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北静王强娶林黛玉
2023-07-02 07:01:39 责编:小OO
文档


这个想法不太正确。首先,《红楼梦》中没有北静王这个角色。其次,林黛玉是小说中一个虚构的人物,她不是真实存在的人,也不可能被娶。再者,小说中的婚姻关系是非常复杂和特殊的,强行将某些角色娶在一起可能会扭曲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因此,这个想法并不适合《红楼梦》这个作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北静王求娶林黛玉,宝玉为何成了大媒人?

如果说北静王真的与黛玉会有交集,除了那些象征婚姻缘分的宝玉转赠的东西以外,宝玉个人也会是那个穿针引线的大媒人。若是说宝玉是北静王求娶黛玉的大媒人,肯定会遭到不同的质疑。当然这样说也是有依据的,那要从宝玉将大观园诗社中的闺阁诗歌传抄出去说起。

原文如下: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儿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是真心叹服?他们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问道:“这是真话么?”宝玉笑道:“说谎的是那架上鹦哥。”黛玉探春听说,都道:“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宝玉道:“这怕什么?古来闺阁中笔墨不要传出去,如今也没人知道呢。”

从这段话中我们得出了两个信息,一个就是宝玉将大家在大观园诗社中的诗歌外传,而且外头看到的人还非常的喜欢和欣赏。另一个就是探春和黛玉觉得宝玉不该把这样很私密的东西传出去,尤其是闺阁中的诗歌,在当时的社会,那是不被允许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疑问,那些外头的清客相公们读到了黛玉诗,会不会继续传抄下去,直到被北静王读到。从北静王对宝玉的欣赏来看,他不仅是一位特别爱才的王爷,更是一个十分正直的王爷。

话说这位十分爱才的王爷看到黛玉的诗,尤其是写这首诗歌的还是一位绝色美女,他会怎么想,若是这位绝色美女还待字闺中,他肯定愿意留在自己的身边,能够常常的看到。既如此,他会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搞清楚这位才情出众的才女到底来自那里,一旦知道了归宿所在,前去求亲也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这个前提是北静王不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若是知道,以他与宝玉的交情,还有他一代贤王的名声,不会去做夺人所爱的恶事。北静王若是有机会去求娶黛玉,那一定是因为喜欢和不知情才会去的。

以北静王的身份地位,如果他要到贾府去提亲,贾母即便是一万个不愿意,也要笑着谢恩,王夫人自然是十二分的没有意见,贾政更不会拒绝。这里面只有两个人是最痛苦的,那就是宝玉和黛玉,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黛玉死了,宝玉会娶宝钗,若是黛玉不能嫁宝玉,而被嫁北静王,相信她会以死来成全自己的爱情,这就是区别。

作家西岭雪在她的书中安排了北静王求娶黛玉的细节,其中就提到了那个金贵的鱼缸,当时贾母觉得事情比较突然又有些严重。北静王与贾府虽是世交,但黛玉的生日却送来了这样贵重的礼物,摆明了就是提亲,因没有明说,贾母也只能装糊涂。结果宝玉为了救巧姐,砸坏了那个金贵的鱼缸,彻底惹了大祸。宝玉去北静王府请罪,却被留下,当时贾府人心惶惶,黛玉的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或许这一刻只有她才能救回宝玉,可还没有等她去,宝玉就回来了。

作者这样安排,一来交代了北静王对黛玉的爱慕,二来也写了北静王对宝黛感情的不知情,一旦知道就放回了宝玉,成全了宝黛,也顾全了北静王贤王的名声。

为何北静王想迎娶林黛玉?

北静王想迎娶林黛玉。

林黛玉和北静王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有三处暗示。一处是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鹡鸰香念珠,被贾宝玉送过林黛玉;二处是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蓑衣斗笠,被贾宝玉送过林黛玉;三处是林黛玉“潇湘妃子”的称号,说明她是一位王妃,极有可能暗示她嫁给了北静王。

因为红楼未完,林黛玉的结局历来被猜测纷纷,似乎有无限种可能。那么,林黛玉是不是真的嫁给了北静王呢?

