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十大紫砂壶器型名称
2023-07-02 07:18:05 责编:小OO
文档


紫砂壶型大全(图谱)-紫砂壶常见经典器型分类图解 - 知乎

1. 狮子头: 壶盖为狮子头型,壶身粗大,造型生动。

2. 兔毫壶: 壶嘴如兔毫,壶盖如山脉,壶身线条流畅。

3. 柿子壶: 壶身呈柿子形,下宽上窄,有特殊的装饰纹饰。

4. 竹节壶: 壶身呈竹节形状,表面有竹纹纹饰。

5. 茄壶: 壶身呈茄形,壶盖与壶身相连,有特殊的花纹饰面。

6. 童子壶: 壶身造型似童子,面部表情逼真,非常可爱。

7. 青蛙壶: 壶盖为青蛙,壶身为竹段状,有带着大量的绿色纹饰。

8. 品相壶: 壶身造型简单,但表面的颜色经过精心打制,非常好看。

9. 玉壶: 壶身表面有玉的纹路,非常典雅高贵。

10. 蒲扇壶: 壶身呈蒲扇形状,壶盖为花朵,造型优美。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

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有西施壶、掇球壶、石瓢壶、潘壶、仿古壶、德钟壶、容天壶、笑樱壶、文旦壶、汉铎壶。

1、西施壶

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2、掇球壶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3、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

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4、潘壶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畲,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

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5、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6、德钟壶

容量:180cc,原矿底槽青,也有不带刻绘的。底糟青名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

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糟青”名之。

7、容天壶

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

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8、笑樱壶

笑樱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流传甚广,皆因其张力十足,为人所喜爱。看外表也许你会觉得平淡无奇,但由于形体轮廓,结构比例,尺度的细部处理安排得当,恰如其分。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

笑樱壶以交融而又谐调之态漫流的几种色彩,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内质。

9、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10、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

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

1、供春壶

供春壶的问世,影响了几代紫砂艺人的追逐和发扬,散发无穷的艺术魅力。此壶相传是紫砂鼻祖供春所作,但如今普遍认为是清制壶高手黄玉麟创制,以树瘿为形,成为紫砂花器中的典范之作。

2、石瓢壶

石瓢壶最早由陈曼生设计制作,往后由历代文人参与设计,演变亦有多种,子冶石瓢、景舟石瓢、心舟石瓢、汉棠石瓢等等。此壶号称跌不破的形,以俊挺的器形,爽利的出水赢得了无数用壶之人的喜爱。

3、西施壶

壶型最早为明代壶艺大师徐有泉所作,名为“西施乳壶”。后人嫌“西施乳”不雅,改名为“西施壶”此壶以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为名,在近当代成为圆器中最为受欢迎的壶式之一,珠圆玉润小巧可爱。

4、秦权壶

秦权壶,顾名思义,便是摹秦代之权为形制作的紫砂壶。此壶以秦时衡具为形设计,有着历史的传承之感,同时壶型庄重大气,有秦一扫六合的气度,极有韵味。

5、德钟壶

德钟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光素造型砂壶中的佳器之一,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代宫廷繁缛习气。此壶乃是由紫砂巨匠邵大亨创制,顾景舟先生曾说此壶可见端庄之韵,使人心生宁静,端庄大方,沉稳敦厚。

6、仿古壶

仿古壶,是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之一,最初应为“仿鼔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壶体是仿照鼔型而作,后人仿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表达对前辈大师的追慕之情。此壶与西施、石瓢并称为三大经典,各紫砂大家皆制过此壶式,又衍伸出仿古如意等器形,更是受到很多壶友追捧。

7、鱼化龙

鱼化龙是紫砂壶中传统的经典名款,将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融入紫砂艺术。在波涛汹涌间,塑出鱼跃龙舞,丰神袭人,寓意金榜题名、吉庆高升,深受人们喜爱。此壶从清时被创制以来便广受喜爱,不仅外观精美霸气,其寓意更是上佳,鱼跃化龙是传统的中国寓言故事。

