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肉骨茶是什么
2023-07-01 11:38:19 责编:小OO
文档


肉骨茶是什么:答案是肉骨兼饮茶的饮食方式。

肉骨茶是什么:答案是肉骨兼饮茶的饮食方式。

肉骨茶是一种肉骨兼饮茶的饮食方式,主要由猪肉、猪骨、混合中药及各种香料熬制而成,没有茶叶。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盛行,是一个主要的福佬和潮州社区的美食,也像邻近地区印尼的廖内群岛和泰国南部。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潮州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其中潮州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则药材味较重。肉骨茶汤底美味,营养丰富,可以驱寒治病,抗风湿,提供能量,增强体力。肉骨茶一般有两种口味,一种有较重的胡椒味,一种有较重的药材味,可以搭配热茶食用,也可以搭配米饭或者面食食用,使营养更加全面。

肉骨茶是一道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特色料理,主要原材料是猪骨和各类香料,包括肉桂、八角、丁香、桂皮、丝瓜干、草果等,熬煮多小时后制成。它的味道浓郁、香醇,是一道典型的南洋食品。通常搭配米饭和蔬菜食用,有一定的滋补功效。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风味独特,享誉海内外。在马来西亚,吃肉骨头构犯盾茶先上一壶茶,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里里外外冲一遍来自,将套装的调料、蒜米、树椒油和辣椒丝倒入餐碟中,以备蘸排骨或佐汤调味之用,品茶的同时将会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肉骨茶,其汤香浓,味道独特。在吉隆坡,肉骨茶排档晚上不营业,白天品味这种名吃,非常惬意。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风味独特,享誉海内外。肉骨茶分来自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其中海南肉骨茶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情宜利写显损做茶较重药材味。

1、吃肉骨茶,不用去高来自档的酒楼,而是去大排挡,在吉隆坡,街衢里巷这种肉骨茶的排档人气很旺,石桌石凳很少有空位。肉骨茶排档晚上不营业,所以吃“茶”的时候,阳光便会在篷靠的两侧编织着束束光网,在这暖洋洋的氛围中品味这种名吃,非常惬意。

2、在马来西亚,无论是高档酒店、熟菜店、路边小吃店,用餐形式都很讲究。如吃串烧的店,摆桌时会附加上一碟花生辣椒酱、方块饭团、青瓜等。吃肉骨茶先上一壶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里里外外冲一遍,将套装的调料、蒜米、树椒油和辣椒丝倒入餐碟中,以备蘸排骨或佐汤调味之用,品茶的同时将会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肉骨茶,其汤香浓,味道独特,肉骨细嫩,再加些蘑菇或冬菇就是地道的吉隆坡式肉骨茶了。还可以将油条泡在汤里,用这种方式吃油条,别有一番滋味。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2:

肉骨茶是什么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

肉骨茶虽名为茶,但实为混合中药、香料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小镇,甚至加入海参和鲍鱼一起熬制。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潮州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潮州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则药材味较重。

肉骨茶历史

肉骨茶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普遍消费。肉骨茶的起源尚不清楚,但据信是从中国福建带过来的。在马来西亚,这道菜普遍与巴生有关,当地人认为这是白骨茶的原产地。该盘的发明有许多权利要求。有人声称是1930年代一位当地的sinseh(中国医师)发明了这道菜,而另一位声称是1940年代从家乡中国福建带来了这道菜。据说这道菜是在巴生港发明的,用于在港口工作的苦力,以补充其微不足道的饮食,并作为补品在20世纪初期促进健康。这道菜在中国早期移民中很受欢迎,其中许多人也来自福建。

肉骨茶有三种主要类型

1.在潮州风格,颜色浅,但使用更多的辣椒和大蒜汤。

2.在福佬(闽南语),使用各种草药和酱油创造一个更香,纹理和暗汤。

3.在广东,有汤喝文化,加入药材,以及创建一个更强大的调味汤。

印度尼西亚肉骨茶歌词是什么意思

印度尼西亚肉骨茶歌词的意思是食物。歌词中所提到的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特产美食,也是马来西亚的招牌小吃,如名,肉骨茶是一种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里面可是没有茶叶的哦,它过于油腻,要搭配茶水进行解腻,会被称为肉骨茶。印度尼西亚肉骨茶这款美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很常见,在味道上多少会有些差异,新加坡的肉骨茶为海南派,马来西亚的则为福建派,海南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有较重的药材味,两派各有所长、互有高低,都对人的身体有所裨益。