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根据前八十回给出的多处明示暗示,我们能确定袭人最终是嫁给了蒋玉菡的。其中有一件物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冯紫英家宴上,贾宝玉邂逅了蒋玉菡并一见如故,当下两人就互换了汗巾子以表示亲近,蒋玉菡把北静王送给他的茜香罗赠给了贾宝玉。而贾宝玉把袭人送给他的松花汗巾送给了蒋玉菡。

回到怡红院后,因袭人嫌贾宝玉把自己的松花汗巾赠予别人,贾宝玉便将茜香罗转赠给了花袭人。袭人虽然并不想要,但次日醒来时,茜香罗已经系在了她的腰上,而她的处理方式是:扔进了箱底。

在这段姻缘中,贾宝玉无意间充当了媒人这一角色,蒋玉菡的茜香罗和袭人的松花汗巾互换主人,也似乎是作者特意设定的暗喻桥段。

贾宝玉两次把北静王的物品转赠给林黛玉,似乎也证实了林黛玉与北静王之间存在非同一般的关系。结合前八十回原文剧情推测,林黛玉确实也有嫁给北静王的可能。

北静王为什么只娶林黛玉

北静王为什么只娶林黛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林黛玉和北静王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原著中有三处暗示:一是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__香念珠,被贾宝玉送过林黛玉;二是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蓑衣斗笠,被贾宝玉送过林黛玉;三是林黛玉“潇湘妃子”的称号,说明她是一位王妃,极有可能暗示她嫁给了北静王。

大观园的菊花诗是林黛玉夺魁,宝玉把黛玉的三首菊花诗抄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扇子上,并带到外面给人看了,宝玉还说别人夸这诗写得好。这个“别人”很可能就是北静王。因为在书中,宝玉和北静王是来往比较多的,私下的感情也很好。从北静王的角度来说,他也不太可能知道宝玉和黛玉已经心意相通,因为古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时黛玉已经亭亭玉立,和贾雨村遇上,怎么着也得拜见一下自己的启蒙老师吧,所以贾雨村是见过了长大后的林黛玉,这为他做媒人打下了一个基础。

宝玉与北静王爷的关系这么好,在北静王面前提起过黛玉也很正常,所以北静王应该知道黛玉的存在,对她的性情、才华也有所了解。宝玉与黛玉虽然有很深的感情,但宝黛终不得如愿是已定的事实,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林黛玉为什么会嫁给北静王?为什么还要贾宝玉做媒人?

红楼梦可能看的人没有西游记那么多,但是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但需要慢慢体会才能明白的。有很多情节可能看第一遍的时候看不明白,需要反复的观看思考。其中有一个贾宝玉做媒人让林黛玉嫁给北静王的情节,到底为什么这么写这么演呢,其实是有用意的。

林黛玉在大观园一起作诗的时候夺魁,贾宝玉便把林妹妹的诗写在了扇子上。自家妹妹写的诗,当然要给外人好好看看炫耀一番,而贾宝玉和北静王的关系也非常好,北静王不可能在宝玉嘴里没有听过黛玉。在平常两个人多多少少的聊天中,北静王对林黛玉的才情肯定也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在那个封建传统的社会中,北静王可能没有感觉出宝玉与黛玉的情意。反倒北静王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心生好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其中贾宝玉还送给过林黛玉北静王的珠子,因为那颗珠子好看又富贵,宝玉想以此讨好林妹妹。但是没想到的是,黛玉看出了这不是宝玉的,就扔掉了珠子。

不管是这件事还是其他的情节,都可见黛玉对宝玉的感情其实是非常深的,也非常了解宝玉。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始终没有好的发展,最后的结果也是令人痛惜。尽管两个人心意相通,但是也少不了其他人的阻挡。宝玉其实也并不是可以坚持自己的人,最后无奈也没有和林黛玉一起坚持。

