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express与koa的使用对比
2020-11-27 20:04:36 责编:小采
文档
 Express和koa都是服务端的开发框架,服务端开发的重点是对HTTP Request和HTTP Response两个对象的封装和处理,应用的生命周期维护以及视图的处理等。

提到Node.js开发,不得不提目前炙手可热的2大框架express和koa。Express诞生已有时日,是一个简洁而灵活的web开发框架,使用简单而功能强大。Koa相对更为年轻,是Express框架原班人马基于ES6新特性重新开发的敏捷开发框架,现在可谓风头正劲,大有赶超Express之势。

Express主要基于Connect中间件框架,功能丰富,随取随用,并且框架自身封装了大量便利的功能,比如路由、视图处理等等。而koa主要基于co中间件框架,框架自身并没集成太多功能,大部分功能需要用户自行require中间件去解决,但是由于其基于ES6 generator特性的中间件机制,解决了长期诟病的“callback hell”和麻烦的错误处理的问题,大受开发者欢迎。

以前其实写过一篇express和koa的对比, 但是后来发现里面有不少谬误. 所以一直惦记着纠正一下之前的错误, 尤其关于中间件部分的对比.

这里的express就拿更加简单的connect代替

connect的执行流程
通常我们都说connect的中间件模型是线性的, 也就是一个一个往下执行的, 如下图:

这么说当然是没错的, 但是当我们执行下面代码的时候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困惑:

const connect = require('connect')
const app = connect()
app.use(function m1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1')
 next()
 console.log('m1 end')
})
app.use(function m2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2')
 next()
 console.log('m2 end')
})
app.use(function m3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3')
 res.end('hello')
})
app.listen(8080)

当我们访问http://127.0.0.1:8080的时候, 控制台会打印如下:

m1
m2
m3
m2 end
m1 end

这么个结果跟我们上面的模型似乎有点出入, 不是说线性的吗, 为什么next后面的代码还会继续执行? 当然这个我们再之前已经有过结论了, 有兴趣的可以详细瞧瞧, 我们现在直接拿来结果, connect的中间件模型伪代码表示如下: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 (req, res) {
 m1 (req, res) {
 m2 (req, res) {
 m3 (req, res) {}
 }
 }
})

可以看到就是一层一层嵌套的回调, 那么再把我们之前有点疑问的代码简化一下: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 (req, res) {
 console.log('m1')
 m1 (req, res) {
 console.log('m2')
 m2 (req, res) {
 m3 (req, res) {
 console.log('m3')
 res.end('hello')
 }
 }
 console.log('m2 end')
 }
 console.log('m1 end')
})

千万别被上面的回调绕晕了, 就是很简单的回调函数, 一切都解释的通了: 即使res.end之后, 我们的代码还是要继续往下走的, 可以这么说connect的中间件其实也是洋葱形的, 但是因为作为同步代码, 一般不回这么做罢了, 那么上面我们可以重现描述一下connect的中间件模型了:

Koa的执行流程

同样我们再Koa源码分析, 也是说过Koa的中间件模型: 洋葱形


以下面代码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function m1 (ctx, next) {
 console.log('m1')
 await next()
 console.log('m1 end')
})
app.use(async function m2 (ctx, next) {
 console.log('m2')
 await next()
 console.log('m2 end')
})
app.use(async function m3 (ctx) {
 console.log('m3')
 ctx.body = 'hello'
})
app.listen(8080)

访问服务, 输出:

m1
m2
m3
m2 end
m1 end

emm 貌似跟connect没差别,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 实验到这里得到了一个koa和express的中间件模型没差别的结论, 包括我也是很迷惑, 当然是有差别的, 结论后面讲. 同样这里直接拿出koa中间件的简化模型:

Promise.resolve(async m1 () {
 console.log(m1)
 await Promise.resolve(async m2 () {
 console.log(m2)
 await Promise.resolve(async m3 () {
 console.log(m3)
 ctx.body = 'xxx'
 })
 console.log(m2 end)
 })
 console.log(m1 end)
})

我们知道async/await的作用是'同步化'异步操作(看上去如此, 其实不是, 但是我们不需要去管), 那这里的Promise理所当然的被'同步'了, 也就是说console.log(m3 end)的一切异步操作都可以'同步化'.

结论

说出结论之前我们其实可以想一下, 既然connect的中间件也是洋葱形的, 那么跟koa一样的用法似乎也没啥毛病, 那么我来设想一下, 我们的服务需要取数据库里的的一个用户假设是getUser吧, getUser当然是异步的. 分别来看看connect和koa的做法吧:

// connect
app.use(function (req, res) {
 getUser(user => res.end(user))
})
// Koa
app.use(async (ctx) => {
 const user = await getUser()
 ctx.body = user
})

当然这么看似乎没啥差别. 那直接给出结论吧(憋): connect的中间件是同步, 不会'等'其他异步操作, koa则可以'等'异步操作. 当然你不等也没啥问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