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了不起的node.js读书笔记之node的学习总结_node.js
2020-11-27 21:30:41 责编:小采
文档

这周做项目做得比较散(应该说一直都是这样),总结就依据不同情境双开吧~这篇记录的是关于node的学习总结,而下一篇是做项目学到的web前端的知识。

1.HTTP篇

node的HTTP模块在第一篇时接触过,这里来学习几个例程中出现的API。

代码如下:
var qs = require('querystring');

require('http').createServer(function(req, res){
if('/' == req.url){
res.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html'});
res.end([
'',
].join(''));
}else if('/url' == req.url && 'POST' == req.method){
var body = '';
req.on('data', function(chunk){
body += chunk;
});
req.on('end', function(){
res.writeHead(200, {'Content-Type': 'text/html'});
res.end('Your name is ' + qs.parse(body).name + '

');
});
}else{
res.writeHead(404);
res.end('not found');
}
}).listen(3000);

creatServer([requestListener])函数的参数是一个回调函数function(req, res),其中的req(请求request)是http.IncomingMessage的一个实例,res(响应)则是http.ServerRrsponse的实例。

我们用到了res的url、method字符串和两个方法writeHead、end。顾名思义,url就是记录HTTP的URL(主机名后面所有的东西),method就是记录HTTP响应的方法。

writeHead(statusCode, [reasonPhrase], [headers])用来发送一个http响应头信息,此方法只有当消息到来时才被调用一次,并且必须在end这一类方法之前调用。如果你反而为之,先调用了write(chunk, [encoding])或者end([data], [encoding])方法,系统会自动记录一个不易见、易变的(总之不好的)响应头内容并调用writeHead这个方法。

而end方法会对服务器发出消息表示响应的信息都发送完毕,所以每次响应发送完毕时必须调用这个方法。当其参数有内容(如例程)时,这个方法等于同时调用了write('内容', [encoding])和end方法。这还是相当方便的。

接下来,例程使用了req.on来监听事件并绑定在req(message)上。其原型是Emitter.on(event, listener),req就是产生事件的对象,并且在在监听函数中this指向当前监听函数所关联的EventEmitter对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