8、井栏壶

此壶以中国传统的石井栏为形设计,更是赫赫有名的曼生壶之一,散发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魅力。井栏壶是传统款式之一,仿水井石栏圈的形式所制。可分为高井栏、矮(低)井栏和方井栏(六方、八方),但于壶的整体形式却没什么大的改变。

9、水平壶

此壶为朱泥小品壶之一,水平壶亦是经典中的经典,南方一代更是以此壶作为功夫茶的必备壶式。

10、掇球壶

此壶式乃是程寿珍的代表之作,是光器中将几何的圆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了制壶艺人的精湛技艺。掇球壶,壶中最具特色的一款经典紫砂壶形之一。壶身是一个大球,壶流一弯半,其口小根大,壶盖是半个球,而壶嘴及壶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壶。

紫砂壶排行榜

紫砂壶历史悠久,壶型繁多,其中有十把壶被称为“中国紫砂十大历史名壶”,这十把壶分别是:供春壶、仿古壶、石瓢壶、掇球壶、鱼化龙壶、井栏壶、风卷葵壶、梅报春壶、提壁壶、一捆竹壶。

1、供春壶

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的制壶名艺人“供春”所创。“供春”是中国紫砂文化的开创者,还被称为“紫砂壶陶始祖”,而他做的“供春壶”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壶。细看供春壶,不难看出,这把壶是仿照大银杏树的树瘿所做,造型别致,紫砂色。现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2、仿古壶

经典紫砂壶型之一,是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邵大亨所传,仿古本意仿鼓,细看壶身便知,上收下敛,中间鼓腹,如一扁鼓。不知什么时候,“仿鼓”成为了“仿古”,可能是后人仿制“仿古壶”,成为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3、石瓢壶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壶之经典,是其他器型无法媲美的。石瓢样式很多,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高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为陈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陈曼生善于制壶,还是当代书画家、篆刻家,以至于他做的壶欣赏和收藏极高,在紫砂艺术界造诣极高。

4、掇球壶

原型为“莲子壶”,创始人是名家邵大亨,经后人揣摩,又制出友廷掇球、寿珍掇球。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内,陈列着这三种样式的掇球壶,它们代表的是三位名匠大师,也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种风格。

5、鱼化龙壶

此壶将鱼、龙、云的元素与壶身融合,也叫“龙壶”“鱼龙戏浪壶”,是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所创。直至清代道光、咸丰时期,名家邵大亨精心设计,才得到如今的“鱼化龙壶”,成为了后人争相模仿的壶型,特别是近代紫砂名家范大生,现当代紫砂名家朱可心、汪寅仙、何道洪等都制作出精美的“鱼化龙壶”,使这一经典壶型得以延续和发展。

6、井栏壶

井栏壶是陈曼生首创壶型,属曼生壶系列之一。井栏原型来自民间的井栏,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从下而上垒成,用来保护井壁使其不塌陷,而凸出地表的则是井栏。一日,曼生的丫环在井边弯腰取水,曼生以此景激发灵感,作“井栏壶”,寓意学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唯不停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7、风卷葵壶

此壶是清代杨凤年制造,杨凤年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杨彭年的胞妹,擅长花货。风卷葵壶属经典花货,是花器中的圣物,以风卷葵花入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8、梅报春壶

此壶的作者是“花货巨匠”朱可心,他善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而这把“梅报春壶”是朱可心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以梅花报春为题,运用雕镂、捏塑的装饰手法,以泥绘画,生动展现了梅花及树枝之态;而梅花有着迎春报喜、平安吉祥的寓意,是很多玩壶人都喜欢的壶型,百看不厌,越看越爱。

9、提壁壶

“壶艺泰斗”顾景舟所传之壶,此壶因盖面恰似一玉璧而得名。只见壶体呈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微曲线造型,是当代紫砂茗壶之一。顾老此生作品并不多,此作是顾氏毕生的经典之作,前后花了数十年,曾经多次制作、修改壶器造型,泥料选用70年代上乘紫砂原料特拼而成,说是国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10、龙头一捆竹壶