肉骨茶是什么意思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闽南语:Bah-Kut-Teh ,风味享誉海内外。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潮州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潮州肉骨茶有较重的胡椒味,而福建肉骨茶则药材味较重。

吃肉骨茶,不是上高档酒楼,而是在当街的大排挡。在吉隆坡的一些街衢里巷,这种肉骨茶的排档总是很火爆,磨得光光的石桌石凳很少有空出的时候。肉骨茶排档晚上是不开的,所以吃“茶”的时候,阳光便会在篷靠的两侧编织着束束光网。

就在这暖洋洋的氛围中,品味马来西亚的名吃,怎是一个“惬意”了得!吃得虽然简单,却程序整饬。在马来西亚,无论是高档酒店、时髦熟菜店,还是设计特别的路边小吃,用餐形式都非常考究。比如,吃串烧,摆桌时会附加上一碟花生辣椒酱、方块饭团、青瓜和洋葱吃肉骨茶亦然。

先上一壶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里里外外冲一遍,将套装的调料、蒜米、树椒油和辣椒丝倒入餐碟中,以备蘸排骨或佐汤调味之用。然后,在品茶间,一砂锅热气腾腾冒着芬芳药香的肉骨茶便端上来了。

肉骨茶是什么类型的茶?

肉骨茶是什么?肉骨茶,福建语:Bak-Kut-Teh ,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风味享誉海内外。那么肉骨茶怎么做好吃?

肉骨茶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非常有名,肉骨茶很养生,所以适合全家一起来食用,那么肉骨茶是什么?肉骨茶怎么做好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肉骨茶是一种清汤,这种汤在新加坡被称之为“茶”。

看似普通的一碗汤,似茶非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这种有肉的“茶”就红遍了世界。

肉骨茶有三种口味,一种是广府肉骨茶,有中药味;第二种是福建肉骨茶,汤色较深,没有任何药味;第三种是潮州式,有胡椒、蒜头。

肉骨茶背后的故事,其实饱含了华人下南洋的艰辛。

肉骨茶以前是苦力们吃的食物,华人将广东地区煮肉的方法,带到新加坡改良,用胡椒来驱寒,用蒜头来杀菌,大家吃好了就去干活。

所以,这碗汤一开始就是从苦力工人的需求出发,通过这碗“茶”为他们增加体力、补身体。

如今的肉骨茶,早已从为苦力工人提供营养,变身为一道馋人的美食。

一碗正宗的潮式肉骨茶,最重要的是要用到上等的香料和新鲜的猪肉,材料的货真价实是首要条件。

一碗肉骨茶汤,需要三种骨头,慢熬5-6个小时。

首先,是大骨,加蒜头熬煮5小时,骨髓被熬出来,汤才会鲜甜。

猪大骨的胶原蛋白,能增强人造血细胞的能力,大蒜的蒜素能消炎杀菌,减少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其次,将熬好的汤,加脊椎骨,做第二次熬制。再加上马来西亚的胡椒,熬出来的汤底就会变得热辣鲜香。

最后把煮好的排骨和汤底大火煮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肉骨茶就此诞生。

喝完汤可以喝杯茶去油腻。

马来西亚的肉骨茶到底是什么茶

肉骨茶是一种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福建语:Bak-Kut-Teh ,风味享誉海内外。肉骨茶分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马来西亚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茶较重药材味。

提起马来西亚菜,首先就会想到肉骨茶(Bak Kut Teh)。说“肉骨茶”,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一种茶品名称,其实,此“茶”非彼“茶”,虽然肉骨茶名为「茶」,不过,却是一道猪肉药材汤,汤料却完全没有茶叶的成份,反而是以猪肉和猪骨,混合中药及香料,如当归、枸杞、玉竹、党参、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参、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个小时的浓汤。“肉骨”是采用猪的肋排(俗称排骨);而“茶”则是一道排骨药材汤。 20世纪初,由马来西亚福建籍华侨首创。其后,盛行于东南亚一带。

