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前端基础进阶(三):变量对象详解,教你如何高逼格地解释变量提升
2020-11-27 20:25:14 责编:小采
文档

开年之后工作热情一直不是很高,这几天一直处于消极怠工状态。早上不想起床,起床了不想上班。明明放假之前工作热情还一直很高,一直心心念念的想把小程序项目怼出来,结果休假回来之后画风完全不一样了。我感觉自己得了严重了节后综合征。还好撸了几篇文章,勉强表示这一周的时间没有完全浪费。这篇文章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变量对象。

在JavaScript中,我们肯定不可避免的需要声明变量和函数,可是JS解析器是如何找到这些变量的呢?我们还得对执行上下文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当调用一个函数时(激活),一个新的执行上下文就会被创建。而一个执行上下文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创建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执行上下文会分别创建变量对象,建立作用域链,以及确定this的指向

2.代码执行阶段
创建完成之后,就会开始执行代码,这个时候,会完成变量赋值,函数引用,以及执行其他代码。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详细了解执行上下文极为重要,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变量对象,作用域链,this等很多人没有怎么弄明白,但是却极为重要的概念,因此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真正理解JavaScript。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一一详细总结,这里我们先重点了解变量对象。

变量对象(Variable Object)

变量对象的创建,依次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建立arguments对象。检查当前上下文中的参数,建立该对象下的属性与属性值。

2.检查当前上下文的函数声明,也就是使用function关键字声明的函数。在变量对象中以函数名建立一个属性,属性值为指向该函数所在内存地址的引用。如果函数名的属性已经存在,那么该属性将会被新的引用所覆盖。

3.检查当前上下文中的变量声明,每找到一个变量声明,就在变量对象中以变量名建立一个属性,属性值为undefined。如果该变量名的属性已经存在,为了防止同名的函数被修改为undefined,则会直接跳过,原属性值不会被修改。

根据这个规则,理解变量提升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在很多文章中虽然提到了变量提升,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还真的很多人都说不出来,以后在面试中用变量对象的创建过程跟面试官解释变量提升,保证瞬间提升逼格。

在上面的规则中我们看出,function声明会比var声明优先级更高一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变量对象,我们结合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进行探讨。

// demo01
function test() {
 console.log(a);
 console.log(foo());

 var a = 1;
 function foo() {
 return 2;
 }
}

test();

在上例中,我们直接从test()的执行上下文开始理解。全局作用域中运行test()时,test()的执行上下文开始创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如下的形式来表示

创建过程
testEC = {
 // 变量对象
 VO: {},
 scopeChain: {},
 this: {}
}

// 因为本文暂时不详细解释作用域链和this,所以把变量对象专门提出来说明

// VO 为 Variable Object的缩写,即变量对象
VO = {
 arguments: {...},
 foo: <foo reference> // 表示foo的地址引用
 a: undefined
}

未进入执行阶段之前,变量对象中的属性都不能访问!但是进入执行阶段之后,变量对象转变为了活动对象,里面的属性都能被访问了,然后开始进行执行阶段的操作。

这样,如果再面试的时候被问到变量对象和活动对象有什么区别,就又可以自如的应答了,他们其实都是同一个对象,只是处于执行上下文的不同生命周期。

// 执行阶段
VO -> AO // Active Object
AO = {
 arguments: {...},
 foo: <foo reference>,
 a: 1
}

因此,上面的例子demo1,执行顺序就变成了这样

function test() {
 function foo() {
 return 2;
 }
 var a;
 console.log(a);
 console.log(foo());
 a = 1;
}

test();

再来一个例子,巩固一下我们的理解。

// demo2
function test() {
 console.log(foo);
 console.log(bar);

 var foo = 'Hello';
 console.log(foo);
 var bar = function () {
 return 'world';
 }

 function foo() {
 return 'hello';
 }
}

test();
// 创建阶段
VO = {
 arguments: {...},
 foo: <foo reference>,
 bar: undefined
}
//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var声明的变量当遇到同名的属性时,会跳过而不会覆盖
// 执行阶段
VO -> AO
VO = {
 arguments: {...},
 foo: 'Hello',
 bar: <bar reference>
}

需要结合上面的知识,仔细对比这个例子中变量对象从创建阶段到执行阶段的变化,如果你已经理解了,说明变量对象相关的东西都已经难不倒你了。

全局上下文的变量对象

以浏览器中为例,全局对象为window。
全局上下文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它的变量对象,就是window对象。而这个特殊,在this指向上也同样适用,this也是指向window。

// 以浏览器中为例,全局对象为window
// 全局上下文
windowEC = {
 VO: window,
 scopeChain: {},
 this: window
}

除此之外,全局上下文的生命周期,与程序的生命周期一致,只要程序运行不结束,比如关掉浏览器窗口,全局上下文就会一直存在。其他所有的上下文环境,都能直接访问全局上下文的属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