是邵大亨创制,器身造型以六十四根细竹围成,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四周有四个腹部伸出的八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壶盖内钤“大享”阳文楷书瓜子形印。

紫砂壶108种壶型名称

紫砂壶108种壶型名称:莲子壶、掇球壶、仿古壶、水平壶、宫灯壶、金杯壶、一粒珠、寿星壶、壶、虚扁壶、周盘壶、集玉壶、均玉壶、扁石壶、线圆壶、碗灯壶、合欢壶、汉扁壶、柱础壶、石瓢壶、横云壶、台笠壶、君德壶等等。如下:

1、莲子壶(掇只壶)。

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为“罐”状、直口、垂肩、圈足、鼓腹长圆身、盖面略鼓、整体形似一颗莲子。

2、掇球壶。

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

3、仿古壶(仿鼓壶、扁圆壶、扁腹壶)。

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

4、水平壶。

水平壶是紫砂壶名称,容量在一百六十毫升左右的可泡工夫茶的小壶均称“水平壶”。壶浸在水中时能保持水平状,故在制壶坯时不仅壶嘴和壶把要协调,重量也要均衡一致。故叫“水平壶”。

5、集玉壶。

壶身呈圆柱形 ,身筒饱满,轮廓清晰,重心沉稳,给人以庄重之感。壶身中间以凹凸线分界束腰,状如两块大玉璧叠合而成,嵌盖形似圆璧,拱形桥钮如同一条小龙,腾空而起,壶钮饰以圆环,极具动感 。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紫砂柿蒂扁圆壶、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玉麟款树瘿壶、提梁壶、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仿钧天蓝釉凫式壶、描金彩绘天鸡尊、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1、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壶直口,略呈长方形。雍正年间,紫砂泥色的内蕴之美受到皇帝的青睐,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茗壶、茶叶罐代表了雍正的审美品味。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

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使用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造型大气,构图饱满,描金漆画精美异常,富丽堂皇,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是故宫博物院仅存的雍正朝紫砂胎描金彩绘壶。

2、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

明代紫砂茶器属初创阶段,进入宫廷的紫砂壶都是作为内胎使用的。旧藏时大彬款识的紫砂雕漆四方壶,是全世界仅有的传世珍宝。里外挂釉的宜均制品明中期以后也相当盛行,其中的上乘之作成为宫廷的高档陈设瓷。

3、紫砂柿蒂扁圆壶

相对于其他的名壶来说,这个紫砂柿蒂扁圆壶,略显“调皮”。其完美的弧线设计中,也透露着硬型的棱边设计,使得壶看起来,不至于呆板,或者过于“圆滑”,完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

4、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瓷器装饰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奢靡绮丽的风气,宫廷紫砂器也深受影响,紫砂胎加彩极为盛行。此壶藏有一对,塬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精品。

5、玉麟款树瘿壶

玉麟款树瘿壶,壶身上纹理很模煳,像树皮,也像是动物的鳞片。总体来说,其造型还是比较奇特,比较个性一些,虽然谈不上华丽,典雅。但是仍是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6、提梁壶

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叁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质地细润。

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清中期以后,提梁壶多由单提梁改为双提梁,既增加了壶的稳定性,又体现出壶形的美观。

7、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

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做工很考究,特殊的设计,不管是手提式茶及茶炉,还是六方壶,都有自己的特点。方圆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将古代的那种“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思想结合的很到位,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8、仿钧天蓝釉凫式壶

康熙朝造办处尝试在素坯的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创烧了一批精美的紫砂珐琅彩茗壶。一件珐琅彩紫砂壶残器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色和画功均出自于宫廷,弥足珍贵。雍正皇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特有的天然色泽,将陶泥的自然之美发展到极至。