肉骨茶Bak-Kut-Teh (闽南语) 是一种流行於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食品,是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所以一般都习称肉骨茶。其中,以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巴生肉骨茶最为著名。

肉骨茶虽名为茶,但实为混合中药、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小镇,甚至加入海参和鲍鱼一起熬制。

肉骨茶通常伴白饭或以油条蘸汤来吃。以酱油、碎红椒和蒜蓉一起调味。 各类中国清茶(马来西亚的巴生河流域地区以鐡观音最为流行)通常会随汤奉上,相信可以清走猪肉的油腻。在马来西亚,肉骨茶是一道典型的早点菜式。

什么是肉骨茶

分类: 生活 >> 美食/烹饪

解析:

美食家蔡澜说过,在国外的时候,叫他最思念的是肉骨茶。

提起新加坡菜,首先就会想到肉骨茶。说“肉骨茶”,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是一种茶品名称,其实,此“茶”非彼“茶”,这是一道在新加坡家喻户晓的排骨药材汤。

制作方法十分简单,“肉骨”是采用猪的肋排,将之斩成单骨约一指长的段状,飞水之后再过冷后,去除表面的杂质。然后,取一些去了“衣”的蒜肉,先用油炸至金,再飞水去掉油分,加入一些淮山药、杞子、桂圆等药材,再加入陈皮、白胡椒、甘草、八角等香料,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加水用文火熬约3-4小时,调入盐等味料,即可成为一道极具异国风味的“肉骨茶”了。通常会配搭一碟“指天椒酱油”,供以蘸排骨或佐汤调味之用,不喜食辣者亦可配以普通酱油。

感受奇绝美味

恰巧去新加坡的前几天,在马来西亚稍作停留,也在蔡澜力荐的吉隆坡美食街——阿罗街上吃过肉骨茶。两下比较起来,觉得新加坡的肉骨茶味道更是奇绝,想来可能是因为朋友带我们去的那家肉骨茶餐厅,是新加坡名气最大的一家——“发起人肉骨茶餐厅”。走进这家餐厅,但见陈设极其平常,甚至到了破旧的程度,然而桌桌爆满、座座有人。再看两边的墙壁,贴满了店主(一位老者,名叫蔡水发,我们吃饭时他一直在厨房里佝偻着脊背闷头忙活)和光顾这里的明星们的合影;“莅临指导”的明星人数之多,令人无法细数,其中既有已经故去的演艺圈昔日“大佬”,又有如S.H.E.、潘玮柏等新锐偶像。据新加坡的朋友介绍,曾有一位初到新加坡的游客,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肉骨茶,由朋友带领到这家毫不起眼的餐厅时,看到店名居然吓了一跳,因为她把店名念成了“发起‘人肉’骨茶”。

在饭桌前听完这个小小的插曲之后,热腾腾的肉骨茶就上桌了。只见一个普通的瓷碗,内置三根 *** 的肋排,啤酒般颜色的汤水冒着蒸腾的热气———没有鲜艳的色泽,只有扑鼻的清香。先尝了一口汤,鲜美之中又带着药材的提神劲道,还有一股胡椒的味道,据说这是“发起人”的特色,顿时觉得一股暖流穿过脾胃,说不出的舒服。而且这鲜美的汤料是免费无 *** 续的。朋友说他曾经带一个重庆来的游客尝试这里的肉骨茶,结果那位重庆游客一下子爱上了这肉骨茶的汤料,结果连喝六七碗,直喝得浑身大汗。其实喝汤的时候,我已经对肉骨审视了好几次,以我这样一个奇爱吃肉的人的经验来看,这 *** *** 的颜色,一定蕴涵着超级鲜嫩鲜嫩的口感。一试之下,果然验证了事先的想象;再配上稍微有那么一点辣蓬蓬的酱油,这味道真是世间少有。肉骨茶的铁杆配菜,居然是一盘冷掉的油条,蘸着滚烫的肉骨茶汤来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衍生肴同样出色

