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女人经期需慎吃 红枣虽补血
2023-07-15 21:05:37 责编:小OO
文档


编者按:红枣是非常营养的美食,常吃红枣可以补血,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尤其是月经期间的女人,红枣要慎吃!

红枣虽补血 女人经期需慎吃

月经来潮期间是否让你觉得特别难受,乏力、痛经、手脚冰凉都是经期不适的一些表现,那么在经期就可适当的服用红枣可缓解疼痛,一般来说红枣并不会引起经期不适,但是部分人经期服用过多红枣可能会使经血量增加,所以红枣也不是大家都能吃的!

红枣有什么好处

红枣的营养价值很高,红枣古称“木本粮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滋补食品。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红枣主治腹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补血降压、补肾健脑。“华佗的门生吴普也曾说:”枣主调和,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没老气”。枣可谓“百果之冠。”

虽然经期吃红枣可以帮助女性调理月经,是个好东西,但是并不是每个女人经期都适合吃红枣的,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女性经期最好不要吃红枣,以免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哪些女性经期不可以吃红枣

第一类容易有腹胀的女性经期不能吃红枣

以免生湿积滞,越喝肚子的胀风情况越无法改善。

第二类水肿的女性经期不能吃红枣

一些女性会出现眼肿或脚肿的现象,其实这是湿重的表现,这些人就不适合服食红枣,因为红枣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湿,水湿积于体内,水肿的情况就更严重。

温馨提示:月经期间是女人最脆弱的时候,需要特别多的关心与呵护,如果你的亲人、朋友正处在这个阶段,那么不妨买些红枣让她吃吃,当然本文中提到的那两类人除外,关心身边的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红枣怎么吃最补人

红枣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中医认为,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下文教你红枣的吃法!

鲜枣维生素含量更丰富;但是它有时令性,不能常买到,而且多吃可能伤害消化功能。干枣虽然维生素含量下降,但铁含量升高,而且其营养更易吸收,更适合食疗,这里介绍几种大枣的食疗做法。

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实验证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持续1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近而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友情提醒:

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着它功效的高低。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

还要注意的是,新鲜的红枣不宜冲泡或煎煮。这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用热水煮泡会严重破坏维C……

红枣泡茶,补气护嗓。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

如果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茶了,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

友情提醒:

大枣有益健康,但并非多多益善。中等大小的红枣,一次食用最好别超过15个,过量食用有损消化功能,引起胃酸过多和腹胀……

红枣熬汤,止咳润肺。

唐代盂诜所著《必效方》中记载了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可止咳润肺。

红枣煮蛋,补血养颜。

用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到枣烂桂圆绵时,打只鸡蛋;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

红枣、桂圆和红糖都有补血的功效,煮出的鸡蛋很滋补。

红枣熬粥,安神助眠。

中医上讲,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可用适量百合、莲子搭配红枣调理。若与小米同煮,可更好地发挥红枣安神的效用。

红枣泡酒,血管通畅。

红枣在浸泡过程中,富含营养的有机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对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效果。

友情提醒:

干红枣大小各异,虽然在营养和食疗功效上差别不大,但从口味上建议,泡水泡茶时选用大个的红枣,特别是产的红枣,口感很甜,最好将其撕成几半再用;熬粥、泡酒等则可随意选择。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红枣并非人人都能吃,要讲究时机,以上盘点的月经期吃红枣注意事项,大家要警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