红楼梦中并没有写黛玉要嫁给北静王,也没有写宝玉从中做了煤。虽然是根据小说中的情节读者推断出的,但是确实是不无道理的。

北静王为什么接走林黛玉

北静王对林黛玉有好感。

说起北静王的时候,林黛玉总有一种看不起的感觉,也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从何而来,说不定是因为林黛玉的才气太重,所以对于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

而北静王当时送给了林黛玉一件礼物,很可能是因为北静王对林黛玉有所好感,只不过这段感情在最后没有得到回应,所以也就随风而去了。

在红楼梦中对于这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交集描写的并不多,所以可以看出这两个人是肯定不会发生什么故事的,之间的关系也仅仅处在普通朋友上面,甚至连普通朋友都不是,毕竟林黛玉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女性,对于一般的人,林黛玉根本就看不上眼。

北静王与林黛玉的婚姻有关:

《红楼梦》贾母将自己一手抚养长大的元春送进宫,原本就是为了贾府的将来打算。却不想元春虽然封妃,但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给贾府惹来了一群上门打秋风的太监。这就意味着贾府在危难之际,元春只能束手无策。

这种情况下,贾母只能以牺牲贾府其他女孩子的婚姻为代价,为贾府寻求新的依靠。贾府中女孩子中,才貌最出色的要属林黛玉。贾府有来往的皇亲国戚中,关系最亲密且最尊贵的要算北静王了。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当贾府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困境时,贾母为了解除贾府的危机,以牺牲林黛玉的幸福为代价与北静王进行了联姻。

黛玉在红楼中的结局,是嫁给了北静王吗?

《红楼梦》里的女儿,大多难逃“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厄运,然而相较起来,林黛玉的悲剧总要更牵动人心。这位五岁失怙、六岁投奔祖母、一腔深情尽付宝玉的贵族才女,最终却落个“泪尽而亡”的结局,临终之时,宝玉都没能在她身边。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红楼未完,所以林黛玉的的结局历来被猜测纷纷,似乎有了无限种可能,而在许多读者眼中,林黛玉的结局是嫁给了北静王。

持有这种观点的红迷,大多因为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不仅间接性和北静王发生过两次关系,就连她的住所,也曾被称为“有凤来仪”,种种细节都在暗示,林黛玉最终成为王妃。

然而,这样的猜测有没有道理?我个人认为,这更像是一厢情愿,不信我们往下看。

所谓的林黛玉和北静王产生交集,是鹡鸰串事件和斗笠事件。

在给秦可卿送殡路上,贾宝玉初次邂逅北静王,两人相见恨晚,寒暄过后,北静王直接从手腕卸下了一串珠鹡鸰珠串,谓之皇帝亲赠。转赠了贾宝玉。

贾宝玉视若珍宝,回去后珍藏起来,等着林黛玉从姑苏回来后,赠送与她。不想手串刚被珍重地放出来,林黛玉却掷而不取: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贾宝玉只得收回,此事到此为止。

到了第四十五回,贾宝玉雨夜探望黛玉,穿的一身斗笠精细别致,黛玉见后连声赞叹,问是哪儿得的,贾宝玉得意告知,乃北静王所赠,若是喜欢,改日再要一副送你。林黛玉听后忙拒绝:

“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除了林黛玉,贾宝玉还曾将他们之物转赠另一个人,那就是茜香罗一事。

话说贾宝玉在冯紫英家宴上邂逅了蒋玉菡,两人一见如故,当下就互换了汗巾,蒋玉菡的赠给宝玉的是北静王前儿刚送给他的茜香罗,系上肌肤生香。而贾宝玉送给蒋玉菡的,是袭人送给他的松花汗巾。

回到怡红院后,贾宝玉便将茜香罗转赠了花袭人,次日花袭人醒来时,茜香罗已经系在了她的腰上,而她的处理方式是:扔进了箱底。

根据前八十回给出的多处明示暗示,我们可以确定花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而贾宝玉在这段姻缘中不知不觉扮演了媒婆的角色。

问题来了,贾宝玉将蒋玉菡之礼转赠花袭人,最终花袭人嫁了蒋玉菡。那么,他将北静王之物转赠林黛玉,是否意味着林黛玉最终嫁给北静王?

