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谈关于女性“坐月子”的那些事
2023-07-14 20:02:13 责编:小OO
文档


现代医学中只有产假之说,没有坐月子之说。别看我学了这么多年,真要把这坐月子翻译成洋文,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译,因为这太中国特色了。翻译之后,恐怕得附一串长长的说明。从时间段说,月子指产褥期,这个不难,关键是个“坐”字,如何处理、如何把握,我自己也拿不准。

以前医学不发达,产后很容易感染。因为人在生产后,子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所以下**道内的细菌很容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发生炎症。临床上把这叫“子宫内膜子宫肌炎”。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常常把它简称为子宫内膜炎,实际上这炎症是会侵犯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感染发炎后,人就会发烧。以前把所有的产妇产后发热都称为产褥热,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乳腺炎、肺炎等其他原因也会引起发热。现在正规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已经废除了产褥热这个名词。

子宫内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感染灶还会继续向上蔓延,通过输卵管到达盆腔,引起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脓肿,甚至全腹腔-盆腔腹膜炎;最后出现败血症,导致病人死亡。以前孕产妇死亡率在1500例/10万,其中,感染占了很大的比例。现在,抗生素广泛使用之后,因产褥感染而死亡的产妇已很少见。但是产褥感染还是时不时会碰到。

由于产褥感染时,产妇会有发热、高热、寒战,所以中医认为产后容易“伤风”.既然会伤风,所以坐月子时不仅要头裹毛巾、身穿棉袄,而且要紧闭门窗、密不透风,禁风扇空调。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还常常听老师提起,说有的产妇即使三伏天也要如此,结果搞得人中暑。中暑的产妇我没有见过,但前几年查房时发现有患者家属把病房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屋子内空气污浊,加上产后都有点恶露,屋内的血腥味非常难闻。因此,我查房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把新鲜空气给患者引进屋。这个动作常常受到一些老妈妈老奶奶的阻挠和干扰,但年轻人似乎更愿意接受医生的意见。检验产妇是相信中医,还是相信现代医学,就看她脸上有无痱子,这是个小小的窍门。

中医提出产后易伤风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新生儿破伤风。过去生孩子断脐,常常用的是普通剪刀而不是消毒剪刀,甚至还有生锈的剪刀或切菜的刀,也有用牙把脐带咬断的。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细菌会分泌外毒素,引起机体痉挛性抽搐,以前叫“脐风”。一旦发生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其实,这与风一点关系都没有。由于破伤风杆菌到处存在,所以以前的新生儿死亡率特高。实施新式接生后,破伤风感染不再存在。但在一些计生抓得紧的地方如湖广、贵州等地,有些人为了逃避计生,就偷偷地在家里生,结果还是有新生儿患破伤风。我有个同学在内地做儿科,说有一年就接诊了100多例破伤风患儿,几乎全是第二胎,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生孩子叫分娩。分娩之后子宫创面会有少量渗液,加上红细胞、白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等,从**内流出来,医学上叫恶露。恶露中含有少量的红细胞,所以颜色是淡红色的。加上分娩时要出血,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失血”的表现,所以产后要“补血”。的确,有些产妇有贫血,需要补充制造血液的原料如铁、维生素B12等,但这和失血无关。

中医建议产妇食补,就是通过饮食来补血,比如吃红糖、红枣,以及一些红色的中药等等。中医认为吃下这些红色的东西,就可以补血,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天底下红色的东西太多了。如果真有贫血,一般只需补充铁剂就行了。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含量,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满足需要,不必特别补充。所以常常有人问我,产后需要吃什么补什么?我的回答是什么都可以吃,补就没有必要了。结果有的老婆婆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还有的老人在病房里故意大声教训儿媳说: “生孩子要听医生的,吃什么还得听我的”,其实这话是说给我们医生听的。

