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白族三道茶介绍
2023-07-01 10:28:33 责编:小OO
文档


大理非遗文化 |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传统的饮品之一,其制作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道茶:白沙茶。

将白沙放入锅中烘炒,然后加入开水煮沸,加入少许盐,沏成第一道茶。

第二道茶:苦荞茶。

将苦荞米放入锅中烘炒,然后加入开水煮沸,沏成第二道茶,提味加入少许盐。

第三道茶:糯米茶。

将糯米浸泡后磨成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然后煮沸至米粉煮熟成团。

将熟米团揉压至细腻,加入开水煮沸,沏成第三道茶,提味加入少许糖。

以上三道茶混合在一起,口感柔和、清香而不失味道。

白族人在家庭聚会或宴席上都会热情地用三道茶款待客人,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和亲切。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苦茶,白族称之为“清苦之茶”,暗含着做人要先吃苦才能成功的寓意。

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司茶者会将一只小砂罐放在小火上烘烤。

等到小砂罐被烤热后,取适量茶叶放入砂罐中,并不停转动,以便里面的茶叶受热均匀。

等到里面的茶叶发出“啪啪”的响声,叶子的颜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一会之后,主人将茶水倒进茶杯中,用双手捧着献给客人。

这道茶因为经过烘烤和煮沸,颜色很好,看上去像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起来苦涩中有清香。

这道茶一般只有半杯,大多数客人都会一饮而尽。

2、甜茶。

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就会重新用小砂罐制作第二道茶,烤茶和煮茶的程序与第一道茶一样,不同的是这个时候要加入少许红糖。

按照这种方法沏出来的茶,苦中有甘甜,甘甜中有清香,味道很好,它暗含着白族人“苦尽甘来”的美好愿望。

3、回味茶。

这道茶的煮法和前两道相同,只是里面的原料已经换成蜂蜜,还有花椒和核桃仁。

客人在喝第三道茶时,要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用口轻吹,趁热喝下。

第三道茶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回味无穷。

白族的“三道茶”是哪三道?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抖茶”,先苦后甘,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甜茶,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佐料,能提神补气,使人神清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椒、肉桂等佐料,饮之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白族三道茶源远流长,起源于唐初,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南诏国中后期,佛教在大理兴盛,寺庙倡导坐禅饮茶,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得以迅速发展。到明、清之际,白族家室多爱饮烤茶,招待客人饮甜茶,在婚事、节庆期间专饮“三道茶”。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极富文化内涵,其象征意义通常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大理白族“三道茶”是哪三道,有何讲究?

所谓大理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和回味茶。第一道是苦茶,又称“烤茶”或“百门 茶”,饮后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第二道是甜茶,内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配料,饮后提神补 气、神清气爽;第三道是回味茶,内有花椒等配料,饮后满口清香,其内涵丰富,有着很深的哲理。

主要意思是告诫人们,生活是先苦后甜,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得到幸福。它提醒人们,在走过 一段路程之后,要认真总结一下,然后信心百倍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当地饮用“三道茶”,还有一种调节人际关系和传扬民族文化的作用。不论是在街头巷尾, 还是在公园船头,饮用三道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

此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大理白族的“三道茶”,确实值得“回味”。

云南的茶叶向来是很有名的,其种类繁多,大理地区尤以下关沱茶和苍山雪绿享誉中外。

大理“三道茶”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徐霞客之《滇游日记》。说是在当年的一个元宵节上, 徐霞客于鸡足山悉檀寺西楼观灯,“注茶为乐,先清茶,中盐茶,次密茶”,即是为“三道茶”之雏 形。

后来,佛教在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香客和游客也共饮之,“三道茶”便逐渐发展起来。到 了明清年间,这种饮茶方式已在市镇及广大农村广泛传开,并增加了乳扇、蜂蜜、核桃等配料。 人们在举行某种仪式、婚礼及过节时,均专门加工、饮用“三道茶”助兴。其内容和形式也逐渐 完善和固定下来,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

白族三道茶包括哪三道 白族三道茶的介绍

1、苦茶,白族称之为“清苦之茶”,暗含着做人要先吃苦才能成功的寓意。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司茶者会将一只小砂罐放在小火上烘烤。等到小砂罐被烤热后,取适量茶叶放入砂罐中,并不停转动,以便里面的茶叶受热均匀。等到里面的茶叶发出“啪啪”的响声,叶子的颜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一会之后,主人将茶水倒进茶杯中,用双手捧着献给客人。这道茶因为经过烘烤和煮沸,颜色很好,看上去像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起来苦涩中有清香。这道茶一般只有半杯,大多数客人都会一饮而尽。

2、甜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就会重新用小砂罐制作第二道茶,烤茶和煮茶的程序与第一道茶一样,不同的是这个时候要加入少许红糖。按照这种方法沏出来的茶,苦中有甘甜,甘甜中有清香,味道很好,它暗含着白族人“苦尽甘来”的美好愿望。

3、回味茶。这道茶的煮法和前两道相同,只是里面的原料已经换成蜂蜜,还有花椒和核桃仁。客人在喝第三道茶时,要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用口轻吹,趁热喝下。第三道茶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回味无穷。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头苦、二甜、三回味”。

三道茶也叫做三般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这种文化的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三道茶的由来

白族的三道茶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

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不依。

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

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这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从此以后,就让徒弟出师了。

分别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自此开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以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客,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谆谆告诫晚辈的一种形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白族三道茶

云南白族的三道茶分别是什么

  三道茶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经过努力得来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什么是三道茶?