为了让初访新加坡的我更全面地了解肉骨茶这一美馔,当地的朋友还专门多点了两样肉骨茶的衍生产品———用同样的汤料烹制的猪肝和猪腰。由于是用滚烫的热水氽熟,这猪肝的鲜嫩自是不必说了,但我想重点推荐的是猪腰。在国内吃过不少饭店的不同风味的猪腰,要么是为了避免腥臊把猪腰处理得跟人工合成似的,要么就是既保留了原有风味又保留了那股怪味。但是这里的猪腰不一样,一口咬下去,齿缝立即便被鲜美的肉汁填满了,而且一点都没有怪味道,真不知道店主老蔡是怎么料理的。薄薄几片猪腰,瞬间就被我们全部消灭,只能再点一份。

吃肉骨茶是一件热力十足的事情,因此一杯冰镇的饮料必不可少。在此强烈推荐薏米汁,清淡凉爽,香甜宜人,准保你喝了还想喝。

开车送我们到餐馆的司机大哥,深谙当地的美食。他说,新加坡的海南鸡饭可以天天吃、顿顿吃,但是肉骨茶只能一个礼拜吃一次。他也没有具体解释这是为什么,不过到了晚上我就体会到了。因为中午吃了一顿那么好吃的肉骨茶,而且还添了好几次菜,晚饭根本就吃不下。

听朋友说,“发起人”还不能算是新加坡最好吃的肉骨茶,只是名气特别响一点。在同一条街上,相隔大概有个几百米的样子,有一家“早市肉骨茶”,据说味道还要精妙。但是朋友又介绍说,“早市”的店主是个很有性格的人,心情好的时候,肉骨茶的味道没得说,心情差的时候,肉骨茶的味道令人觉得恐怖。摸着饱饱的肚子,我想,还是下次有机会再去品尝吧,但愿店主到时有个好心情。

肉骨茶属于什么汤

肉骨茶不是茶,其实就是排骨汤,但还是和我们平时吃的不一样,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很名的食物呢,在新加坡旅游吃的是松发肉骨茶,味道还可以。马来西亚的是雪兰莪巴生肉骨茶,药材味比较重。

马来西亚菜的《肉骨茶》有什么营养功效?

肉骨茶Bak-Kut-Teh (闽南语) 是一种流行於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带的食品,是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所以一般都习称肉骨茶。其中,以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巴生肉骨茶最为著名。肉骨茶虽名为茶,但实为混合中药、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小镇,甚致加入海参和鲍鱼一起熬制。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肉骨茶具有去湿、旺血、补气、润肺、养颜的功效,倒真是很适合夏季食用呢!肉骨茶的来历性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袪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同时,补血调经,活血止痛。肉骨茶所需药材和功效如下: ●当归

性甘温而润,辛香善于行走,可与理气药配合,用治气滞血瘀的症候;与袪风湿药配伍,用治风湿痹痛。同时,补血调经,活血止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椒

主治寒痰食积、暖胃快膈,肠滑冷痢、牙齿浮热作痛及解食物毒。胡椒分黑白两种,黑胡椒为末成熟果实,气味较淡;白胡椒为成熟果实,种仁饱满,气味较浓,品质较佳,最适合用作调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竹

性平、味甘,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等功效,在药膳中经常扮演配角的角色,主治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枸杞

性平、味甘;入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润肺、明目和强筋健骨的功效;主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消渴、肝肾阴亏、日痛、日涩和目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草

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和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袪痰止咳、缓急止痛及调和诸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川芎

性温、味辛甘,具有活血行气,袪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常用于内服,主治头痛眩晕、风湿痹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闭经痛经、月经不调、淤血阻滞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洋参

需要补气者可用西洋参来「凉补」,既有参类补气、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又不像人参容易上火。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火、养胃生津、促进醣类代谢等功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七

牛七是别名,真正名字是牛膝,为中医常用的一种活血通经、消症下胎、通利关节、引血下行、利尿通淋、补肝肾。具有袪痰、清热、止血、解毒和杀虫等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熟地

味甘微温质润,入肝肾二经,既可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皮

即桂树的皮,俗称肉桂、五桂皮等,是常用香料之一,也是常用中药材。桂皮含有挥发油而香气馥郁,可使肉类菜肴袪腥解腻,芳香可口,令人食欲大增,并具有散寒止痛、化淤活血、健胃强体的功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党参

党参被视为药品有300年历史,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能,治疗中气不足引起食少便溏、四肢倦怠,肺气亏虚引起的气短咳喘、语言无力,气虚不能生血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病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枣

红枣,又名大枣、大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茴

中药茴香一般是指小茴香。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茴

大茴香性味归经、功效应用于小茴香相似,但药力较弱。一般多用于作为香料。

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特产,它和普通的猪骨汤有什么不同?

