者病情较平稳。

于尔辛、郁仁存等撰文,认为术前、术后并用中医中药治疗,可望提高手术切除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5年生存率;一般术前可用补中益气汤等健脾益气药,以增强机体应激能力,术后可用小柴胡汤等,以促进机体及肝功能的恢复,此外还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用适当的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远期疗效。

3.术后恢

参考资料:http://www.cancerotc.com.cn/liver%2Dcancer/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包含什么?对于爱茶人士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包含茶筒、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这六种茶文化中不可缺少之物怎么用呢?下面就教给大家教茶道六君子怎么用的方法。

工具材料:茶筒、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则。

茶筒

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笔筒”。其实它是盛放其他茶艺用品的一种器皿,被称为“茶筒”,也有人称之为“茶道瓶”或者是“收纳筒”。它的形状是多样的,有圆形,三角形,上面这个就是六边形。

茶夹

不懂茶但与人在茶馆喝过茶的人都会有印象,当泡茶的人需要洗杯子时,一般不会用手来拿杯子,而是用镊子一样的东西夹着杯子来洗,这种工具就叫做“茶夹”。它可以防烫而且比较卫生。当然,茶夹其实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与茶匙那样,可以夹出茶壶当中的渣叶。

茶 食

茶中的“茶食”的并不是用来舀茶水喝的,它又称“茶扒”,作用则是代替手指,去挖取茶壶中泡过了的茶叶。这样既方便又卫生。

茶则 (茶匙)

在茶道当中,有将茶从茶罐中取出放在茶壶的过程,而在置入之前,需要进行量取,“茶则”就起到了量取的作用,用它来盛茶入壶最合适。就像一个微型的簸箕,也像小型半遮型茶筒。常见的茶则是用竹制的。

茶针

在茶壶中,一般有内网也就是“蜂巢”,当内网被茶叶堵住的时候,需要用工具来进行疏通,从而保证壶内水流通畅。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茶针”。茶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拨匀放在茶壶的茶叶,让整茶至于上部,碎茶在下面。

茶漏

茶壶一般口小,怎样可以让茶叶入壶而不会掉落在壶外面呢?茶道六君子中“茶漏”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只要将茶漏放在壶口上就可以了。还有就是倒茶是过滤茶叶。

茶道六君子的材质一般是用竹木,因为其气质比较符合,比如竹制的会体现清雅的气质,木质的则是天然质感,能够融入茶香的气质。爱茶之人要了解好以上茶道六君子使用图解,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香茗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

  在茶艺中所指的“茶道六君子”是:茶筒、茶漏、茶夹、茶匙、茶针、茶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香茗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香茗茶道六君子的使用方法

  茶筒:是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勺: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茶夹: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针: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的介绍

  1、茶筒

  茶筒用于盛放“茶道六君子”中的其余五件茶具。一般为圆筒状,也有很多筒身造型各异的精美茶筒,如曲线形、葫芦形。茶筒筒身一般有雕刻图案、镂空等类型。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头。茶友们在选购茶筒时,以筒身光滑平整、线条流畅自然、雕刻精美雅致为佳。一般需特别注意有无加工不当产生的毛刺。

  2、茶漏

  顾名思义,茶漏的形状像漏斗,因此又称茶斗。若将干茶倒入壶口较小的壶具中时,为避免茶叶不慎掉落在壶外,把茶漏置于壶口,则可将干茶顺利的倒入壶中。茶漏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材,也可以用瓷或陶制成。

  3、茶夹

  茶夹外形如同镊子,有些茶友也称其为“茶镊”。茶夹是我们在泡茶过程中用得最多的,如洁具、分茶时使用,其具有防烫的功能,也能让品茶者感觉干净卫生。有时,茶夹也用于夹取壶内或盖碗内的茶叶(但不是用其取干茶哟)。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金、和银制成的茶夹。

  4、茶匙

  其形状如汤匙,所以称为“茶匙”,很多茶友也将其称为“茶勺”。主要用途是取出储茶器皿中的茶叶,并将其放入茶荷或茶壶中。在喝茶过程中,也有人用其搅动壶中茶叶,帮助茶叶受泡均匀。此外,茶匙还具有清理壶内或盖碗内的茶渣的功能。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瓷和金银制成。

  5、茶则

  茶则,也称“茶拨”。在取茶时与茶匙配合使用,将茶匙里的茶叶拨入茶荷或茶壶,拨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事茶者衡量茶叶量的一个过程,所以在事茶者眼里,茶则也是一种量器。茶则和“茶匙”有相似之处,茶则有时候也可以用来搅拌茶叶使得茶壶内茶叶受泡均匀。另外,在正规的品鉴现场,茶则可以用来将叶底挑出,供在坐者观察茶叶。中国茶圣陆羽在《茶经》认为,茶则的制作材料可以是贝类、牡蛎类,也可以是铜、铁、竹、木等材料,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竹子和木材类的。