答案是:否!

原因在这几次的转赠过程中,当事人出现不同的行为。

第一个不同的是:花袭人接受了贾宝玉的转赠;而林黛玉则两次拒绝贾宝玉的转赠。

第二个不同的是:在转赠蒋玉菡礼物之前,贾宝玉将花袭人之物送给了蒋玉菡,由此,蒋玉菡和花袭人之间完成了互赠礼物的情节;而北静王呢?根本没机会碰到林黛玉的东西。

所以事实只能是,接受蒋玉菡礼物,并给蒋玉菡送货礼物的花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而拒绝北静王礼物的林黛玉,后来却拒绝了北静王。

是的,虽然没有嫁给北静王,但是不可否认,作者埋下了这么多的伏笔,注定佚稿中,北静王会和林黛玉产生纠葛。这种纠葛就是北静王求娶林黛玉。

至于北静王如何得知林黛玉此人,又是如何求娶的,因为与此主题相去甚远,也因为之前我们多次详细推测过,所以这里就不赘言了。

哪位要问了,如果林黛玉不是王妃,那她潇湘馆别名“有凤来仪”怎么解释?

没错,“凤”一词,是神鸟,多被用于代表尊贵的帝王。而更多时候,是指凤凰,凤凰则指王妃?

而林黛玉的住所被冠之“有凤来仪”,似乎暗指林黛玉就是一位妃子,加上其别号“潇湘妃子”,似乎意味着林黛玉会嫁一个王级的人物。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别急,在《红楼梦》里,“有凤来仪”的解释,绝非仅此而已。

文本中,关于潇湘馆为何会题“有凤来仪”四字,作者通过贾宝玉之口给出了解释:

“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

贾元春游幸大观园,第一处就是潇湘馆,这时,潇湘馆的“凤”,就成为了贾元春这只名副其实的凤凰。

其次,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源于其爱哭,探春笑称“将来她哭林姐夫去”,为此取了这么个别号。我们知道,能让林黛玉哭的人,只有贾宝玉一人,这是她前世许下的诺言。所以这个“林姐夫”,就是贾宝玉。

值得一提的是,贾宝玉也曾被称为“凤凰”,结合“有凤来仪”来看,就是爱慕的人来临的意思嘛。

最后一层,在《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句明确预示了林黛玉是清清白白死去的。如果她嫁了北静王,能以死守住贞洁吗?那不仅是她本身,贾家都要被连累。以作者的笔墨,写不出这么狗血的剧情。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纵观全书,除了贾宝玉,作者不曾描写过她与某位男子相处的场景,即便是老师贾雨村护送其上京,表兄贾琏护送其下扬州,那长长的一段路程,他们必然有所接触,可是却没有一字相关,为何?因为林黛玉是仙子啊,她此生下凡只会与贾宝玉一个男子产生瓜葛,其他一概不入她眼,连说话都嫌被玷污。

如此被作者爱惜的林黛玉,又怎么会临了临了跟了北静王呢?她与北静王的关系,最多是在其求娶时,无助绝望中泪尽而亡罢了。

红楼梦林黛玉嫁给谁了?林黛玉嫁给北静王了吗?