  三般茶也称三道茶,白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沸开,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司茶,属茶文化范畴。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并在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道茶寓意

  苦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制作材料为烘烤的茶叶,茶汤为琥珀色,焦香味,喝下去滋味较为苦涩。

  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

  回味茶: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

白族三道茶是哪三道 白族三道茶

1、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境,我们惟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2、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腻,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个够。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经过困苦的煎熬,经过岁月的浸泡,奋斗时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最后硕果累累。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付出的回报。当我们在鸟语花香里,明月清辉下品尝甜美的果实之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3、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带有麻辣味,喝后回味无穷。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与“亲”谐音,而姜在白语中读“菒”,有富贵之意,所以此道茶表达了宾主之间亲密无比和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如恭喜发财,大富大贵)。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诸如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等等的。要做到“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气度。如果一味沉湎于成功或失败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着,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丧失了许多人生乐趣。所以,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得轻些淡些,不要让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抛弃的重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介绍?

三道茶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经过努力得来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答案补充 三道茶起初只是寄托长辈对后辈的一种祝福。最早见于唐代徐霞客《滇游日记》,又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南诏中后期和大理国时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且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因此,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生哲学的寄托,那时洱海一带的民族已有饮茶习惯。元明清时,白族儒生大量出现,读书在白族农村已蔚为风气,三道茶象征人生哲理的趋向得到了加强和定型。广大农村居家中,多数人喜欢烤茶,在举行婚礼时或酬谢帮忙的亲朋好友时,专门加工“三道茶”。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受到海内外来客的青睐。

先说头道茶,即苦茶。制作头道茶的方法是,先把上好茶叶放入土陶罐中用文火烤,边烤边抖,直至茶叶微黄并发出清香味,后冲入开水,茶罐内即发出声响并冒出水泡。待水泡沫散去,陶罐内即留下少许又苦又香的浓酽茶汁。头道茶因开水冲入罐时有响声,故又叫雷响茶。 答案补充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独特礼俗。

据说,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

而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早在唐代的《蛮书》中就有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南诏时代,白族就有了饮茶习惯。

随着生活的发展,它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独特礼俗。

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礼节。

当年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节所感动。

在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中,对白族的这种品茶方式有过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

白族三道茶中的三道分别是指什么

白族三道茶中的三道分别是“苦茶”“甜茶”“回味茶”。

1、“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2、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3、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品白族三道茶

前年,我和妈妈来到云南省看望外婆。我游览了美丽的洱海风光,当然,还少不了白族“三道茶”。

所谓白族“三道茶”,为“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喜庆佳节或贵宾来临,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三道茶”仪式,依次向客人敬献“苦茶”,“甜茶”和“回味茶”这三道茶。

主宾相敬,举杯齐眉,不以解渴为目的',而是寄以兴致和情感。其象征意义通常被概括为“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三道茶,头道茶以大理特产的散沱茶为原料,用特制的砂罐于炭火上焙烤到黄而不焦,芳香袭人之时冲入滚烫开水而成。此茶是白族自制自饮时常用的烤茶型,以浓酽为佳,香苦宜人。

品之,苦味与药苦相似。

二道茶是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红糖为佐料,冲入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腻。

品之,其味确实甘甜可口、细而不腻。

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许椒、姜、桂皮为佐料,冲入“苍山雪绿”煎制的茶水,以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品之,先微苦,后舌边生津,至舌麻无比,的确是回味无穷。

这就像人生,先是苦,苦尽甘来,便是甜,老了,就没有回味了。

人生一定要细细品尝,否则苦尽甘来后就没有回味了。不是吗?

白族三道茶有谁知道?

白族三道茶源远流长,起源于唐初,之后不断得到发展,到了唐南诏国中后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里倡导坐禅饮茶,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发展不小。经过宋、元时期到了明、清之际,白族家室多爱饮烤茶,招待客人饮甜茶,在婚事、节日期间专饮“三道茶”。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到极富内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上每道茶之间都伴有3—5个歌舞节目,使参饮者既能品茶,又能赏心悦目。

第一道茶谓之头道苦茶,此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先将优质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

第二道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饮时感觉口颊香甜而又略带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业开拓成功令人回味无穷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极富文化内涵,其象征意义通常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