这些素雅的凸花茶具代表了雍正宫廷紫砂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茶具情有独钟。这些成对烧制的乾隆御题诗烹茶图茗壶、茶叶罐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是乾隆七年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烧的御用茶具。

9、描金彩绘天鸡尊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10、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乾隆帝喜茶,爱茶,而特制茶器、摆排茶宴,以群臣赋诗联句,风雅宫廷。拍品即为乾隆帝于正月吉日选松实、梅英、佛手叁种,沃雪烹茶,制叁清茶,于重华宫举行茶宴用器。据《乾隆记事》文件记载可知,此茶碗出自乾隆十一年谕旨设计。

其制作讲究,刻绘精细,赏心悦目,表现极高工艺水平,为典型乾隆雕漆精品。

紫砂十大名壶

紫砂壶界的十大名壶你都了解吗?每把壶的作者都是响当当的大师!

历代传统紫砂壶器型

这十大壶型包括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壁、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报春、风卷葵等。

自明以始,自清以盛,紫砂壶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器型何止万千,其中的经典器型少则逾百,这十大评的虽也实至名归,但也难免沧海遗珠之嫌。一般选紫砂壶都会上 壶史名录, 鉴定紫砂壶我们是砖业的。

紫砂壶器型名称大全

紫砂壶器型名称有圆器、方器、花塑、筋纹器、提梁等。

1、圆器

紫砂圆器造型变化丰富,古有“圆不一相”之说。紫砂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圆,要求有变化,要求于肩、腹、足、盖、底、嘴、把等过渡处见骨,见肉,骨肉均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

2、方器

方壶讲究“方中寓圆”,合理把握好线与角、线与面的关系,制作工艺要求线面挺括、轮廓线分明、口盖平整、吻合严密、比例精确,口盖严密平整,嘴、把均势统一,可随意置换壶盖方向,整体端庄稳重。

3、花塑器

花器是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鸟兽虫鱼的造型,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紫砂器皿造型。这种壶的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而风格“潇洒”,生动形象。

4、筋纹器

筋纹器依据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提炼加工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可纵横变化分割,亦可作回旋处理,其口盖须能互相置换,平整和缝,且壶内、盖内与壶外筋纹一致,筋纹凹凸有致,规范整齐,要求纹饰通体自钮顶至心贯气如一,整齐、秀美、明快并富有节奏感。

5、提梁

提梁是一种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主要分为素式和花式两种,素式提梁通常用于简单造型的光器壶,花式提梁常见用于生活中自然仿真器。还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硬提梁,另一种是软提梁提梁的形式感强,由于壶体与提梁,虚实对比分明,造型优美,别具情趣。

紫砂壶的种类和名称

紫砂壶按照工艺可以分为光身壶、花果壶、筋纹壶、方壶、陶艺装饰壶五大类。还可以按照造型分可以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和筋纹型体。紫砂壶比较常见的有西施壶 、掇球壶 、石瓢壶 、潘壶、仿古壶 、德钟壶 、容天壶 、笑樱壶、文旦壶 、汉铎壶、汉扁壶。

相关信息:

紫砂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具有监赏价值的艺术品。它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内在的价值则是美的艺术品。紫砂壶艺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

凡几百年间,紫砂工艺经历无数兴废衰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热潮。紫砂壶的美在於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於一体。

紫砂泥是红泥(朱砂泥)、紫泥、团山泥(本山绿泥呈米)的总称。这三种泥由於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妙不可思。

紫砂泥色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浓淡,紫又有深浅,黄则富有变化;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沈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诸色等。

紫砂壶的种类和名称有哪些?

1、虚扁壶

“虚扁”自明末即有,散见于各大紫砂典籍图谱。此壶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名家加以临摹再创作,佳构不绝。

“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半月壶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3、井栏壶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4、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5、水平壶

在明之中期盛行品茶,故小壶开始得以流行,不过,水平壶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容量很小,是中国广东、福建一带喝“功夫茶”的器具,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市场。

因为喝"功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叶泡出来,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最著名为惠孟臣水平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