林黛玉嫁给北静王

从古至今,很多人研究《红楼梦》,曹雪芹留下的前八十回故事引人遐想,从此也衍生出很多研究《红楼梦》的学派,在不同的人眼中,故事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后来,高鹗补上的后四十回广为流传,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结局。有人则猜测,后来林黛玉嫁给北静王了。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在贾宝玉心中,这个从小就一处玩耍的妹妹,和其他姐妹似乎是不一样的。只可惜,他们之间朦胧的爱情最后还是被长辈们扼杀于无形之中。林黛玉才思敏捷,貌如桃花,是不可多得的美人儿。相传,她前世是一棵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决定今生用所有眼泪偿还,所有才那么爱哭鼻子。

北静王是当今皇上的弟弟,原名水溶,被封为北静王。他虽然贵为皇室血统,但是为人谦和,从来不以位压人。因为祖上是世交,并且他和年龄相当的宝玉相互钦佩,彼此欣赏,所以二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北静王还曾将皇上赠与他的鹡鸰念珠转赠与宝玉,后来宝玉将念珠又送给了林黛玉,想来那是黛玉和王爷就结下了渊源,或许曹雪芹在此就是暗示,日后林黛玉嫁给北静王。

诚然,比起林黛玉香消玉殒,林黛玉嫁给北静王这一结局少了几分凄惨,多了几分温情。温柔如北静王,应该会使玻璃心的林黛玉幸福吧。

林黛玉与北静王结局

在广为流传的《红楼梦》版本中,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潇湘妃子林黛玉难逃最后香消玉殒的结局。而赠与宝玉鹡鸰念珠的北静王,在解救了荣国府的危机后再没有出现过,或许他妻妾成群,过着平凡王爷的生活。但是,民间流传的另一版本的《红楼梦》将林黛玉与北静王结局改写,成就一段佳话。

林黛玉和北静王各自的结局或凄惨或平淡,看惯大团圆结局的广大中国观众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还好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结局还未写定。折中的办法就是将林黛玉与北静王结局合在一起,两个同样落魄的人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通过林黛玉与北静王结局来看,最后林黛玉嫁给了北静王为妾。想来也是啊,贵为王爷的北静王肯定从小就成亲有了家室,到认识林黛玉的时候,估计他早已妻妾成群。所以,纵然林黛玉才貌双全,家世显赫,也只能委身嫁作妾室。不过,北静王为了她置妻妾于不顾。

相传,他们像西施和范蠡那样,泛舟湖上,吟诗作曲,潇洒自得,简直比神仙还快活。比起孩子气的贾宝玉,儒雅的北静王更适合林黛玉,他善良体贴,更懂得心疼人。把一生的眼泪都偿还给宝玉的黛玉,自此再也不会流泪了吧,浅笑梨涡,明眸中自此只容得下一个人,那就是伴她一生的北静王。神仙般悠然自得的生活,飘之水中,悠然水上,林黛玉也终于做了回真正的潇湘妃子。

北静王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你要问北静王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其实是这俩人唯一的接触便是,北静王路祭秦可卿碰上贾宝玉,然后送了宝玉一串香珠。宝玉回家又转送黛玉,被黛玉拒绝。除了这一点俩人是没有关系的。

《红楼梦》后三十回合,曹雪芹似乎有意要撮合林黛玉和北静王,竟让林黛玉和北静王之间多了些暧昧不清的元素。这样看来北静王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似乎让人有点雾里看花了。众所周知,北静王是一代王爷,其气度不凡,就连宝玉见了也不得不服。而林黛玉呢,惜花之人。本身又如同花朵一般的女子,将这两人放在一起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红楼梦》里讲黛玉不是病死,而是相思而死。这个相思的对象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贾宝玉。那既然这个林黛玉心心念念的都是贾宝玉,又怎么会和八竿子打不着的北静王有什么关系呢?硬要把他们扯在一起恐怕只是读者的意淫罢了。后面说到林黛玉死的那天,宝玉回家通报说北静王的爱妾没了,北静王哭的好惨。这一段中曹雪芹在原著中只是草草带过,然而就有人把北静王的爱妾联想成林黛玉,而揣测两者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个巧合而已。北静王和林黛玉唯一的联系便只是那串香珠,除此以外怕是两个连面都没见过的人了。

北静王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说到这里仿佛就已经很清楚了。自古英雄配美人,大家只是把这个美好的愿望投射在这两个原型上罢了,其实两人本是没什么关系的。本是虚构的人物,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把。

林黛玉最终嫁给谁做小妾了?