  6、茶针

  也称为“茶通”,主要功能是疏通茶壶的蜂巢,以保持茶壶的壶嘴出水流畅。有时候,事茶者将干茶倒入壶或盖碗之后,可以用茶针调整壶内、盖碗内的茶叶,使得碎茶在下,整茶在上。有些茶友指出,“茶针”还可以用来撬普洱茶熟饼,在此,笔者申明此“茶针”非彼“茶针”,本文说的“茶针”是茶道组中通用的器具。茶针的制作材料很多,除了常见到的金银、竹木,还有一些比较珍贵材料,如象牙、牛角、羚羊角等。

  关于“六君子”的使用方法,既是茶具,那建立在事茶者需求的情况下,只有茶具发挥其作用,解决了事茶者的问题,那这件茶具方能体现其使用价值,所以,茶友们并不用拘泥于每件茶具的正确使用方式,只要使用得当,保持干净整洁,能造就和谐自然的品茶氛围就是最好的使用方法。

  至于“茶道六君子”的制作材料,并不是说材料越贵越好,笔者认为,既是茶具,那还是讲求实用性,再者,茶道讲求的就是自然宁静、平和释然的环境。因此,建议使用竹木材料的“茶道组”,一更显大气自然之美,二能营造出更好的品茶氛围。

茶道六君子分别指的是哪些?在茶道中应该怎样使用?

茶道六君子,又被称为茶艺六用,指的是茶筒、汤匙、茶漏、茶则、茶夹、茶针。

茶筒:是用于盛装茶道用具的。和大家说的茶盒是一个,更为多见的谦谦君子之一了。外观设计好似大花瓶。主要运用于盛装“茶道六君子”中的其他五个谦谦君子,一般为圆柱状,也可以设计方案成其他各种各样的样子,筒身常手工雕刻或镂空雕花出一些图案设计,具有观赏价值。

汤匙:茶匙便是因为便捷干净的取茶的一个勺子,用于把茶从茶荷中调到煮茶的用品里。外观设计好似平扁弯管的棍状器材。主要运用于将茶从茶荷拨入盖碗茶具或茶具。在大家用茶具冲调茶以后,茶通常会牢牢地装满茶具,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汤匙将茶拨出去,那样既便捷又环境卫生。

茶漏:是放进壶口有利于把茶从茶荷中放进壶中;这一基本上没多少用,就和大家倒车用汽油到车内必须用个布氏漏斗一样。茶则:是用于盛装茶,展现给饮茶者看的;这一很少讲了,便是装茶的并且让各位赏析茶外型的器材。外观设计好似汤勺。主要运用于将茶从茶叶盒导进茶荷。针对有工作经验的茶友,她们通常可以依靠茶则盛取适量的茶,因而茶则也有称重的作用哦!

茶夹:是用于夹功夫茶杯;便捷且环境卫生,由于一般功夫茶杯必须用开水消毒表明环境卫生的,恰好用茶夹取下来,环境卫生也漂亮。茶针:是一个长细的鳞片状物件,当茶具被茶阻塞是用于疏通茶壶嘴;便捷茶汤排出。外观设计好似医用镊子。温杯的情况下,依靠茶夹捡起功夫茶杯或闻香杯,一来防止烧伤,二来干净卫生。

茶艺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觉得是修养身心的一种方法,我们中国人最少在唐或唐之前,就当今世界最先将奶茶做为一种修养身心之道,那时候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风靡的休闲活动。

体虚赢瘦的人,有没有办法补身体?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体虚的食补食品和药膳食疗方:1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1.1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1.2补气虚药膳食疗方举例: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人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g,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黄芪蒸鹌鹑:黄芪6~9g,鹌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2.1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2.2补血虚药膳食疗方举例: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g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阿胶糯米粥:阿胶9g(打碎)与黑糯米 60g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3.1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3.2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甲鱼二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g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石斛河鱼;石斛6g,河鱼1条共蒸食,可滋阴。虫草老雄鸭:虫草9g与三年老雄鸭1只共煮,吃鸭肉喝汤,可补阴虚。4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4.1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4.2补阳虚药膳食疗方举例:海马童子鸡:海马9g,童子鸡1只,共蒸食,可补阳虚。韭菜白米虾:韭菜200g,白米虾(或虾仁)100g,共炒,加调味,常服食,可补阳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