将水煮滚,加入香料包煮约30分钟至香味溢出,转小火,放入蒜头、小排骨续煮约1小时至肉软汤浓,再加入盐调味即可熄火。并加以黑胡椒、八角、丁香、当归、党参、枸杞、茴香、甘草、玉竹、淮山、桂皮、陈皮、川穹、甘蔗、冰糖、熟地等等材料,各家有各家的秘方,不同之处正是在于这些材料的选取以及分量。为什么这么说?所谓新加坡或者东南亚的饮食店愈开愈多,打开菜单,当然少不了标志性的肉骨茶。问题是光看样子就不对,再喝汤,尽是香料和味精的味道,至于肉骨,已完全没兴趣再啃了。

为了能让你更明白我查了一下资料,以前在南洋一带的人们因为气候原因很容易风湿疼痛,为了治病祛寒,用了各种药材,包括当归、杞、党参等来煮药,但是,因忌讳而将药称为“茶”。多以卖苦力为生,东南亚的气候湿热,因此很容易就患上风湿,肉骨茶就是在这时出现的,它不仅美味还能够强身健体。后来经过改良,肉骨茶成为了老少皆宜的国民美食。

很多人会误以为是一种茶,虽然肉骨茶名为“茶”,但却是一道药材汤,汤料却完全没有茶叶的成分,相传华人初到南洋时,由于不适应湿热气候,不少人患上风湿,为了治病祛湿,采用各种药材,其实就是清凉补(一种组合中药)加肉炖。以前肉比较稀罕,所以经常有这样配着吃,有营养,但是后来肉多了,不再像以前那么金贵了,而且也不习惯那种味道,慢慢去没有再那样吃了。

是以肉与骨配合中药煲成的汤,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但是由於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所以一般都习称肉骨茶。其中,以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巴生肉骨茶最为著名。

东南亚菜当中肉骨茶是什么做的,是骨头汤吗?

去过东南亚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东南亚有种美食十分风靡,叫做肉骨茶。很多人对这种美食感觉十分好奇,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实际上,肉骨茶早期属于穷人家的食物,对于有钱人而言,是根本不屑于去吃的。

肉骨茶的出现,跟清末闯南洋的华人有很大的关系。肉骨茶最早出自马来西亚吉隆坡三十公里以外的巴生港,明末清初,很多华人下南洋,那时英国殖民者在当地搜刮了大量资源,需运回送国,在巴生建立了深水码头,很多华人在此谋生,

华人初来南洋创业时,生活条件很差,由于做的是苦力和体力活,为了维持体力和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需要进补,他们把闽南及潮汕一带的饮茶加以改良,加上当地的香料,制成肉骨茶包,早上出门前,炖煮排骨并配上白米饭或油饭,来增加体力,汤里也就有骨头、内脏和一些碎肉。

后来,有人在肉骨中增加中药配方,大受食客欢迎,因为叫药不好听就叫肉骨茶,其实并没有茶叶或茶的成份,而且很多人食用时多会泡茶解汤肉的肥腻,就叫成了肉骨茶。现在肉骨茶已从当年的穷人食物,发展成及男女老幼都喜欢的著名美食之一,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到处可见。

本地人一般都喜欢去牛车水品尝不同口味的特色肉骨茶。肉骨茶通常和白饭一起搭配或以油条蘸汤来吃,一般当地人喜欢配一碟加了红辣椒圈的酱油,肉骨茶最早是当成早餐来吃的,后来当夜宵吃,现在一日三餐,想吃随时都可以。

除了海鲜和肉,还得再来点蔬菜,品种不是太多,不过做法还是一样。新鲜的蔬菜,放肉骨茶汤里一煮即可。同样蔬菜也带中药味,味道我觉得不错。这种煮法个人觉得非常的健康养生,值得推荐。大家有机会去马来西亚,记得去品尝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