《红楼梦》林黛玉最终结局:嫁给北静王做小妾。

《红楼梦》由于后四十回的缺失,导致书中很多人物的结局变得模糊迷离,尤其是女主林黛玉的结局,受到众多论者的讨论。

目前主要有这么几种猜测:第一种,林黛玉早早夭逝,死在贾宝玉成亲之前;第二种,贾母、王熙凤等人偷行调包计,林黛玉在金玉大婚之夜溘然长逝,即高鹗续写结局;第三种,则认为林黛玉沦为贾府联结北静王府的工具,最终嫁给了北静王水溶为侧妃,其后泪尽而亡。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曹雪芹的哪三点构思证明,林黛玉并没有被迫嫁给北静王?

希望林黛玉有个好的归宿,这是很多黛玉迷们的愿望,但这并不是曹雪芹写这本小说的目的。林黛玉嫁给北静王,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北静王在小说中的意义

北静王的原型根据刘心武老师的追索,有乾隆的第六子永瑢的影子。北静王的名字叫水溶,与永瑢很接近,也符合谐音命名的特点。

但是永瑢的年龄与曹雪芹相差比较大,倒是康熙的第二十一子允禧与曹雪芹相近,而永瑢后来在乾隆年间过继给了允禧为孙。允禧比雍正小三十三岁,他无心权力,能诗善赋,能书擅画,很可能私下与曹雪芹有交情。

因此,北静王的原型水溶很可能是允禧和永瑢的融合,而能被曹雪芹写入小说的人物,有三类,一类是被作者崇拜的人,一类是被作者唾弃的人,还有一类便是被命运左右的人。

这三类人,我们在小说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北静王就是曹雪芹所崇拜的人,有人把他称为贾宝玉的精神领袖。年轻有为,有着自己评判世人的独特价值观。

第二类,我们从作者的谐音命名上可以看出来,比如卜世仁、单聘仁、戴权等。第三类便是无法掌握命运的人,比如甄英莲、冯渊、元迎探惜(原应叹息)等人。

曹雪芹将现实中对允禧和永瑢的感情融入到了小说中,红学界一向认可红楼为曹雪芹的自传小说,并且将曹雪芹当作贾宝玉的原型。

小说中的北静王经常在私下召集一些兴趣相投的人到府上开坐谈会,那么在现实中,很有可能曹雪芹在现实中也经常被允禧请到府上与志趣相投的人开坐谈会,自然也就和永瑢也熟悉了起来。

所以,从原型追溯这个角度上看,北静王的存在更多的是为贾宝玉准备的,而不是为林黛玉量身订作的对象。

不符合木石同盟传说构想

小说在开篇便是两个神话传说,女娲补天被遗弃的大石一心要去繁华之地走一遭。这个神话是为贾宝玉准备的,它不仅赋予了宝玉石性的性格,而且为贾宝玉的结局作了铺垫,从哪里来还回到那里去。

另一个神话便是木石同盟,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恩怨故事。知恩图报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曹雪芹也把这种中国元素运用到了小说中,自创了一个传说,以泪报恩,泪尽而亡,多么美丽的一个传说,但它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

在这个传说当中,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的仙草不止绛珠一颗,但唯有绛珠仙草吵着要报恩,一厢情愿的追逐,换来的是伤痕累累。这中间涉及到的人物只有神瑛和绛珠,没有第三个人,而且传说的结局也是注定的,以绛珠仙草泪尽而结束她的人间之旅,同样也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贾宝玉有诸多的人间俗缘,但林黛玉身上没有。在贾宝玉的身上有两个神话加持,所以,我们看到贾宝玉在小说中的角色比林黛玉要复杂,他面临的人生境遇是全方位的,矛盾也是全面的。他要面对男权的各种挑战,也要面对婚姻的压力。而林黛玉则不然,她面临的矛盾是单一的,她的人间之旅皆为还泪而来。

