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瓜田李下怎么造句
2023-07-15 22:19:09 责编:小OO
文档


瓜田李下的造句是:在保密部门工作一定要谨言慎行,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瓜田李下的拼音是:guā tián lǐ xià。注音是:ㄍㄨㄚㄊ一ㄢˊㄌ一ˇㄒ一ㄚˋ。词性是:成语。

瓜田李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瓜田李下详细内容】

⒈瓜田纳履,李下整冠,有被怀疑为盗瓜窃李的可能。因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惧获瓜田李下之讥。”《北齐书·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宋洪迈《容斋三笔·白公夜闻歌者》:“然鄂州所见,亦一女子独处,夫不在焉。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亦省作“瓜李”。唐刘知几《史通·惑经》:“躬为梟獍,则漏网遗名。跡涉瓜李,乃拟指显録。”唐白居易《杂感》诗:“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天雨花》第十八回:“嫌生瓜李全不避,至使风波平地生。”

二、综合释义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

三、典故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四、其他释义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五、关于瓜田李下的成语

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瓜田李下  李下瓜田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殷殷田田  

六、关于瓜田李下的词语

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种瓜得瓜,种李得李  瓜田李下  李下瓜田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瓜田李下的详细信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