说到吃,中医有很多忌讳,但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忌。比如,身上长了疖痈,中医说要忌食南瓜、鲤鱼等所谓的“发物”,否则就会更加严重,会化脓等,其实没有这回事。由于所有的水果我们都是生吃的,是冷的,所以在很多地方产妇也不许吃。经常有产妇问我水果能不能吃,我说都能吃。但有些人就是不信,连某些医生也不信,说他们那里的老一辈教下来的规矩就是忌食凉物。朋友的太太生孩子,我买了水果去看他们,朋友的岳母很不高兴,说“医生怎么也不讲究忌口,连这个都不知道?”我说什么都可以吃,水果也得吃。大家正尴尬时,我朋友出来圆场,说我是“从瑞士回来的大博士”,才算平息了争论,但那位老人好像还有疑虑。我们身上生疖子、长痈,与吃什么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现在污染很重,在污染重的地区,是否还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蘑菇、吃鱼,的确值得商榷。但这只与环境污染程度相关,与产妇能不能吃无关。

中医除了忌风,忌口,还要忌凉水,因此,很多人坐月子的时候不洗澡。我还真不知道,一周不洗澡如何过得去。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澡也是要洗的。我们的病房现在全都装有淋浴,病人可以洗澡。但是,由于宫颈口在产后12天左右才闭合,所以建议在这之前不要坐浴。当然,洗澡水不可以很冷,水和环境的温度适宜就行。

我自己没有坐过坐月子,也没有看人坐过。母亲生我最小的弟弟妹妹时,我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我父亲有些科学知识,而且痛恨中医。因为我奶奶30岁时拉肚子,郎中开的方子竟然是要她喝下自己的洗脚水,最后死于“赤痢”。我奶奶死于庸医之手,所以我父亲一辈子不吃中药,我母亲坐月子也因此没有吃过中药。我们那儿的人,在吃过中药之后,还要把中药渣倒在外面的路上,据说这样做病会好得快。这更没有道理。

我母亲坐月子时,父亲会煮些鸡蛋放在床头,母亲饿了就吃。我们家穷,一般仅20来个。有时听说谁家的媳妇,生个孩子吃了60多个鸡蛋,估计一天得好几个,羡慕吧?那时候我们常吃不饱饭,所以鸡蛋对于产妇来说,对营养身体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那地方鸡蛋的吃法也很怪,都是先煮好的,吃的时候,就冲点红糖开水。现在有不少病人给医生护士送红蛋,包装得虽然很好,但我发现几乎没有哪个医生护士喜欢吃的。有个温州人很厉害,把巧克力做成鸡蛋形状,外面印上红双喜,像红蛋一样送人。这个大家倒是蛮喜欢吃。

除了忌口之外,中医很讲究“发奶”。产后要下奶,现代医师从来不在饮食上考虑,只在两个层面上考虑:一是刺激,要新生儿吸吮乳头,刺激产奶;二是给药。国内似乎不大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没有任何药物。但国外是有的,估计是泌乳素。这是人体胎盘分泌的、具有泌乳作用的激素,垂体也会分泌。而中医就不同了,本该忌口的“发物”统统起了作用,什么鲤鱼、南瓜等等,全派上了用场。在我老家,还得用糯米炖猪蹄、老母鸡或鲤鱼。其实,这些东西本来就是食物,是用来吃的。这些高蛋白饮食,吃了之后会补充氨基酸等物质,当然没有什么坏处,不吃也没什么。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去吃什么、不吃什么。

除了吃、住之外,还有一个“行”。比如月子之中不能串门,否则会很不吉利。产妇不仅要坐,而且必须“坐”在床上,否则会伤了元气。其实,孕产妇体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长时间坐着、躺着不动,很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在血管内流动,栓塞了肺动脉是很危险的,会导致产妇猝死。几乎每年都会听到这类悲剧。以我的观点看,产妇不仅不能坐,而且要及早下床活动。当然,活动的量得适当,不会建议产妇产后去跑步。适当地在室内、院子内走走就行了。我常规指导下级医生术后24小时内拔导尿管,患者不起来也得起来。有些“中西医结合”医生不知道这个道理,一个劲地打点滴,甚至打到出院时为止,打完点滴才给拔导尿管。其实,导尿管保留3天以上后,90%以上会发生泌尿道感染,所以必须尽早拔掉。

就这么“坐月子”三个字,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但翻译这三个字还是很为难。三个字要用三千个字来表达,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