当她的爱情失败后,也是她泪尽而归的时间,因此,从小说原始的神话传说来看,林黛玉不可能嫁给北静王。

林黛玉和北静王在小说中的交集

在小说的情节设置上,林黛玉和北静王并没有见过面,有过交集的情节也只有两处。

第一处,第16回,北静王送了贾宝玉一串御赐的鹡鸰香念珠,宝玉认为这是一件贵重的礼物,刚好黛玉回京,他便把此物转送黛玉,谁知黛玉不仅不要,而且还把它扔了,还骂道“什么臭男人拿 过的,我不要他。”

黛玉对权势的厌恶比宝玉还要甚,她的一生都与权势没有关系,秉持着“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理念,她口中所骂的臭男人,既是对权势的厌恶,又是对宝玉以外男人的拒绝。

第二处,第45回,在一个秋雨淅沥的晚上,宝玉穿着北静王送得蓑衣斗笠来看她,黛玉看着很特别,宝玉便说要向北静王也弄一套来送她,黛玉说她不要,不然就变成画上的渔婆,和宝玉的扮象渔夫凑成一对了,黛玉这次的挽拒是出于害羞,与上次拒绝的鹡鸰香念珠完全不同。

所以,林黛玉与北静王在小说中的交集,完全是出于刻画林黛玉的形象而设定的,并不是为了与北静王牵红线。

在曹雪芹的构思中,林黛玉有没有可能被迫嫁给北静王或与其定亲呢?

提这个问题的作者想必是看到北静王给宝玉的礼物,一个手串一套簑衣,宝玉都拿到黛玉那里献宝,想转送给黛玉,但是被黛玉干脆利落的彻底拒绝了。感觉和宝玉把蒋玉菡的汗巾子转送给袭人一样,是为后文的两人婚姻做铺垫,毕竟袭人和蒋玉菡最后成为一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说实话,当初看到这里我也是十分疑惑,很替贾宝玉担心,毕竟那时候年纪小,还是非常喜欢贾宝玉的。但是林黛玉的彻底拒绝礼物让我又放心了不少。

但是后来大点再看红楼梦,又开始惋惜,毕竟北静王也是人中龙凤,无论品貌才情家世比起富贵闲人贾宝玉不知好了多少,心里只巴望着北静王还没有妻室,和黛玉能来一个天雷勾动地火的相遇才好,怎么也比黛玉成天为贾宝玉情根深种、哭哭啼啼不招人待见、最后被宝钗成功第三者上位而气死强,当然这是玩笑话,但果真是想过的。

我想,作者写这个线索一定不是白写的,但是黛玉是情比金坚,任何人也不可能替代贾宝玉在她心里的位置,毕竟她是来还泪的,泪尽而亡。

但是北静王倒是真有可能在某个场合见到林黛玉而一往情深,想那个薛呆子看见林黛玉立马忘了母亲妹妹香莲的危险处境直接酥在那里,当然薛呆子看看林黛玉我都觉得侮辱了林黛玉的仙美,但也由此可知林黛玉是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大美人。

个人猜测这是作者的小心思。就是希望那个和他相爱的女子,从此再也看不上别人,就算是风流倜傥温文尔雅、比他强上很多倍的北静王也无法夺走林黛玉的心,林黛玉自始至终都是至爱他贾宝玉一人,多情而执着。而且专门安排袭人和蒋玉环的环节作为对照,表明连和他同床共枕过的袭人都能见异思迁,但是林黛玉不会,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休想让林黛玉移情别恋,他贾宝玉就是林黛玉心里的唯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